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何以卷款逃跑:画廊金融化危机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于娜
画廊“金融化”危机
今年以来,重庆、河南两家国内知名画廊机构相继被披露涉嫌非法集资案件,对投资人承诺回购、高额返利等理财模式成为两家画廊吸纳大量资金的利器。对此艺术圈内人士表示,类似融资手段在国内画廊业中并不是个案,而各路资本在画廊市场的运作也是屡见不鲜,画廊的人脉体系和社会声誉,是机构投资者看中的社会行销资本。但是由于艺术品市场机制和环境尚不完善,使得雅贿、洗钱的灰色操作和融资骗局等有机可乘,画廊金融化现象背后是资本层面的暗流涌动。
曝出非法集资纠纷
4月7日,重庆臻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下称“臻纪文化”)法定代表人马某某等18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重庆市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公安机关调查发现,臻纪文化以字画销售、认购收藏、代为保管、委托销售为幌子,以承诺年利率22%-34%的投资回报为诱饵, 在2013年至2014年5月间吸纳客户资金3亿余元。
投资者须先在臻纪文化购买一幅字画成为会员,所购字画可以自己收藏也可以委托臻纪销售,但委托销售的藏品必须价值在2万元以上。如果半年时间未能成交,臻纪文化可以向收藏者支付画作原价一定比例的“定金”,来对画作进行锁定,并在合同到期后以原价进行收购。
臻纪文化将签约艺术家的字画价格虚标了十倍甚至几十倍,有的甚至假冒艺术家的名义进行推销。可想而知,这样的字画很难如期售出,对此臻纪文化的员工表示公司背后的“团购方”会收购这些画作,但他们在与投资者签订的委托销售合同中并未提及此事。
随后公安机关发现,马某某等人承诺的所谓“第三方团购增值”,系虚构的第三方公司,并无任何真实字画交易,实际是用后签约者的资金支付前签约者定期分红,所非法吸收巨额资金大部分被挥霍。
无独有偶,随后河南洛阳一家颇有名气的“珍宝馆”也被曝出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公安部门立案侦查。该珍宝馆向投资人表示,一旦客户投资的艺术品拍卖了,他们就会按照拍卖价格与客户进行利润分成。如果没有拍卖,但是艺术品实际上已经升值,珍宝馆会向客户支付“预判增值金”。
今年初,该珍宝馆对外宣称公司的拍卖会取得了2.68亿的拍卖成绩。但是一些客户的投资款到期后,要求珍宝馆进行结算时,却一直拿不到钱,以致出现投资人在珍宝馆门前拉横幅追讨投资款的现象。
时间再往前推,则是发生在2014年初的美丽道画廊老板沈桂林卷款跑路事件,沈桂林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出逃后被押解回国。他从上百位投资人那里借来的巨款,目的是放贷给企业或者买房产、摆阔等他用。
艺术时评人陈晓峰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美丽道的模式本质上是资本融资工具,所谓超级画廊背后的目的是以此获得虚假的社会声誉,说到底是为了资本融资服务。有多少画廊在玩以艺术为幌子的资本运作呢?尚无法统计,但业内人士此前所言类似“美丽道”个案仍会不断上演,却不幸一语成谶了。
资本的画廊游戏
“这两年不断有来自地产、零售、高科技等各行业的朋友向我打听开画廊事宜,一开始我觉得挺高兴、挺欣慰,爱艺术的人越来越多了,资本多关注艺术品行业也是好事,但后来我才发现原来不是那么回事。”北京画廊从业者老陈说起自己遇到的一个无奈现象:除了少数人是真正想从事艺术品交易外,更多人看中的是画廊作为融资和资本运作工具的独特条件。
大笔的资金无疑是哪家画廊都渴望的事情,实际上,在画廊、拍卖等艺术品产业链上并不缺钱,近几年一直吸引着大量的民间资本进入。另一方面艺术品的增值属性比较大,公众的形象分比较高以及特别抓人眼球,所以很多投机商人会借此抄近路,其能够迅速地通过艺术文化元素建立一个广泛的人脉体系和社会声誉,由此获得一个特殊的“魅力场”和说服力的社会行销资本,而背后却是资本层面的“暗度陈仓”。
“画廊资金来源非常复杂,有画家系、机构系、地产系等等,画廊吸引投资人入股、买画并承诺投资回报,很容易获得大量资金,如果没有达成盈利,或者资金被挪为他用去借贷、炒股等,画廊最后就用书画作品来抵偿。”老陈说这在国内画廊业已经不是少数现象。
