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资金炒作中国黄金需求 专家提醒别被忽悠
▲市内黄金珠宝柜台人头攒动。
今年黄金全球需求估计下降 中国需求过去4年翻番 投资者警惕成为最后接棒者
本周时间,广州市民刘先生看到金价下跌,立即致电越秀区的某百货商场,让他们为自己买下3根100克金条,总计价值为10.7万元。这是半个月内刘先生第五次买金,之前已经累计购买了1.2公斤黄金。“逢低买金,避险投资两不耽误。”
而在该百货商场,类似的买金熟客目前已超过70人,除了刘先生这样的小企业家,多数都是白领家庭投资者,其买金热情丝毫没有因为工资收入有限而出现相应的减少。
2012年,由于全球货币政策趋向宽松,且中国内地A股市场不景气,买黄金避险,成为了很多中国家庭的不二选择,买金如买白菜,投资热潮背后不乏盲目成分。
世界黄金协会预期:2012年,中国黄金需求将达到800吨,2013年,将在此基础上再增10%。业内人士推算,仅这80吨黄金,就足以将国际金价推高50~100美元。国际投资机构普遍押注“中国黄金需求”,部分业内人士深表忧虑:中国投资者会不会成为最后接棒者?
文、图/记者井楠
国内:四季度以来多地居民成公斤买金条
“按照家庭计算,中国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家庭(大约是150万个)买金,每家购买100克黄金,总需求量就是15万公斤,折合150吨;这个数字可以位列各国央行黄金储备的前40位,大于多数欧洲国家的中央银行黄金储备,理论上可以将国际金价推高5到10个百分点,折合80~170美元(每盎司)。”广东贵金属交易公司的田鹏飞计算后认为。
世界黄金协会刚公布2013年的预期:虽然2012年国际黄金需求可能下降5%~7%,至约4100吨;但中国黄金需求依然强劲,预期能超过800吨;而预期中国经济逐步回暖,2013年中国的黄金需求将在今年基础上增长10%。
而记者从广东省黄金协会了解到,2010年中国黄金需求才刚跨过500吨大关,两年不到的时间里增长了近60%,300吨的差距比全球181个国家的央行黄金储备都要高。而800吨的数字刚好是2008年需求总量的2倍。
而近日如果遇到当日金价下跌,记者走访广州市内的平价百货商场,都会发现黄金珠宝柜台人头攒动,情景如逛菜市场,金光灿烂的小规格金条成交红火,几条、几十条地被投资者取走。
国际机构:中国春节因素将使金价保持强劲
世界黄金协会董事总经理Marcus Grubb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称,已有证据显示中国经济已触底回升,我认为2013年中国将表现强劲;因中国春节因素,明年第一季度黄金将保持强势。
而广大投资银行、投资机构也都对中国需求表示出了乐观态度,与其说是“看好”,更不如说是“期待”。比如花旗集团近日再次发布了看好中国黄金需求的观点,认为中国未来的黄金需求增长是“最重要的力量之源”,中国的零售投资需求“尤为强势”。
法国巴黎银行近期报告预期,虽然中国经济放缓对于中产阶级的收入构成一定打压,却增加了避险资产的需求,今年四季度开始,中国黄金需求仍会不断上升,延续至2013年,对于国际金价构成一定支持。
据本报记者统计,全球投资机构、投资银行中,87%乐观看待2013年黄金市场,而几乎每一家机构都在近期曾将“中国因素”作为看好金价后市的主要依据。
买金实例:股市不景气推动买金热潮
而在中国城市,投资黄金热潮经久不衰、日益升温,从普通老百姓到机构投资者,都成了黄金交易的熟客;而中国内地A股市场的走弱无疑夯实了这个趋势。老百姓无疑是买金主力。
家住越秀区的方先生50多岁,是亚洲国际大酒店黄金超市的熟客,2011年至今已经先后购买了1.2公斤、价值40多万元的金条。而据他本人介绍:“我不过是个普通白领,家里的流动资金也就100多万元。有定期存款到期了,股市又不好,还是买黄金来得踏实,就越买越多了。”
而这类家庭投资者、普通白领,在各大百货公司、黄金投资公司的买金意愿都十分强烈。上周金价走跌,广州东山百货大楼当日成交的金条接近200万元。
而同在越秀区的一家企业本来是家投资咨询+贸易公司,前几年经济高速发展期积累了上千万元的流动资金;2011年底开始购买了大量实物黄金。几位股东一致认为:黄金可以避险,抵抗通货膨胀。可惜的是,他们买金“抄”到了半山腰,目前仍处在亏损状态。但由于实业投资不景气,公司高层仍将黄金贮藏在银行里。
专业人士点评:
盲目买金风险大 别被国际机构“忽悠”
但无论是经济学者,还是企业家,也有很多人对于中国人的疯狂买金热深表忧虑。
哎呀呀饰品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国富认为,国际投资机构显然在有秩序、有目标地推高金价,其中有长线投资的成分,也不能排除阴谋投机的可能性。中国投资者、尤其是个人投资者,应谨慎买金,不应完全听信国际机构的预期。他认为,黄金说白了就是材料最值钱,工艺价值、发行量等因素不值一提。实在要买仍应买金条。
民生银行的杨盛学指出,从2011年9月至今,面对欧债危机与全球经济动荡,黄金价格显示出了与风险资产更为密切的关联性,而与避险资产的关联度没有那么强,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无限扩大黄金的避险价值;盲目乐观看待后市本来就不可取。
家庭流动资产中,黄金方面的配置一般不应超过15%,上文案例中方先生家的配置显然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并不理性;而越秀区的这家企业投资黄金的成本过高,显然过于看好后市发展,做法也不值得提倡。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