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跑路,丢了利息又蚀本
潜伏于银行中的财富杀手
文/本刊记者 张起灵
财富有多诱人,人性就有多扭曲。哪怕在窗明几净、以诚信为本的银行营业厅里也是这样。
银行依靠几十年诚信经营树立的良好口碑,也成为一些银行从业者眼中消费的对象。他们拉着银行的虎皮,做着见不得光的事,把一款款存在各种问题的产品,卖给了最信赖他们的客户。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2013年1月16日银监会已经明确禁止银行销售PE产品。但往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排斥个别聪明的银行员工仍把PE包装成其他产品出售。作为投资者,我们需要练就火眼金睛。
资深保险人、恒安标准的理财规划师刘启斌吐槽,自己的家人在去银行柜台存定期存款的时候,也遭遇银行销售误导,定期存款购买了保险产品。
吉林省白城市市民齐锐明的妻子,同样是在存定期存款的时候,销售人员告诉她:“存定期都赶不上通胀,不如买理财产品,收益高不少。”在未明确风险的情况下,购买了80万理财产品,一年后亏损35%,在2012年12月24日正式向银监会和证监会发信投诉。
银率网1月10日发布的“2012年度360°银行评测报告”中显示,银行销售误导是用户对银行服务三大最不满之一, 48.18%受访者表示2012年在银行经历过误导,这一数据较2011年的24.79%出现了大幅上涨,甚至远远超过2010年的31.57%。
西装笔挺也能满嘴胡话
2013年1月12日下午,记者以理财者的身份,来到一家距离北京CBD核心商务区不远、以提供高质量服务著称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在理财贵宾室外,摆放了两个人的办公位,桌子上摆放着理财经理的铭牌。一位身穿银行西服工装的王姓员工接待了记者。他递给记者一张名片,上面的职位写着理财专员。记者问“近期都有哪些理财产品可以购买”,和王姓员工展开了下面的对话。
王:“目前有一款三年期的、收益为4.75%的理财产品,是保本保息的,你可以购买。”随后向记者推介起这款产品来,“保本保息,收益也高,高于银行三年期定存0.5个点。”
记者询问:还有其他款的理财产品可以选择吗?
王在办公桌下拿出一张罗列了目前在售的几款理财产品的宣传单,对记者说:“看这些个都没什么太大意义,收益都挺低的,也不保证收益,比方说写着收益10%,可能最后亏了10%也不一定呢。”
王向记者再次推荐那一款三年期的理财产品:“相对来说就这个是收益还不错的,也承诺保本保息的,其他的都不保证本金和收益的。这款产品就是你中间要是需要取出的话,就扣一点手续费。”
当记者表示想要看看产品介绍的时候,王转身从屋子里面拿出了一份“安邦共赢2号投资型家庭财产保险(三年期)条款”。
记者询问:“这上面不是写着保险吗?这是保险还是理财产品啊?”
王回答:“这是理财产品,是和安邦保险共同开发的理财产品。”“其实不用考虑那么多,就知道它是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就可以了。”
记者就说明条款上关于家庭险的保险说明提出疑问时,王解释:“这款产品也附带了一些财产险的作用,这相当于你购买了一份理财产品,还送了你一份保险呢。”
最后,当记者询问他是否是银行在编工作人员时,王回答:“是,我们都是银行在编的正式职工。”
就此款产品,记者随后致电该银行的客服,客服人员回答:“这款产品是我们银行代销的一款保险理财产品。”对于记者“为什么银行网站上找不到这款产品”的疑问,客服人员回答:“这类只能本人到银行网点办理的产品,网上是查询不到的。”
之后记者致电该银行支行,核对王姓员工是否是银行员工时,支行一位工作人员回答:“是的,他是我们银行的工作人员,不是保险公司的驻点销售人员。”
之后在中国银行中,记者再次遭遇推销安邦的这款产品,不过并没有说成是银行的理财产品。事实上,安邦此款产品是一款早在2011年就已经在数十家银行代销的保险产品。但是在个别银行的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会说,“这是一款银行和保险公司合作的理财产品”,“中间取出只有手续费而已”,这显然是张冠李戴,同时规避产品的不足之处。因为这类产品是纯粹的保险产品,而且一旦提前支取,手续费会非常之高。
