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萌文创产品可把博物馆带回家
博物馆的产品变萌了,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朕知道了”胶带,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朝珠耳机,再到南京博物院的金兽橡皮擦,这一年多来,各大博物馆引领了文创产品的新风潮。昨天上午,一场主题为“把博物馆带回家”的对话活动,在第四届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简称创博会)的展馆内举行。参加这场对话的三位,一位是法蓝瓷的创始人、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理事长陈立恒;一位是洛可可创始人贾伟,包括北京故宫博物院在内的不少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正出自他手;还有一位则是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
创意从哪来?
从生活中来,从春花秋月中来
贾伟这个名字,在博物馆文创圈里响当当。正是他拉了一车的产品去北京故宫博物院,而后推出了“朕就是这样汉子”的折扇、朝珠耳机等。昨天,他阐释了几件代表作品的灵感由何而来。“作为一名设计师,我觉得第一个层面是趣味性。比如说,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青铜编钟很受观众追捧,怎么把这个带回家?我于是设计了一款编钟调味罐。”
“情景式感觉”、“体验化心灵共鸣”、“情感化美的共鸣”,是贾伟随后阐释的几条原则。比如,他曾经为陕西博物馆设计了兵马俑的文创产品,“我把发髻、铠甲、绳结这些元素运用到一起,做了一把壶。
灵感从生活中来,贾伟举了一例,他陪父亲在茶馆喝茶,父亲觉得背景音乐不好听,后来贾伟便研究出了一个可以响的音乐茶台。
关于“情感化美的共鸣”,是贾伟概括的文创产品最高层面。贾伟表示,这里头的灵感,几乎都从古典诗词、意蕴、禅道中来。比方老舍茶馆请贾伟设计一套茶具,贾伟便从宋代禅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中找灵感,壶盖里刻有花,壶盖上有风吹过提手,壶底有月,壶身雪白。而对“高山流水/香台”的设计,贾伟解读说:“点香后烟雾缭绕,如看云雾之中山水,把自然景观浓缩于此。”
有何问题?
占全球文创产品份额少
作为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的理事长,陈立恒昨天提出,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要经过二次设计,不能只代表“我曾经到此一游”,然后过几年就成为垃圾。陈立恒回忆自己几年前去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陈立恒说:“我听到一位老师问一群学生,‘离开博物馆前最记得的事情是什么’?而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就是要做到能让观众把对博物馆的感情带回家。”陈立恒提出,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应该“零缺点”,才对得起博物馆的格调。而以陈立恒的这个严苛的标准,其实目前不少文创产品还未能达到。陈立恒说:“全球文化产品中美国占43%、欧盟占37%、日本占10%、韩国占5%,剩下的还有多少?而且这当中还有文化折扣,文化折扣就是你的文化不被人所了解,不被人所接受。所以我们要鼓励年轻人来参与,让经典不再高高在上。”
走向如何?
布置成“博物馆最后一个展厅”
昨天,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开口第一句话,便说到了他对台北故宫博物院曾经的“不服气”,“我曾经很郁闷,为什么他们的一棵‘大白菜’就能卖那么好呢。后来我发现,我们文物部门对博物馆藏品很重视,但对文创产品并不重视。以前北京故宫也复制过很多书画、瓷器、金器等等,但是反响一般,为什么?因为不是很接地气。”
从去年开始,故宫文创产品走上了“卖萌”的道路。而记者昨天从单霁翔处了解到,如今故宫的线上“卖萌”及软件“卖萌”也日趋多样化。比如说推出的一款“皇帝的一天”软件,孩子们特别喜欢,“视频里展现了小皇帝的一天,比如说多早就起来念书,然后吃饭只能吃个七分饱。”故宫官网还曾经推出“故宫照片穿越”的专题,拿老照片里的同一个地点与现在进行对比,单霁翔说:“那天的点击量暴涨。”
单霁翔最后表示,今年10月10日,正值北京故宫博物院的90岁生日,原有的文物商店将全部被清除,全部换成独创的文创产品,“所有的商店都要布置得美美的,真正实现,‘让文创商店成为博物馆最后一个展厅’。”
特派记者 仲敏 上海专电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