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受访者称回家过年系负担 半数人预算超五千
1月18日,西站候车室,旅客们检票进站。新京报记者韩萌摄
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过年,是大多数中国人年末期待的“大事”。虽然伴随着熬夜抢票、挤在旅途等金钱成本、时间成本,多数人还是备好年货、行李,掰着指头算还剩几天回家。
昨日,新京报记者抽样调查100位不同身份回家过年的在京务工人员,有五成受访者表示,回家的预算已经达5000元到10000元,甚至还有3万多元的。四成人表示,回家的花销已经成为“团圆的负担”。
12人回家预算超1.5万元
参与这次抽样调查的白领、农民工、公务员以及其他行业的人员各25人,月收入一两千到过万不等。这些人里九成是青壮年,他们回家不仅要看看父母和老同学,有人的妻儿也在外地。
但回乡是一定要花钱的。在回家预算中,不仅要支付往返的路费,有的人还要备年货送亲友、给父母生活费、给小辈压岁钱。据统计,53人的过年预算已经达到了5000元至10000元,预算达1.5万元以上的有12人。其中,最高的达到了3.3万元。
回家花费中五成孝敬父母
并非只有高收入者才花得多,从统计上看,至少半数人称,这些花费已经是自己一个月的工资甚至两倍更多。“我每月收入3000多,过年回去一趟都花了。”在建筑工地务工的河北邯郸人姚女士坦言。此次调查中,有42人认为,回家的花销成了负担。
这些预算里,孝敬父母的钱最多,48人这块花费排首位;其次是给亲戚朋友买礼物以及过年送礼的,有25人;路费花费最多的有22人,这些人老家大多数是离京较远的“热门城市”,因回家买票难,只能选择全价的机票和贵价高铁票。
两成人烦恼回家被逼婚
回家过年,有开心的事也有烦心事。最高兴的莫过于全家团聚了,69人首选这项。此外,期待过年的理由还有能吃到妈妈做的饭,不用上班,可以睡懒觉,和朋友喝酒、打麻将等。
烦心事也会接踵而来,有两人预计和爸妈和睦不了几天就会变成吵架。“相处三天以上必吵架,他们开始看我不顺眼,我爸埋怨我妈没把我教育好,埋怨我每天那么晚不睡,早晨又不起床。”摄影师李小姐说。
还有人烦恼于无休止的串亲戚和被逼相亲、逼婚、逼生孩子。有22名受访者讨厌串亲戚、赴酒局,21人称一定会有七大姑八大姨逼婚的经历。紧接着排在第三的烦恼则是恨假期太短,还没休息过来就得长途跋涉的回京工作了。
专家说法
“回家成本不能用钱来衡量”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认为,过年回家是一种传统文化,已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过年回家的成本,不能简单地用钱来衡量,”刘元春说。
刘元春表示,很多在北京打工的外地务工人员,会在回老家过年时,给父母高于自己工资几倍的金钱,这主要是体现一种孝道,“很多人在外地工作,都是希望在老家的父母能过得更好。”刘元春说。
刘元春认为,一些在外地工作的人员,平时无法照顾家庭,对父母的关怀不够,通过给父母金钱,可以弥补他们心中的歉疚,“人们普遍的愿望都是‘父母在,不远游’,大家会尽自己的努力,回到家乡,和父母一起共度春节,”刘元春表示,一些人拿出高于工资几倍的金钱给父母,也体现他们孝敬父母、光宗耀祖的心态。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表示,子女孝敬父母,拿出工资几倍的钱回家孝顺父母固然没错,但也不应过于辛苦,要学会适当改善自己的生活。
而对于一些大龄青年被家长逼婚的清苦。夏学銮认为,父母不该包办子女的感情生活,这样容易产生矛盾,同时也希望子女理解父母的苦心。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