被银行员工欺骗的,不仅有记者这样资产量不大的投资者,私人银行的高端客户,一样可能成为刀下鱼肉。
相对零售银行的柜台业务,私人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收益更高,风险性也更高,信托、券商发售的基金产品都会在私人银行销售。
此前曾经爆出的建设银行证大金牛严重亏损就是一例。据报道,建行上海黄浦支行私人银行部的客户经理致电客户,推荐“有一款额度有限的大家都争抢购买的产品”,并表示“因为客户是建行的高端客户,为了回馈其对建行所做贡献,特争取了一个名额”。产品在路演的时候从头至尾都在鼓吹“证大金牛”的过往收益,可后来的收益率令所有人大跌眼镜,亏损超过50%。与建行的证大金牛同样是来自上海证大管理公司的产品——“证大金兔”,也让招行私人理财的客户亏损20%以上。
理财经理也有说不出的难处
银行的理财经理置银监会与银行的规定于不顾,违规销售产品,这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想赚提成,更多的提成。
这些外表看起来十分体面的银行工作人员,他们肩上扛着各种考核压力,想要拿到不错的收入,不努力是不行的。
一家商业银行的理财经理告诉记者,一般商业银行的理财经理都会有一个基本工资,但是占收入比例60%以上的,则是完成绩效后的奖金和提成收入。
在华夏银行中鼎事件之前,这些手里掌握着大批客户资源的理财经理,是很多金融机构结交的对象,他们会把自己手中的高收益同时也是高风险的产品,请理财经理帮忙销售。销售这些产品的提成会10倍于销售银行的理财产品。
中鼎事件后,银监会要求各银行“自查”,一些理财经理也被自己的领导找去“谈话”,要求低调谨慎一些。
但银行误导客户的情况并不会就此消失。
目前的薪酬体制下,理财经理仍然可能向客户推销提成最高,或者领导要求完成短期销售任务的产品。
在各类产品中,以保险类产品的销售提成为高,这些银行代销的外部产品,提成多在1%以上,而自家的理财产品销售提成多数在0.1%左右。所以无论客户来到银行办理存定期,购买理财产品还是进行风险测评、咨询资产配置,一些理财经理都会向他们推销保险产品。至于像华夏银行员工之前销售的中鼎产品,提成更是会高得吓人。
理财经理的销售业绩,不仅关系个人的提成收入,还涉及整个团队的奖金和来年的“费用”额度,所以支行的领导甚至会“默许”理财经理有倾向性地推销产品。
如果一家支行今年的销售业绩完成了100%,甚至超额完成业绩,会有整个支行的奖金,超额完成后会有额外的奖金,而完不成销售业绩的,奖金只能拿到一部分。
如果说银行理财经理毫无顾忌地推销产品也不尽然,如果客户的投诉生效,他们会受到处罚,严重的会导致他们下岗。
去银行办理业务的五大注意事项:
口头承诺保本无效
银行员工,无论是什么级别,向你口头承诺保本都是无效的。是否保本要看这个产品的合同里是否有注明。只要是保本,绝大数情况下都会清晰地写在产品说明书中,后续人工添加上去的书面保本承诺具有法律效力,但有可能是为了骗你购买而虚构的。
银行卖的产品未必安全
不能因为是银行销售的产品,就相信一定是可靠的或者保本的。银行就像超市,有来自不同商家的产品,也不排除有高风险产品掺杂其中。银行是一个销售中心,而不是承诺中心。
产品收益率不是越高越好
很多人买理财产品喜欢收益率高的,但收益率高的产品未必适合自己,因为风险也会一样高。产品往往会给出预期收益率,但这和真实的收益率并没有绝对关系。股票类产品的预期收益率都比较高,但最后能不能赚钱还得看股市脸色。
不要轻易向银行露富
越是富有的客户,银行从他身上可能获取的利益也越高。在利益的驱使下,个别银行工作人员可能会铤而走险,向客户介绍能让自己提成高的产品,或者别的不正规金融机构的产品,甚至通过不合法手段骗取客户利益。
和银行做交易,而不是和银行员工交易
国内的银行都是值得信赖的,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银行员工都值得信赖。你和银行做交易,并不是和银行员工做交易。一旦发现银行员工有越权、异于寻常的举动,警惕之心不能没有。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