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为千余件文物设立数字化档案
想象过把山东省青岛市博物馆里高达6米的北魏石佛像按原比例缩小,通过3D打印带回家吗?近日,青岛市博物馆正在进行的“珍贵文物三维扫描建模”工作,就可以让这样的想象在不久的将来得以实现。据悉,这项工作是山东省文物局开展的全省珍贵文物数字化项目的一部分,多位工作人员半年来一直在青岛市博物馆地下库房对千余件馆藏国家二级以上文物逐一开展三维扫描工作,为文物建立永久性、高精度的数字化档案。
青岛市博物馆内,站在升降机上的工作人员正手持扫描设备,缓慢而持续地扫过北魏石佛像的每一处细节。这项工作由北京中鼎恒信科技有限公司承接,据该公司工作人员罗冉介绍,他们使用的是当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手持式扫描仪,扫描后的三维模型的点面数达到千万级,拍摄精度能达到0.1毫米;扫描建模后再进行相机拍摄,每件文物要拍摄500多张的360度细节图;随后,将使用多种处理软件完成数字化的后期合成等工作,再经过调试、优化等,最终生成庞大的文物数字档案库。
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赵好介绍,以前,博物馆的文物档案通常由照片和文字描述等传统形式组成,虽然逐步建立了电子档案,但仍不足以精确地表现文物细节。直到最近两三年,电脑运算速度和三维扫描仪精度迅速提升,使人们拥有了保存文物精确细节的技术手段。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不得不暴露在室外的文物,会不可避免地因风雨侵蚀而损坏。战乱、人为的失误或破坏,也可能导致一些文物被毁,但凭借精确的三维数据,这些文物的所有细节都会在虚拟世界里永存,并通过网络成为全人类共享的文明成果。
据了解,整个项目建成投用预计需要一年时间,数字化文物建档完成后,一些不能来青岛市博物馆参观的外地游客可以通过网站或APP,在家里立体浏览博物馆里,甚至是藏在库房没有展出的文物。有了高精度的文物立体模型做基础,结合3D打印技术,游客就可以把缩小的北魏石佛像等感兴趣的珍宝打印带回家。博物馆基于这些模型,在开展文物修复、保护、研究或开发文创产品等方面,都将大有可为。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