全民收藏属暴富幻想 精品意识是不败妙方
专题策划吴聿立 文、图/ 广州日报记者刘丽琴
回顾2014年的内地艺术品市场,意料之中的结果出现了:诸多画廊、拍卖行的成交额下降,拍品“征集难”的问题日益凸显。
但是,在颓势之中,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就是天价拍品仍聚焦在高端精品力作上。这是否释放出这样一个信号:当艺术品市场越来越大众化之时,不管是欢迎、赞叹这是黄金时代来临还是忧虑、叹息将是文化灾难,精英化、精品化路线才是收藏、投资颠扑不破的硬道理呢?
三彩画廊总经理 海生
幻想“捡漏”
不如量力而行收名家力作
我认为,在收藏市场上,首先是精英收藏,然后才是大众收藏。
收藏的范围很广泛,有艺术的收藏,有民间的收藏,但前提都是社会稳定,人们物质生活提高了,精神生活变得迫切才谈得上收藏。其次,收藏需要成本,要有胆略和财力。我想,去年拍卖市场的成交情况或许会对藏家有些警示作用:切莫抱着贪便宜、“捡漏”的心理玩收藏;艺术家、名家出精品不多,反而应酬作品会很多,这两者的价值可谓天壤之别,购买时要锻炼好自己的眼力。
精英化的收藏,要求藏家素质、文化修养高,学术背景深厚,对艺术的判断比普通人准确,有前瞻性。但随着一波波行情的更替,当收藏从投资性慢慢转变为实用性时,也就从精英化逐渐转向了大众化的收藏。大众化趋势说明,国民素质不断提高,对精神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前属于精英的东西也慢慢变成大众的了,以前拿来投资的现在变成实用的。这一潜移默化的过程也有前提,就是艺术和艺术品得到普及。你想,艺术不是雷同的流水线操作,不是无限量的下单产品,那些凝结了真情实感、一闪而过的灵感火花、偶然天成的作品能有多少?随着艺术家的创作状态变化,这种产品有可能就断货了,自然而然它会得到升值。
虽然我们追求名家的收藏方向是不错的,但名家精品是不多的,反而应酬作品会很多,特别是在当下的中国内地,很多场合都喜欢搞“挥毫”助兴,书画家的那种“挥毫”之作,与其严肃的作品、成熟的作品以及留在美术史里的作品的价值,有天壤之别。
因此我们的收藏者、消费者一定要戒贪念,多到美术馆、专业画廊去学习,提高鉴赏力,陶冶真性情,一定要避免还没有做好功课、没有来得及提高自己的修养和鉴赏水平就想着去拍卖场“捡漏”,因为急功近利的态度必然会让你遭遇挫折。艺术品消费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东西,量力而行,追求慢一点,那种好高骛远甚至贷款来收藏的,有很大风险。
北京天问拍卖总经理 季涛
顶级藏家永久收藏难得一见的精品
现在的收藏是一个泛收藏概念,我们的全民收藏热也是概念混淆、面目不清,导致了收藏、投资和拍卖三者的混乱。
首先,普通藏家与大收藏家的概念是不一样的。收藏是一个非常普及的大众行为,和投资不一样,也不要与拍卖紧紧联系在一起。富豪一掷千金地买唐卡、买鸡缸杯是收藏家的行为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