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史:纳粹不是开始 伊斯兰国恐怕也不是结束
上周,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烧毁了伊拉克境内摩苏尔市的一个公共图书馆,一同遭殃的是馆内8000余册珍贵的旧书和手稿。在伊拉克西部的安巴尔省,is已经焚毁了超过10万本书。
如此暴行在人类书写的诞生地展开,平添一抹悲剧色彩。不过,is当然不是第一个这么干的。作为最原始的审查手段,焚书的历史和书籍本身一样悠久。只不过,数百年前的作者如果写了不讨人喜欢的书,有可能同书一起被扔进火堆,而如今大概只有遇上与现代社会对着干的is才会遭此厄运。人类文明发展到21世纪,很多人已经在预言书籍的死亡,可是焚书事件仍在发生。
当代自发焚书
多半是摆姿态
近期大热的虐恋题材电影《五十度灰》原著小说就曾是受害者。2012年,美国俄亥俄州的几个dj公开焚毁了20多本被称为“妈咪情色小说”的《五十度灰》,原因不外乎他们的妻子太沉溺于这本书,以至于不搭理这些可怜的男人。
组织者称,他们不从任何文学的立场来批判这本书,因为人们读它根本不是因为这个。原本预期由愤怒的男人唱主角的焚书活动,后来也吸引了一些女性的注意,一位女士甚至把她的nook(一款电子书阅读器,开发商为美国图书零售商巴诺书店)也扔进了火堆。在一些女性看来,这本小说是在教唆性虐待行为。
尽管这次“小打小闹”的焚书事件最多起到了增添笑料的作用,但它的确向我们揭示了在信息流通速度以秒计算的今天,为何仍有人焚烧书籍。
历史上的焚书行为与指令性质的禁书不完全相同,它不仅仅是禁绝和审查手段,同时也是一种象征性的“公共景观”,能够唤起注意,从而通过焚烧行为传达信息,那就是被焚毁的书,或是书中的思想已经引发了一部分人的愤怒,这些人主张它们应当被彻底清除。
今天和过去的区别在于,或许除了is,已没有人认为有必要通过焚书来禁绝某一方面的信息流通,焚书的目的只剩下发泄愤怒和传达观念。
类似的自发焚烧活动也曾为披头士所遭遇。1966年,因为列侬的一句脱离了语境的“我们乐队比耶稣还红”,福音派信徒、一些南方dj以及三k党一同号召人们将披头士的唱片和乐队周边商品扔进篝火堆,引发了美国南方多个社区的公开焚烧活动。
德美都有过大规模焚书
然而,我们可以嘲笑is观念落后,却不能否认摩苏尔公共图书馆的大火是一场浩劫。思想生有双翼,大火不能拦阻,但那些珍贵手稿和尚未电子化的旧书,作为实打实的史料,是永远消失了。正如过去多次以“谋杀思想”为目的的焚书运动,由于被官方所主导,虽不曾真正“得手”,但仍造成了多方面恶劣的影响。
1933年5月10日,大约七万人聚集在柏林歌剧院广场。学生们早已将两万多册书籍放在广场上,纳粹学生领袖激昂的演讲未毕,书堆中已燃起熊熊大火。这位学生领袖随即又向火堆中扔进一捧书籍。纳粹唯恐天下不知,还用广播向不在场的人们播送这一消息。类似的焚书运动当天在德国各地展开。
学生们焚烧的书籍被认为含有“非德国”思想,或是其作者被视作纳粹主义的敌人,多数是社会主义者、和平主义者和犹太人。受到波及的作者有爱因斯坦、布莱希特、海伦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