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发现10处唐宋文物点:带你穿越一骑红尘荔枝道
“荔枝道”是唐玄宗为满足宠妃玉环食新鲜荔枝的喜好,建起一条专供荔枝运输的驿道。据《旧唐书》、《新唐书》等史料记载,荔枝道基本被学术界认为是从涪陵至长安、全程1000多公里的官道。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玄宗为杨贵妃修建专门驿道(荔枝道),千里运荔枝的故事早已流传千古。千百年后佳人已逝,这条古道穿过历史尘埃,重回视线……2014年6月,荔枝道与米仓道一起,被纳入蜀道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的范围,而荔枝道考古调查则成为了蜀道申遗工作的重要部分。
从2015年3月6日至11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了“2015荔枝道考古探险”活动。来自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等16位顶级专家对万源市境内的荔枝道做了考察,新发现唐宋等时期的文物点10处,为荔枝道道路走向及年代提供了有力支撑。
有章可循
《大唐久典》记载:唐朝的驿站制度主要沿袭汉朝,全国各地被称为官道的主要交通线路上,每间隔30里设一处驿站,把采摘下的荔枝带叶密封于竹筒中,土法保鲜,防止途中挤压和偷拆,然后装笼上马。
“妃嗜荔枝,置驿传送”途经宣汉万源等地
荔枝道是蜀道中从南向北的千古名道。《新唐书》有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驿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那么,唐玄宗专为杨贵妃修建的荔枝道究竟起于何处?这就涉及到荔枝的产地问题,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工作者李飞说,“古书上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荔枝产地是涪陵,另一种认为产地是岭南地区。”综合史料、物产历史遗迹等因素,目前专家们认为荔枝道起于涪陵,经宣汉、万源和汉中东部地区,再经过子午道,最终进入长安(今西安),全程2000余里。
据《大唐久典》记载,唐朝的驿站制度主要沿袭汉朝,全国各地被称为官道的主要交通线路上,每间隔30里设一处驿站,把采摘下的荔枝带叶密封于竹筒中,土法保鲜,防止途中挤压和偷拆,然后装笼上马。二十里一换人,六十里一换马,紧鞭急蹄。“一天行500里应该没有问题,再加急,四五天应该能送到长安。”
李飞说,这次考察大致明确了荔枝道在万源市境内的走向。“从现有的遗迹来看,万源市内的荔枝道分为东线和西线。”李飞称,西线在河口又分为了西支线和东支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认为,靠近后河的这条西支线即:鹰背、庙垭、河口、石窝、玉带、魏家、虹口(通江)、澌波(通江)、竹峪、虹桥出川这条线路应该是荔枝道在万源市境内的脉络走向。
有迹可循
此次考察新发现文物点10处,年代分布于唐宋等时期,为荔枝道道路走向及年代提供了有力支撑。
10处文物点勾勒荔枝道走向及年代
一、杜家湾唐代摩崖造像
这龛造像位于万源市大沙乡杜家湾,属于唐代中晚期。造像规格为1m×1m,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组合,是典型的唐代风格。参考四川地区唐代摩崖造像规律,专家们认为周边应仍有一些相关遗迹。结合宣汉浪洋寺摩崖造像的地理位置,其对荔枝道道路走向及年代提供有力支撑。
二、紫云坪盘陀寺
紫云坪盘陀寺位于万源市石窝乡紫云坪种茶题刻附近。专家介绍,紫云坪种茶题刻是中国最早有关种茶的题刻,在题刻周围发现了盘陀寺寺庙遗址。遗址现有建筑构件、明清时代的石质造像及寺庙本体残存等,其前部地势平坦。结合种茶题记内容、古庙沿革、地势等因素,专家认为其寺庙前部的梯田极有可能是早期茶园遗址,还需进一步勘探试掘。
三、古道、题记等遗迹群
遗迹群包括古道路、修路题记、码头遗址等,位于宣汉县新华镇拱桥湾。专家们认为遗迹群应是荔枝道上一处重要的交通节点,有助于认识荔枝道走向。
意外之喜
荔枝道附近的40余座清代四合院完整保存
在调查过程中,专家们对已发现的文物点有了更新的认识。
例如三官场古民居群,位于万源市秦河乡三官场村。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称,从此次初步调查看,该处民居群已有一定规模,形成片区。核心区达4平方公里,完整保存40余座四合院;且该民居群原生态环境保存完整,地势地貌改动小,受现代化影响小;不仅如此,这里的传统生产工具、生活模式、民俗等都保存得较为完整,推断应为清代民居。
“特别原始古朴,有专家当即就感叹,这简直就是‘桃花源’!”高大伦说,三官场古民居群应该是四川省境内保护最好的古民居群,甚至放诸全国都很罕见。
专家们认为,从调查情况看,该处民居群具备申报国家传统村落的条件,下一步需进行全面调查测绘。
此外,专家们还考察了嘉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