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理财谨防“假日陷阱”
在经济走势动荡时期,短期理财产品(1-3个月)市场成为各大机构争夺的红海。长沙市民张女士近日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发现了一款33天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是4.2%,而41天的只有4.0%。有关专家指出,33天理财产品的到期日是9月29日,由于国庆长假,意味着到账日是10月8日或9日,这样“预期收益率”也就被摊薄了,所以在选择时一定小心。
本报记者陈张书 长沙报道
理财产品收益倒挂
张女士从2010年开始喜欢上了购买短期银行理财产品。8月底,张女士有几笔短期理财产品到期,准备再次购买理财产品。一家股份制银行向其推荐了一款33天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是4.2%,而另一款41天的却只有4.0%,张女士毫不犹豫地选择了33天的理财产品。
张女士回家后仔细研究了购买的理财产品,却傻了眼。按照合同规定,这款产品到期日为9月29日,但理财产品资金至少也得次日到账,而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从9月30日开始,该产品的实际到账日最早也得10月8日。
记者走访长沙部分银行发现,最近发行短期理财产品的银行不在少数,不少理财产品设计到期日为9月28日或9月29日,故而期限短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反而高过期限长的理财产品。如一家股份制银行8月29日发行的一款30天期限的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高达4.6%;而另一款类似产品,62天的投资期限,预期收益仅为3.8%。
统计数据显示,8月25-31日银行理财产品市场量价齐升,共有73家银行发行618款本外币理财产品,环比增长98款;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不含结构性的本币产品)升至4.21%,环比上涨0.05个百分点。
“空窗期”将收益率摊薄
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的合同一般约定“到期日后的两个银行工作日内为到账日”。不明真相的投资者可能一不小心就着了银行的“道”。
华融湘江银行长沙分行理财师马柯认为,有些产品表面上期限短、收益率高,但到期日为9月29日,这就意味着资金需跨过8天的国庆小长假,在10月8日或9日才能到账。因为各家银行“理财收益及理财本金在投资到期日与资金实际到账日之间不计利息”的规定,长假期间银行并不会支付利息。平摊下来,实际收益率要低于期限长、收益率低的产品。
那张女士的选择将减少多少收益?马柯就两款产品算了一笔账。根据张女士购买的理财产品,33天年化收益率4.2%和8天的“0利息”综合计算,实际收益只有3.38%左右。而存期41天的产品投资期限是从8月28日-10月8日,恰好避过了长假“零利息”的尴尬,4.0%的收益率“实打实”。
以投资10万元分别购买这两款产品计算,购买33天期产品,预期收益为379.73元,到账日为10月8日或9日;购买41天期产品,预期收益为449.32元,到账日为10月9日或10日。两者购买和到账日期均相同,但收益却相差69.59元。
表面上看来期限短的理财产品收益高过两个月甚至期限更长的理财产品,但因为到期日“恰逢”长假开始,资金将会无故遭遇近一周的“空窗期”,产品的实际收益率会被拉低一个档次。马柯提醒:“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不要看收益率高就盲目购买,还要计算资金到账的时间成本。”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