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投资理财  收藏

《我在故宫修文物》走红 导演:用现代人眼光看故宫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法制晚报讯(记者 王磊)今年元旦后,3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央视纪录片频道首播,当时反响平平的纪录片,如今在登陆上知名弹幕视频网站后走红。

  除了收获超高的网络点击量,该片在豆瓣上的评分更是高达9.5分。

  对于一夜之间忽然成了“网红”,带领着80后90后制作团队的导演叶君坦言:“我们是背着唐诗宋词长大的,但用着手机、坐着地铁。拍这部片子,我们希望用现代眼光去看传统,用现代人眼光去看故宫。”

  缘起 故宫90周年大庆献礼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是故宫90周年的献礼纪录片,3集的剧情设置也是围绕着故宫工匠们为了准备大庆而修文物的故事。

  早在开机之前,叶君和另一位导演萧寒用了5年时间进行调查,调查资料写了10万字。“拍摄涉及到10个工艺组,我在现场非常焦躁,要撰稿,很多问题要问。”在外界看来,走进故宫拍摄本身就非常困难,同时这部纪录片又和文物挂钩。

  对于具体拍摄的困难,萧寒坦言:“申请进宫拍摄并不算困难,只是程序比较繁琐,相对周期会比较长,这是一个问题。还有一些特殊拍摄的审批,比如我们想拍故宫晚上的星空,拿到了夜间拍摄的允许,结果这一个星期都是阴天,于是又要重新审批。但是做任何片子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这个不算什么。比较难的是拍到好的藏品的机缘,这个要去碰。”

  据了解,故宫文物修复师每天上午8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摄制组工作人员跟他们一起生活了4个月,后期做了6个月。

  而这部每集投资只有50万的纪录片,导演叶君透露说支出主要集中在人员劳务、设备器材、差旅住宿、调音调色动画等等。而该片出品人兼导演萧寒则表示,虽然该片成“网红”,但是该片起初只授权给了两家网站,分别以几万元获得非独家网络播放权。目前,萧寒还在洽谈海外播映权,虽然成本尚未收回,但是“应该不成问题”。

  过程 举重若轻的老师傅们

  而通过该片成为真正“网红”的,就是故宫里的文物修复师。叶君用“举重若轻”来形容他们。叶君说,原以为他们会穿着非常正式的工作服,战战兢兢地对待那些宝贝,没想到他们也会挺个啤酒肚,穿着随便。

  比如,书画组组长会指着《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图》里一个人物说:“你看,这个人像赵本山!”每次修复完,他还会拿起吉他唱两首。

  在修复师中,修复钟表步入中年的王津成了不少网友心目中的男神。在王津看来,修复钟表是一件修身养性的活,必须要耐得住寂寞,而他吸引观众的也正是这份淡定和坦然。有网友这样描述自己看片时的不淡定:“被师傅致命的气质震慑,比如像去邻居家串门一样随口说出‘我去寿康宫一趟’;比如老师傅面对一个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