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投资理财  收藏

小企业贷款路要过九曲十八弯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中小企业贷款操作“外松内紧”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商业银行都开设了专门的中小企业部和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许多银行在额度分配、人员配备上也都给中小企业贷款有所倾斜。不过,虽然监管部门对中小企业宽松信贷的信号明确,但各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操作过程中仍是“外松内紧”。

  近年来,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监管部门不断出台相关改革举措。银监会银行二部副主任、小企业金融服务办公室张金萍介绍,近年来,银监会让银行拿出一部分资源考核对小企业的服务,并针对银行市场定位均同化的现象,要求股份银行和城市银行根据自身立足城市和定位进行转型,不要盲目争大客户、大项目。在监管指标上,包括资本金、存贷比、发金融债,对一些风险管控比较好、管理比较好、做中小企业比例比较高的银行有较多扶持,鼓励这些银行进一步向县域、大的集镇等方面发展;并要求在中小企业贷款增量不能低于上一年,增速不能低于其它贷款指数。

  “银监局放松了对中小企业信贷的不良率考核,但我们银行内部的员工都知道,行里对中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的容忍度为零。”辽宁省一位省级分行的从业人员对记者说。

  “我们是上市公司,首先要求有业绩。只要小企业经营中心有一笔不良贷款,经手放贷的责任人就得停止其他业务,先得去收贷,要收不上来,全中心的所有员工职位和收入可能都受影响。”沈阳一家商业银行支行从事小贷业务的业务经理说。

  长安银行行长毛亚社认为,监管部门虽放松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容忍度,但由于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免责条款,所以银行对小企业贷款仍很审慎。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国有大银行虽然在额度上给中小企业贷款有所倾斜,但因人员配备和技术手段无法达到监管要求,贷款发放并不顺畅。沈阳一家商业银行支行的业务经理向记者透露,他们部门小企业贷款的额度任务去年就没有完成,今年更不乐观。

  大银行的资金难以迅速有效补给中小企业,有的需要层层转手再贷给中小企业;而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有天然优势的地方小法人金融机构,因存款来源渠道和组织能力相对处于劣势,服务小微企业能力不足。

  而以理财产品、信托、委托贷款甚至民间借贷等形式所代表的社会融资“脱媒化”进程持续甚至加速,从而进一步削弱存款派生能力。当前各地存款增速下降,直接导致贷款规模受到影响,而最受伤的自然又是中小企业。而中小金融机构在贷款规模上相比大银行受影响更多,加重了中小企业的失血。

  各路资金“抢滩”新型金融机构

  伴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旺盛,我国各地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发展迅猛,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民间资本“蓄水池”的作用,同时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银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共批准组建村镇银行726家,村镇银行目前在我国呈现“遍地开花”的局面,不仅国有大银行积极发起组建,而且一些地方银行甚至外资银行也参与其中。

  与村镇银行相比,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速度更快。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底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数量达4282家,而在2010年这一数字仅为2614家,短短一年间增加了1668家。

  在民间资金聚集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目前开业的小额贷款公司达95家,总注册资本为127亿元,单个公司最高注册资本达25亿元。由于小额贷款公司的申请数量太多,为确保质量,当地还提高了成立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门槛,其中主城区东胜区的资金门槛达8000万元。

  鄂尔多斯市金融办副主任赵光荣说,小额贷款公司等准金融机构近几年大量涌现,原因是中小企业等对资金需求日益旺盛,国家放宽了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政策;许多民间资本看好经营小额贷款公司的利润空间,也纷纷进入这一行业。

  虽然新型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正成为颇受小微企业欢迎的融资平台,但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各路资金“抢滩”导致“泥沙俱下”。由于看好小额贷款公司的盈利前景,国内目前掀起了一股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热潮,就连一些上市公司也发起或参与设立小额贷款公司,而一些民间资本为挤进小额贷款公司的门槛,不惜违规操作。

  记者在内蒙古包头市采访时了解到,该市专门有人提供短期借贷资金,供一些企业和个人用于注册小额贷款公司验资使用,待注册完成后再抽回资金并收取高额利息。这种使用“过桥”借贷资金注册的小额贷款公司的质量令人担忧。

  一些被调控行业的企业借设立小额贷款公司之机转移资金的倾向也值得关注。在陕西省富平县,记者了解到正在申请报批的多家小额贷款公司中,就有两家是由本地的房地产公司申请设立。当地相关部门表示,这与房地产行业近期的不景气有关。

  其次是各地对于新型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的监管普遍存在标准不一、监管不力、意识不强的问题,导致部分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缺乏有效监管,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违规参加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的现象屡有发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