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桥的日与夜:艺术之花盛开在垃圾堆上
文/宋诗婷
在北京黑桥村被环形铁路包围的1.93平方公里土地上,生活着近千名艺术家,其中70%是年轻艺术家。他们是城市边缘的“外来人口”,一边忍受烧煤停水,一边享受觥筹交错。
开放的卡拉ok空间,mv投影打在破旧的小面包车身上,廉价而迷幻的灯箱招牌偏隅一角,被垃圾铺满的河道贯穿整个空间……这些触碰得到的场景与墙上的油画相呼应,营造出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空间。
冬天的北京,空气里有股雾霾混杂着煤灰的腐朽味。黄敏个展“黑桥村:一种微观叙事”在位于南皋村的在3画廊举办。画廊藏在北京塑料三厂里,工厂结构和798相似,但这里的创意园区刚刚起步,零星的艺术机构和画廊在被车间和员工食堂包围的空间里很不显眼。
展厅内,艺术家和他的艺术圈朋友衣着光鲜,彼此寒暄。隔壁,一个德国艺术家的影像展同期开幕,外国人挤满了展厅,源源不断的红酒被抬进去,他们举着高脚杯相互祝贺,行贴面礼。
两个展厅的对面是塑料三厂的食堂。晚上5点,穿着蓝色工装的工人正在食堂吃晚饭,对于外面的热闹,他们并不感兴趣,或者,早就习以为常。
吃完饭,他们中的一些人会在画廊周围转转。德国人的东西他们看不懂,黄敏的“黑桥”就在隔壁村,那景象他们熟悉,有些员工的家甚至就安在黑桥。于是,展览现场就出现了有趣的一幕:穿着蓝色工装的中年女工手里拿着还没吃完的半块馒头,边咀嚼,边参观展览,并在某些熟悉的场景前多停留一会儿。
相同的错位和混搭,无时无刻不出现在黑桥村。被环形铁路包围的1.93平方公里上,村民不足2000人,流动人口愈7万,艺术家近千人,黑桥村是当下中国艺术家生存状况的缩影,也是一个被北京城遗忘的角落。
从黑桥到798,成了黑车司机最熟悉的路线。
这是黄敏第一次觉得,自己的艺术离普通人的生活如此贴近。这种贴近是地理上的,也是心理上的。作品的主题“黑桥村”是黄敏的黑桥村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