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妈”的网络理财生活
“同事们都叫我"宝妈",因为我每天都会细心照顾余额宝账户,每天一到时间就会打开账户看看收益怎么样,而且只要手里一有余钱就往账户里面存。”北京小白领赵潇潇颇为得意地向中国证券报介绍自己的网络理财经。
赵潇潇称自己以前是典型的月光族,但是自从去年6月结婚以后,各种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事,让她感受到了生活的巨大压力。“没办法,我不得不精打细算起来,并且尽量让自己的每一分钱都能最大程度增值。”但苦于资金量有限,她只能买一些收益率中等的银行理财产品,“而且还不能买期限太久的理财产品,我和老公既有房贷又承担着一部分赡养老人的压力,手里随时得有点活钱”。
“所以,下半年这么折腾下来,那点儿钱也基本没怎么增值。”因此,今年6月余额宝上线以后,许多像赵潇潇一样的个人投资者选择余额宝是因为它“听起来还不错”的收益,其广告词就打动了众多从未涉足理财的人们:“2012年,10万元活期利息为350元。如果10万元通过余额宝收益能超过3000元。”
当时,赵潇潇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投资了1万元,此后可谓“一发不可收拾”。赵潇潇兴奋地表示,“刚开始几乎每天都有1元多的收入,虽然钱不多,但是每天看着账户里的资金1元、1元地往上涨,心里别提多美了。后来,我除了买了一份较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几乎把所有的闲钱都放在了余额宝账户里面,每天的收益够我买一个煎饼果子了。”她说,在余额宝可以直接购买基金获得较高收益的同时,余额宝内的资金还能随时提现、网上购物、支付宝转账等。
赵潇潇笑称,“我相信未来肯定还会有更多的"某某宝",我也会时时关注,将"宝妈"的网络理财进行到底。”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企业渴望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热潮中分得“一杯羹”。从数米基金网的“现金宝”到阿里巴巴的“余额宝”,从东方财富的“活期宝”到巨人网络的“全额宝”,个人投资者的理财已经开始进入互联网时代。
清科集团最新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7月中旬“余额宝”的资金规模突破百亿元,客户数超过400万户,户均资金大概2500元,可见用户购买“余额宝”多为以“支付宝”为基础的一种辅助性投资行为。相比各大银行,“余额宝”背后的主体阿里巴巴在信用担保等方面的劣势是短期难以突破的瓶颈,因此“余额宝”仅能够吸收小规模资金。
清科方面认为,“余额宝”这款理财产品在阿里巴巴构建的生态体系上快速发展,但只能作为现有银行体系的补充,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对传统银行业务造成太大冲击。
不少银行业内人士也提醒“宝妈”们,通过余额宝等渠道进行理财,是投资购买了基金产品,而并非银行存款,投资者必须有风险意识。各种“宝”的出现,顺应了投资者的理财需求,也需要差异化竞争,不能只赚个时髦的噱头,如果大家都和货币基金一样争夺4%-5%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市场,同质化的产品最终会让这个市场再次陷入“红海之争”。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互联网金融目前发展势头良好,但其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引起重视。“比如一些公司以互联网金融的名义推销基金理财,其是否已按规定取得代销基金的资质?在产品销售过程中,谁来保证个人金融信息的安全?有没有健全的机制来防范互联网公司的道德风险?任凭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会带来风险。”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