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巨量黄金消失:开采量骤降、随葬地下
从消费和生产来考量,金矿开采量的减少是导致东汉黄金不及西汉的重要原因
黄金在历朝历代的重复使用,后世墓葬即使发掘了,如今也没法甄别其“生于何时”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教授唐任伍曾在 《西汉巨量黄金消失之谜考》一文中指出,西汉巨量黄金突然消失,惟一的答案就是黄金作为各种金器金物随葬或遗落地下。西汉末年,天下大乱,窖藏大量黄金的富豪官吏,或死或逃,使其窖藏的黄金遁于世。
对此,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白云翔说,随葬在墓中,只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海昏侯墓的发掘就是实证。但西汉黄金数量如此巨大,不可能全部埋藏地下。“简单来说,皇室贵族和朝廷高官用黄金陪葬很容易理解,但就平民来说,有黄金也不可能用来陪葬。”
开采量骤降或是主因
据白云翔推断,最有可能导致东汉黄金数量大幅骤减的原因在于,黄金开采量本身的减少。为什么开采量会骤减? 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考量。
从需求层面来看,西汉时期,非常注重丧葬制度,强调“事死如事生”。时至东汉,尽管同样强调“事死如事生”,但这种观念在弱化,东汉墓葬出土的冥器日渐增多,说明黄金作为厚葬“必备品”的地位在不断下降。
同时,东汉年间,酎金制度仍在继续,但早已不像西汉那么严苛。汉武帝因为酎金成色不足削藩106位侯王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
“我相信,到了东汉时期,金矿的开采和黄金的冶炼技术已经不是什么高科技,但既然社会上不需要那么多黄金,自然就没有人去开采冶炼了。”白云翔强调说,需求减少影响供给,供给减少也会抑制需求。
从供给层面来看,西汉如火如荼的金矿开采,究竟是因为王莽新朝战乱而“关停并转”,还是凭借当时的技术,可采金矿资源至东汉已濒临耗尽,至今无法确证。“个人推测,从消费和生产两方面来考量,金矿开采量的减少是导致东汉黄金不及西汉的重要原因。但这只是推测,至今仍没有找到相关的遗址和作坊作为实际证据。”白云翔说。
黄金流转导致甄别困难
白云翔特别提醒说,西汉、东汉各220年左右,黄金数量相差如此巨大,是不是真的少了?他仍心存疑虑,因为黄金存在一个流转问题。一方面,黄金作为贵重的稀有金属,经长期积累,理论上是越来越多的一个过程。从历史上沿袭下来的黄金,不会凭空蒸发。
另一方面,出土的黄金究竟怎么断代、区分地域,技术上还是难题。从已发掘的墓葬来看,除了江苏徐州楚王陵、河南永成芒砀山梁王陵以及山东曲阜鲁王陵之外,西汉时期的诸侯王墓和列侯墓多数以深挖的土坑或石坑为主,而东汉改变了这种传统,诸侯王和列侯墓皆以砖石砌筑的砖石室墓为主。
“看上去,好像西汉的土圹墓不及东汉的砖石室墓牢靠,实际不然。自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有‘摸金校尉,以来,东汉墓葬被盗十分严重。”白云翔说,被盗之前,东汉墓葬中是不是有大量金器,我们现代人并不清楚。“墓葬中到底有没有巨量黄金是一回事,但考古有没有发现,又是另外一回事。”据粗略统计,海昏侯墓发现以前,全国考古发现的西汉金饼,总共也不过几百枚。然而,仅海昏侯主墓就出了285枚金饼,超过了此前半个多世纪发现总数的三分之二。
以目前的技术手段,黄金在历朝历代的重复使用,东汉及后世的墓葬即使发掘了,也没法做技术甄别。“比如说,隋唐用了东汉窖藏的黄金,又重新入葬,今人只会认为这是隋唐的黄金。简言之,从已知的考古和文献来判定,东汉黄金比西汉黄金是骤减,但看不到不等于没有了。”白云翔说,西汉巨量黄金到东汉“消失”,至今仍是未解之谜,有待未来继续考证。
(文章来源:文汇报)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