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到90后如何花第一份工资
如何来花辛辛苦苦赚来的第一个月工资,不同的人和不同年代的人都有自己“小九九”。记者近日采访了“60后”到“90后”,聆听他们讲述自己如何花第一份工资。
“60后”:工资是用来“补贴家用”
“我们那个年代,挣的钱都不够花,哪像现在的人,还能请吃饭,买东西?”对于“60后”来说,找工作虽然容易,但是赚钱却没那么简单。
“60后”上班的时期是80年代,那个时候的人们有着一个“养家糊口”的传统观念,每个家庭至少有2个孩子,多的可以达到七八个孩子,那时的工作赚的工资不是用来赚钱,而是用来“补贴家用”,有时甚至还不够,需要借。
63年生人张晴说:“1981年的时候,我在企业上班,第一个月的工资只有18元,当时花了6元钱请同事和同学吃饭,由于家里条件不好,剩下的钱都交给了家里。”
在“60后”生活的环境中,许多东西并不是用钱买的,而是像“粮票”“布票”等各种票子,由于票子少,年龄小的穿哥哥姐姐穿过的衣服,一个家庭的人吃在一起,住在一起。所以钱对于60后来说,是家里的“集体财产”。
“70后”:工资分配不再那么单一
对于“70后”来说,这种集体观念已经渐渐变淡了,虽然大环境依旧苦,但是并不如“60后”体会的深刻,因此,大多数人拿到工资的时候觉得辛苦有了回报,想好好犒劳自己的心情占据了一大部分。
1975年出生的刘易说:“我是99年工作的,那个时候开了700元钱,300给了父母,剩下的400和妻子平分当零花了。我身边有些哥们全都用来请吃饭了。”
“70后”的人奋斗的年代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一段时期,生活条件的“分水岭”也逐渐加深,因此对第一份工资的使用情况也不像“60后”那么单一。
“我当时拿到工资就是觉得挺激动的,我都用来买衣服和吃饭了。”1979年出生的杨丽不好意思地笑道,“那个时候也没想到攒钱呢,家里条件还可以,也不用我的钱。”
“80后”、“90后”:工资用途多
而到了如今的“80后”、“90后”,对于钱的定义也不像当初那么简单,它的使用范围不仅变得广泛,使用定义也有了很大的不同。
孙乾粟是一个“90后”,刚刚参加工作。他说:“第一个月工资准备分三份,第一份给父母买点小礼物,第二份给自己买衣服,犒劳下自己,第三份会用来社交,人际关系也很重要。我认为第一个月的工资很有意义,也要做点有意义的事,以后也会一直有计划地去支配。”
严成明也是“90后”,作为通讯行业员工,每月工资3000多元。他说:“第一个月的工资都给家里了,因为通勤,所以也没给自己留点,只想孝敬下父母,证明自己长大了,不用再向家里要钱了,以后的工资支配是,自己留500其余的还是给父母”。
一位在北京从事证券行业的“80后”研究员唐伟说:“我第一个月的工资除了请父母吃饭,其余都用来还信用卡了。上班得买衣服吧,平时还得请朋友吃饭什么的。”
“北京还有好多工资很低的刚毕业的 80后 90后 ,他们的工资只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尤其是第一个月工资以及刚参加工作这些年的工资,想给家里寄点儿钱都没有机会,第一个月工资没花呢就没了,原来都交房租和水电费了。正所谓,白领即白领工资。”北京某央企员工文心兰说。
唐伟表示,对于“80后”“90后”来说,工作之后就不能再花父母的钱,用工资养活自己是一个有了工作的人的一种态度。象征着自己已经长大,能够独立了。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