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10万全年花销15万 消费过度小心变“负翁”
本市网购用户年人均网上支出逾8000元
近四成被访者自认消费过度
理财专家建议及早制定科学合理的消费规划
刚刚过去的2012年,网购市场风光无限。据支付宝方面的数据显示,2012年天津市民网购消费总额同比2011年增长了63.3%,占全国总额的1.21%,全市网购用户年人均网上支出达到了8259元。记者接连数日通过网络、社区调查了98位津城消费者,发现他们中近4成人存在过度消费的倾向,这其中少部分人甚至表示已将购物作为减压的方式。
调查显示,不到1成被访者“经常因购物入不敷出”;3成人表示“有过度消费的倾向,但不至于成为购物狂”;4成人称“多数时候消费行为较为理性”;只有逾2成人认为“消费很理性”。从被访者的消费标的看,除了购房置车等大额消费外,奢侈品、数码产品、家居用品、服装、餐饮娱乐等成为主要的消费对象。其中,偏爱购买奢侈品的被访者多出于“与众不同的感受”、“身份的象征”和“用来当礼物”这三点考虑。
对于调查结果,理财专家建议,家庭应及早制定科学合理的消费规划,不妨综合考虑以下四方面:首先,应在全面了解家庭实际收入的基础上,设定理财资金与消费资金的比例。其次,对于全年消费资金的安排,应根据支出需要,按照“必需”与“非必需”进行综合排列。第三,养成定期记账的习惯,每个月为家庭设置消费上限。第四,遇到商场或网店节假日打折时,应先厘清自己究竟需要什么,做到理性按需采购。
消费过度小心变“负翁”
养成记账习惯有助于控制不合理消费
近日,淘宝网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公布的“2012年度对账单”显示,无线支付总金额较去年增长约5.4倍,人均消费额最高的省分为浙江。账单一经公布,即刻引发网友围观。这其中,有勤俭达人的账单只有489元。相比之下,个别淘宝族的年支出居然高达941万元,可即便如此巨大,也仅位列总榜单的第26位。有网友按不同额度对买家进行了划分:500元以下为勤俭持家型,500至5000元为普通青年型,5000至1万元为铺张浪费型,1万到3万元为“剁手型”,3万元以上则是“忏悔型”。
事实上,网络购物只是日常消费中的一部分,如果加上线下购物,很多人去年全年的消费额盘点下来足以令自己倒吸凉气。记者接连数日通过网络、社区调查了98位津城消费者,他们中近4成人存在过度消费倾向。从消费对象看,除了购房置车等大额消费外,奢侈品、数码产品、家居用品、服装、餐饮娱乐等成为主要的消费标的。
“数码控”一年换了四部手机
被访人:张郁
年龄:24岁
主要消费对象:数码产品
在一些年轻人眼中,手机不只是通讯器材,更是娱乐工具,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时尚“标签”。因而每逢新机上市,总会有一批不甘落后的追随者。今年24岁的张郁便是这“换机潮”中的一员。他告诉记者,仅去年就曾先后换过4款手机,总共花销近2万元。这对于目前还没有正式工作的张郁来说,绝对是种“败家”的表现。
“大学毕业后曾做过一段时间的汽车销售,后来又做过市场文案策划。由于发展空间有限,我辞了职。目前处于四处寻觅新工作阶段。老实说,工作这1年多,我根本没存下什么钱,都用来置备数码产品了。加总下来,花销要有几万元,这其中将近一半都是父母的‘援助’。”张郁的消费理念比较极端。在他看来,人生苦短,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好点儿,尤其遇到喜欢的东西,只要经济能力允许就不要犹豫。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经常频繁更换电子产品的被访者普遍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或嫌原来手机出现小瑕疵,或感觉跟不上潮流,抑或认为功能不够全面。据了解,眼下2、3个月就换一部手机的人并不鲜见。若按每部手机2500元计算,一年仅在换手机上的花销就达上万元,有的甚至远不止这个数。
当被问及手机所涵盖的功能是否会经常使用时,张郁称,60%的功能会频繁使用,而在空间内存上,基本还未遇到用满的情况。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手机中的绝大多数功能始终被闲置,甚至诸如张郁这类频繁换手机的数码迷们,多数也未弄清自己的手机功能到底包括哪些。一位手机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即便在智能手机普及的当下,多数人主要还是用手机来接听电话、收发短信、定闹钟等,偶尔会用手机拍照、上网、玩游戏,其余大部分功能都只是摆设。所以,希望年轻人能本着节能、环保的理念,正确、理智地对待一波又一波的手机更新浪潮。”
