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投资理财  收藏

当老一代守护神远去 如何唤醒记忆中的连环画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6月11日,一场名为“姜维朴与新中国连环画”的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与会的沈尧伊、汪家明、陈履生等专家在回顾姜维朴成就的同时,也思考着中国连环画的前途命运。89岁高龄的姜维朴先生认为,现在连环画面临着很多危机,而文艺作品的整体水准也不高。

  充满中国传统特色的连环画如何走进大众,而不只是生活在人们的记忆里?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编辑室主任何玉麟接受京华时报专访时表示,与西方绘本相比,连环画更具有民族性,现在发展面临着创作人才匮乏,缺少原创等问题,同时也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更具活力民营资本的融入。

  回顾历史

  新中国连环画的“保护神”

  姜维朴生于1926年,从1948年任《华东画报》记者开始进入新闻出版领域。六十多年来,他与新中国连环画出版事业共成长,曾任职于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编辑室,先后组织出版了《水浒传》《岳飞传》《枫》《地球的红飘带》等作品。他倡议成立中国连环画研究会并任会长,还出版了《新中国连环画60年》等著作。

  中国美协原副主席华君称姜维朴为新中国连环画的“保护神”,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汪家明说:“新中国连环画有两个快速发展期: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80年代;一个停滞期:‘文革’期间;一个慢速发展期:80年代末至今。这四个时期都与姜维朴息息相关。”

  新中国连环画事业开始之初,有一种瞧不起“小人书”的偏见,姜维朴主持连环画编辑室工作室,立足于提高连环画题材的文化含量,组织出版了《水浒传》《岳飞传》《杨家将》和戏曲故事六十余种,共计一百多册。其中,《水浒传》几经周折,至今仍传为经典,而王叔晖的《西厢记》也因画工精美,成为精品中的精品。

  “文革”结束后,刚过五十岁的姜维朴头发几乎全白了。他被任命为人美社副总编辑,分管连环画册编辑室和《连环画报》杂志工作。以《连环画报》为阵地,推出了《伤痕》《枫》等作品。在上世纪80、90年代,一些低质畅销书涌现的时候,姜维朴历时多年策划出版了讲述红军长征史诗的长篇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

  回顾自己的这些经历时,89岁的姜维朴并未多说,而是对中国连环画面临的危机和前途问题感到担忧。他说:“我最近也看电视剧,发现文艺作品创作水平不高,有些作品写得本应该更好一些,但是看了以后不满意。”他希望这次座谈会不是一个结束,而是学界探讨中国连环画前途和命运的开端。

  展望当下

  连环画脱离了大众语境

  美术史论专家陈履生在其出版的《绘画的史诗: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研究》一书中,探讨了中国连环画衰落、创作人群萎缩的原因。陈履生称,中央美院出现过连环画专业,到了20世纪后期,连环画的衰落是因为失去了大众,忽视了大众语言对于文化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我们绘画工作者应高度重视互联网时代的艺术语言,重新研究21世纪连环画的大众语言,我们今天要谈到振兴的话,这是唯一的途径。画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