雅贿、洗钱、圈钱等则是资本在艺术品市场上玩的灰色游戏,并形成了一个成熟的链条。老陈透露,一般雅贿人直接提供或者从画廊购买作品,然后画廊挂出作品或者举办展览,受贿人前去画廊以较低价格购买作品,画廊扣除中间费用,将余款再返给购画人。一段时间后,受贿人将作品送拍,经行贿人炒作抬高价格后,作品以数倍、数十倍价格成交。还有的画廊仅仅是充当一个资金中转的角色,将国内不明来源的资金转出到海外画廊,然后再运作到一个海外私人账户中。
“很多画廊都曾主动或被动地卷入其中,在国内,画廊靠卖画、展览生存非常困难。”老陈说。在798,有的画廊虽然还没到关门歇业的地步,但画已积压了很多,资金也出了问题,只能想办法节电节流,节衣缩食过日子了。“国内画廊业生存比较困难,主要指经营当代艺术的画廊,他们主要依靠国外藏家和机构,所以有的画廊不得不开始做些资本游戏了,当然里面也不全是灰色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大规模商业资本进入艺术品市场,一旦销售不能同步跟上,资金链就会吃紧,危机出现时,商业投机资本便会跑路。尤其是像重庆臻纪文化等画廊依靠代为销售字画和高额返利吸纳投资者资金维持运转,其自身并无其他资金来源。高提成、高返还使其资金链极度脆弱,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彻底断裂,导致多数投资人血本无归。
需要真正的市场化
艺术品市场上似乎形成一个怪圈:哪家机构、画廊不搞点金融化,不跟资本市场扯上关系,谁就out了,就可能被淘汰。“艺术品金融化”从2011年开始成为一个热门议题,实际上,从艺术品份额到艺术品基金、艺术品信托、艺术品抵押等,之前关于艺术品金融化的种种尝试并不理想,暴露出的问题和纠纷还有待解决,其中原因除了税收、监管等市场机制本身外,还有其他复杂原因。
据中央美术学院国家艺术与文化政策研究所2013年对全国各省市画廊的调研,中国内地共有3366 余家专业画廊,这些画廊所在地都是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城市。另外, 2013年国内艺术品金融化步伐放缓,艺术品基金、艺术品信托发行数量和募集规模都有明显缩小。加之中央反腐波及艺术品市场,雅贿和洗钱交易受到明显遏制。
“有的画廊做的只是拿艺术品当工具的另类骗局而已,和炒兰花、炒沉香没有区别。” 在3画廊负责人季晓枫说,真正的画廊是靠卖画和艺术项目的策划实施来实现资本积累的,“我所知道的长征、常青、东京艺术工程、季节等专业画廊都是依靠艺术品经营在发展,而且做得很好。”
“哪一个事件是资本游戏的灰色操作,在一个自由市场环境中,靠的是每个参与者自身的判断。”季晓枫认为,艺术品本身就兼具了消费、装饰、投资等多重角色,高端艺术品一定与金融行业有着撇不清的关系。他觉得在中国,艺术品金融化的程度远远不够,但是过程中有个困局,就是艺术创作的自由性和艺术品交易的全球化问题。
艺术品市场上的常见言论:“金融资本正在不断涌入艺术品市场,伴随着大量金融资本的涌入,艺术品市场正面临着许多风险。”“金融机构的进入,使盘子大了,艺术品会一下子就被炒高炒低,很容易带来巨大的金融风险。”“进来的钱非常多,而且多数是短线投机的快钱。”等等。这些声音认为,艺术品市场本来炒作频繁,金融机构的介入会使炒作加剧。
“把资本和艺术对立起来的观念本身就是有问题的,这正是人们对资本和艺术的双重误解,导致了当前国内如此不堪的艺术市场状况。”季晓枫认为艺术与资本的博弈和相生从文艺复兴时代就已经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没有赞助人的、没有预约订单的、没有教堂壁画合同的艺术家,都很难在艺术史上留下应有的地位,甚至作品都不会被很好地保留。
不过,季晓枫认为,当下画廊业面对的首要问题其实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市场环境是一种客观存在,画廊作为商业机构,在中国市场上的生存发展,一方面需要有足够的智慧与市场的局限性博弈,发展自己在中国市场的存在和运营方式;另一方面要能建立一种经营常态,在恶劣的信用环境中保持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客户信用;同时还要想尽一切办法进入真正的国际艺术市场。”他觉得,中国的当代艺术不缺乏优秀的艺术家,潜在的收藏群体规模也足够巨大,但是他们只可能与可靠的艺术机构合作。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