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投资理财  收藏

大集合转公募大限将至 券商冲规模迎来最后欢快时光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贾华斐

  [ 近来,券商产品发行节奏明显加快,既有全行业资管业务处于上升阶段的因素,也有“时限”的迫切 ]

  6月20日,中信证券(600030)将召开股东大会。而据中信证券4月26日的公告,递交此次股东大会审议的文件中,将包括《关于申请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的预案》。如无意外,该预案将获得通过,中信证券也有望成为第一批开展公募业务的券商。

  做出该决定的中信证券更多的只是适应法律法规的需要。今年6月1日起,修订后的《证券投资基金法》将正式实施,券商大集合产品将停止发行,券商也同时获得公募产品的发行资格。

  这一变动将降低目前大集合产品的投资门槛,但也将改变券商的收费模式。尽管业内对该规定的看法并不一致,但一些影响已经开始显现。

  拼抢“最后时限”

  在刚刚过去的3月和4月里,券商的集合理财产品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分别发行了133只和144只,2个月的发行数量已超过去年全年。

  中信这样的大券商积极筹备公募业务,而一些小券商则开始“冲规模”。5月份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或将迎来“最后欢快时光”。

  券商产品发行节奏加快的背后,既有全行业资管业务处于上升阶段的影响,也有“打时间战”的紧迫。从下个月开始,这类产品将面临终结。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公募业务的开展需要一定的时间,上市券商开展新业务需要通过公司董事会甚至股东大会,如中信证券至少需要在6月20日的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才能申报;而非上市券商也需要监管层的验收。6月1日新“基金法”实施以后,券商大集合产品停止至公募业务开闸之前的“间歇”期内,券商新产品发行将陷入停滞。

  而在“最后时限”内,券商对集合理财产品的发行尤为积极,这甚至影响了产品发行规模。如在刚刚过去的4月份,券商集合理财计划的平均发行规模仅2.92亿份,近两年内,仅有去年12月的平均发行规模低于该数据。

  最为典型的是其他业务并不突出的恒泰证券。截至2012年年底,恒泰证券资产管理业务仅有4只产品,总规模不到15亿元。而在今年1月、2月陆续发行4只产品后,3月和4月该券商又相继发行了16只产品,其中6只产品的募集目标全额完成认购。该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规模近两个月内骤增了近160亿元,截至目前,其集合理财产品总规模逼近200亿元关口,稳居券商产品发行规模前六位。

  小券商危机

  不过,像恒泰证券这样拥有强势资管业务的小券商毕竟是少数。在中信证券、国泰君安等大券商已转而筹备公募业务的同时,新“基金法”或将导致其短期内无法再开展100万元“门槛”以下的理财业务。

  目前,券商的大集合与小集合、专户等产品的最大区别除了人数突破了200人上限之外,主要的差异在募集“门槛”上,除大集合的门槛在5万元以下外,其他资产管理计划的“门槛”均在100万元以上。大集合转为公募之后,资金“门槛”将降至1000元。

  投资者的“门槛”降低了,但对券商的要求却在提高。此前,除了有团队、注册资本和风控等要求外,发行大集合对券商并无特定的条件限制,但并非所有的券商都可以开展公募业务。

  根据《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基金业务暂行规定》,券商开展该业务的硬性条件包括:有三年以上证券资产管理经验、资产管理总规模不低于200亿元或集合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不低于20亿元等。

  Wind资讯数据显示,目前已有83家券商及旗下资产管理公司发行了大集合产品,但按照新规要求,仅最后一项“20亿元”的规定,达标的券商也只有30多家,这其中还有一些资产管理业务开展时间不足三年的券商。

  这30多家券商多为大型券商,对一些基础本就薄弱的小券商而言,如果在新规实施之前无法达标的话,在券商大集合产品停发之后,可能只能依靠“小集合”或者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冲规模,达标难度将大大增加。

  这极大地放大了小券商冲规模的动力。据了解,除集合理财计划外,一些定向资产管理业务也成为券商冲规模的重点。

  放弃公募?

  不过,也有一些券商在大限前较为冷静,他们下一步或将放弃大集合业务,专注于小集合或资产证券化。

  在大券商积极备战的同时,也有券商资管人士表达了对大集合转公募业务的不看好。

  首先改变的是收费模式。相较公募基金大多依靠管理费收入,券商集合理财计划或多或少都有业绩提成机制,而这也是规模不大的集合理财业务的一大收入来源。但一旦转为公募业务,这部分收入或将难以实现,在加上公募产品对银行渠道的依赖度将提升,券商的利润将进一步被吞噬,券商资管的毛利率下降或将是大概率事件。

  此外,相较公募基金,券商在产品研发、信息披露、产品宣传等方面均不具备相应经验,也并未配备相应的人员,但一旦转为公募业务,这些方面都要接受挑战。

  产品的监管也将发生变化,券商现有的资产产品均是在证券业协会备案即可发行,但转为公募业务之后,在基金备案制落实之前可能需要监管层的审批。

  这种变数使得一些券商对是否开展公募业务存有一定疑虑,已有券商明确表态将放弃公募业务,进而专注于小集合或者资产证券化业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