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投资理财  收藏

为楷书正名:倡导楷书复兴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召开期间,中共中央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谈及书法的一个观点,振聋发聩:“有的领导干部楷书没写好,直接奔行草,还敢裱了送人。”痛批“官员书法”现象,也切中了当代书法要害。其中涉及楷书与行草书的关系问题,颇为专业而且针贬时弊。

  当代书法创作生态,五种书体存在着极为不均衡的发展状态,行草书参与者众多,而楷书备受冷落。以代表中国当代书法篆刻最高水准的“国展”为例,参展的楷书作品数量一届不如一届。入展作品,也多以小楷为主,唐楷作品在“国展”中几乎全线灭绝。

  如果说,楷书的冷落彰显出中国书坛的浮躁心态,更为重要的是呈现书法家较为普遍的书法基础薄弱化、书法创作功利化的问题。元好问《论诗绝句》言:“真书不入时人眼,儿辈从教鬼画符。”反观当下,许多当代书法家的书法功底式微,古典书法修养更是不敢恭维,依靠一点行草的悟性和灵气混入国展,以草书家自居。一些官员书法家没拿几天毛笔,直接进入行草创作,这种“鬼画符”式的恶俗作品照样出现在众多书法展览与书法作品集中。正是因为这种功利与浮躁心态使然,“正心、静气、法全、技高”的楷书自然被打入冷宫。

  当然,楷书冷落现象与对于楷书理解的惯性误区有重大关系。一是认为楷书是初学字体,把楷书等同于唐楷,是中小学生的事;二是将楷书的法度扩大化,认为楷书法度森严、章法古板,容易写死;三是认为楷书就是馆阁体,是保守派的代表,不利用性情的发挥与时代节奏不相适应。

  为“楷书”正名,已是当务之急。楷书作为一种书法艺术形态,有其丰富的艺术内涵。从书法史的视角,许多行草书大家,其楷书造诣相当的深厚,无论是晋代的二王,还是初唐的颜真卿、张旭;无论是宋四家,还是元代的赵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