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逐渐摆脱“月光” 尽早尝试投资
文 马涛 伊枫 图IC
上周本刊发起的“老年人该如何使用个人积蓄”的讨论引起投资者的热议,其实放眼市场上越来越多的投资产品,不仅仅是老年人难辨风险,对很多中青年家庭来说,一样应当谨慎
“80后”:尽早尝试投资
随着年纪的增长,80后们也逐渐摆脱 “月光”、
“啃老”的代名词,转而面临的是赡养父母、抚养孩子、供养房子、车子的多重压力,他们已逐步接替上一辈,成为社会与家庭的顶梁柱。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新一代“夹心层”的他们也不得不去思考,如何实现“老有所养,小有所依”。光大银行理财经理Paul告诉笔者,影响财富增长的因素有三个:资本、时间和收益率。他做了一笔简单的计算,一个从20岁开始每年投资10000元的人,与一个从30岁开始每年投资20000元的人相比。如果年收益都是15%,那么当他们40岁时,前者会比后者富裕很多。尽早进行投资也是使资产快速增长的一种好办法。29岁的Vivian已经开始了从 “月光族”到“精明主妇”的转型。 “排开一贯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外,通货膨胀带来的财产逐年贬值,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保障等现实问题产生不少担忧。这不得不迫使我制定一些理财方案。 ”Paul提醒年轻的投资者,每个月应当控制一定的消费额,一年下来便可存下不少的结余。这笔结余因合理分配,一部分可以留作家庭中的准备金,剩余部分便可以进行理财产品的投资。
专家学者也表示,投资理财知识的积累需要漫长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年轻人大多尚未接受过这方面的系统学习,很难面面俱到。由此,投资前应多听听在这些领域有所专长者的建议,比如亲戚朋友的建议,或是去证券、保险、银行等金融机构寻求专职理财师的帮助。
“60后”:资产合理分配最重要
中年人相较其他几个年龄层拥有最大的压力,将富余的薪金进行投资是必然的选择,同时能够解决生活成本及养老准备的问题。
家住杨浦的夏先生今年52岁,拥有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夏先生坦言,除了正常的日常开销以外,儿子源源不断的教育支出使得他颇为困扰,“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给孩子报了许多补习班和兴趣班,而这些班的价格也在逐年上涨,由于涉及到孩子教育与成长,只能为了这个独生子努力奋斗。 ”
业内人士指出,如果中年家庭可一次性用于投资的本金不多,建议可进行这样的投资分配:高风险高收益的股票型基金占总投资的50%,债券型基金占15%,分红型保险占5%,定期存款占15%,货币市场基金占15%。不过,对中年人的家庭理财规划来讲,稳健是重要前提,相对市面上其他投资方式,投资开放式基金还是存在风险的。
“40后”:以稳健型产品为主
随着金价的持续走低,不少市民的投资本金也急速缩水。某大行的客户经理称,现在不少投资者容易听信他人的推荐,容易跟风,追涨杀跌也是陋习之一。
去年刚从国企单位退休的李先生,每月退休金3000多元,平时生活比较节俭,每月至少能省下2000多元。李先生觉得存款利息低,不能够为自己带来足够的收益,所以尝试性买了一些基金。 “最初理财经理告诉我稳赚的基金非但没有达到目标收益,甚至还亏了本金。 ”李先生说。
笔者了解到,对于有些老人的基金开户申请,银行方面一般比较谨慎。一般而言,由于60岁以上的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低,银行方面在向他们推荐理财产品时,更注重低风险、流动性、稳健收益,通常不会推荐股票和基金。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