年薪10万元全年花销15万元
被访人:小美
年龄:32岁
主要消费对象:奢侈品
今年32岁的小美在本市某外资企业任职,因平日工作繁忙无暇顾及个人问题,小美不得不被外人扣上“大龄剩女”的帽子。但在周围朋友看来,她的生活很令人羡慕:一来父母身体健康、养老金充裕,没有后顾之忧;二来她个人年薪10万,房车齐全,没有养家生子的负担。此外,小美的事业蒸蒸日上,未来还有更大施展才华的舞台。
采访中,她坦言很享受现在的生活,可以过着“任由自己摆布”的日子。譬如每次出国,她都会买上一大堆奢侈品犒劳自己。每到周末,又会邀上三五好友畅饮到天明。小美说,她的人生理念就是“活在当下”,不会考虑太多以后的问题。也正因这样洒脱的生活方式,让她很难存下钱,更别说制定科学的理财规划了。就拿刚刚过去的2012年来说,小美全年总共花销15万元,远远超出了她的年收入。
这笔十几万元的“巨款”究竟花哪了?小美直言,自己在整理消费清单时,也被吓了一跳。从资金主要“流向”看,CHANEL、LV、GUCCI等奢侈品包成为“吸金元凶”。“其实,我并不是挥金如土的败家女,平日花销比较正常。可唯独每次因公出国都有大购奢侈品的冲动,似乎不带回些新款手包就枉费了如此遥远的路途。一来二去,冲动成了习惯,信用卡也常在出差过程中刷爆。一些朋友甚至打趣,建议我在淘宝网上开个奢侈品店,不然很多包买回来便闲置一旁当摆设,太浪费了。”
事实上,情迷奢侈品的白领女性远不止小美一人。采访中,一些月收入只有3、4千元甚至更少的职场中低收入者,也纷纷表示曾有过为购买奢侈品包而省吃俭用攒钱的经历。据了解,目前国人的奢侈品消费多集中在皮包、服饰、香水、手表等个人用品上,消费者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其一是富有型消费者。他们追求高端的生活品质,青睐最新、最流行的产品,且普遍认为奢侈品恰好和他们的心灵“对价”。其二是满足型消费者。多为中高收入人群,他们追求生活品质,能接受一定价格范围内的奢侈品。喜欢通过买奢侈品来保持积极的生活、工作情绪。对他们而言,奢侈品是自我馈赠的礼物。其三是透支型消费者。他们为了拥有渴望已久的奢侈品,不惜花掉所有积蓄,属于炫耀性消费人群。这类人购买奢侈品的目的是为了展示自己的购买能力。在他们眼中,奢侈品不仅是商品,还是扮演社交角色的“符号”。整体来看,在富有型和满足型消费者中,也有着透支型消费者的炫耀消费心理。而透支型消费者中,也不乏单纯追求产品品质的消费心态。据悉,目前我国一半的奢侈品消费者并没有形成理性、成熟的消费心理。调查显示,“与众不同的感受”、“身份的象征”和“用来当礼物”是消费者疯狂购买奢侈品的三大理由。在偏爱奢侈品消费的人群中,过半受访者表示,更看重奢侈品所承载的特殊意义,即身份和面子。
退休后网购成瘾大妈变“潮人”
被访人:苏女士
年龄:57岁
主要消费对象:家居用品
现如今,网购已非年轻人的专利,愈来愈多的中年人也加入了网购大军。家住本市南开区的苏女士退休已有2年,平时最大的爱好除了在网上看电影外便是上淘宝了。最近,苏女士在核对账单时惊讶发现,过去这一年她的消费额已突破1万元。与多数年轻人不同,苏女士所购买的物品基本上都是家居日常用品,譬如棉被床单、收纳柜、拖把等。从购买价格看,比超市促销还要划算。尽管苏女士的网购总额比例增高,但实际上却省下不少钱。
“如果用理性的心态对待网络购物,不但不会养成过度消费的恶习,反而还能把自己培养成一位精明的消费者。就像我,只有在淘宝网遇到所需要的日常用品价格比实体店优惠时,才会下单。否则,不论价格多低廉,我也不会盲目购买些没用的。”苏女士坦言,周围像她一样钟爱网购的中年“潮人”还有不少,但并非每个人都这般“精打细算”。“与在实体店里购物相比,网上购物很难控制。即使同样的产品,网络商城中精彩的图片、视频和详尽的介绍也更吸引消费者。而付款环节不断被简化,也让买家对消费额的敏感度明显低于线下购物。因而,以我个人经验建议消费者,网购时不妨养成理性消费的记账习惯,定期查阅并分析自己的电子账单,有助于了解和规划自己的网购消费。”
此外,一名自称曾是网购达人,现在“从良”的被访者同样提醒道:“以前,我每当在网上购物,精神都非常愉悦,尤其下单时会瞬间产生强烈的成就感,进而完成了对工作压力的释放。后来,我渐渐觉得,与现实中的消费相比,人们在网上花钱很没有概念。于是,月光族、负债族大量涌现。在此想提醒淘宝族,买东西是为了使用,我们在购物前应冷静计算购物成本,想想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件商品?或者不妨给自己制定一个每周、每月的网购预算。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消费回归理性,避免冲动消费。”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