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投资理财  基金

董明珠:我有一个梦想

  • 来源:互联网
  • |
  • 2017-02-2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1990年,她南下广东打工,卖空调。24年后,她依旧在那家公司卖空调。只不过,那家叫海利的空调器厂,现在更名为格力电器,她则从一名基层业务员,成了格力集团董事长兼格力电器总裁,她就是董明珠,中国最知名的“董小姐”。

  最近“董小姐”很忙,那天从晚上九点到凌晨1点半,这是第三个采访,她明早还要去人民大会堂领奖,格力的“基于掌握核心科技的自主创新工程体系建设”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类”二等奖。这是格力第三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对董明珠来说,也是最有分量的一次。因为过去格力是靠单纯的技术拿奖,这次是整个“创新体系”。

  这是董明珠最引以为傲的,也是她坚信赢得一场“世纪赌局”的筹码。2013年12月12日,在央视年度经济人物颁奖晚会现场上,她和小米科技CEO雷军打了一个赌,赌“五年之内,小米的营业额能否击败格力”,赌注从雷军提出的1元,被董明珠加码到10亿元。

  很快的,这个赌局被迅速地演绎为“传统制造企业”PK“互联网企业”。彼时的小米风头正劲,在“互联网思维”的支持者看来,“董明珠老了”;支持者则认为董明珠是在戳破“互联网思维”的神话。

  纷争的舆论很快成了立场分明的对决。两位业界大佬也多次阐述自己的观点,其后任何采访都绕不开这个话题。

  这次也不例外。心直口快的董明珠在接受专访的一开始,就表示她并不是像一些互联网人士认为的“董明珠代表传统产业,抵制互联网”。事实上,在她看来,格力就是互联网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格力从过去人均产值只有90多万,到现在人均产值达180万,董明珠认为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互联网的作用——互联网时代,大量信息化技术提高效率,也将为消费者的服务变成零距离。

  董明珠质疑的是——“把互联网做成市场营销概念”。

  这也是那场“赌局”中双方的分歧始点。扎根制造业多年的董明珠,深知“制造”两字之重,在她看来先进的制造业甚至是人类发展的根本。她对搜狐财经说:“我觉得任何一个国家,乃至一个世界,工业是一个根,制造业是一个本,如果你在根本两个字上务虚地谈,我不知道谁能担当起人类的发展。”

  她有一个梦想:打造一个百年的企业,让世界尊重中国制造业。

  她和雷军的分歧,是一场中国产业方向的路线之争。

  你永远买不到先进的技术

  董明珠并非技术出身的,她此前在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管理工作,到海利之前,不懂空调技术,也不懂营销。

  那个年代,也确实没几个中国人线年那个夏天,当董明珠到珠海时,正是中国的制造业刚刚起飞的时候,无数制造业工厂在广袤的大地上野蛮生长,仅空调领域就有海尔、上海日立、三菱电机、松下、上海夏普、春兰、华宝、海利以及无数早已经消失了的品牌。当时的珠海海利空调器厂不过是其中一家籍籍无名的广东国营小厂,一条年产2万台空调、技术落后至少10年的生产线,做组装生产,整体销售额仅2000多万元。除了上海日立、三菱电机、松下、上海夏普这些日系大厂,国产空调企业基本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将购买来的压缩机、部件组装,然后销售出去,就是国产空调企业的模式。

  董明珠回忆起那段历史时说:“当时中国家电行业里,应该说都没有自己的技术,因为我们的压缩机都是靠买别人的。2005年以前,国家连能效等级都没有。”

  当时中国空调市场规模在300万台左右,但老百姓用不起空调,空调的用户大多是企事业单位,空调价格高昂,加之电力紧张时不时拉闸限电,导致到了1991年底,全国居民仅仅拥有区区62万台空调。这一数字平均到近十亿中国人身上不过是沧海一粟,更不用说跟当时年产800万台空调,家用普及率高达70%的日本比。

  在中国空调市场上,以日本品牌为主的“洋品牌”独步天下。品牌、技术上的优势,使得进口空调机普遍比国产机售价高出30%至50%左右。董明珠的书中曾写到,洋品牌的窗式单冷1.5P高出国产货整整59%,分体式的单冷IP也比国货高52%,甚至一款日产三菱MSD-09GCIP分体式空调还连年涨价,1990年4月还是8850元,到1992年4月已经涨到了9130至9400元了。

  那一年,中国的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才不过区区1510元。

  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举国遍地是开发热,各地大量兴建楼堂馆所和开发项目,中国市场出现了第一波空调市场大爆发,空调销量迅速增长。从1991年至1993年,全国空器生产量连续三年翻两番,从1994年到2004年,全国空调市场年均递增32.67%。

  董明珠来的正是时候。空调市场的爆发和高昂的利润,使得当时国产品牌与外资品牌在赚取暴利的驱动下开始大规模投资建厂和布局全国抢市场。此前她不懂营销,但在格力从事一线业务员,她在激烈的商战中学会了营销,她从一线业务员做起,开拓了南京市场、安徽市场,1992年,海利更名为格力,刚加入两年的董明珠个人销售额突破1600万元,占整个公司的八分之一。就任经营部部长后,带领格力销售团队,建立了格力的销售体系,销量连年增长,甚至被业内封为“销售女王”。

  所以,当今时今日,很多互联网评论家认为董明珠不懂“互联网营销”时,都有意无意间忽略了这点。

  但是,销售、营销出道的董明珠并未仅仅只看到营销,她更意识到格力等国产品牌在技术上对洋品牌的劣势,所以只能从服务和低价入手。中国空调产业要想有未来,就必须提升产品技术含量的重要性。

  但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我们有一次想出去准备买一个技术,我们知道了一个结果——你永远买不到先进的技术。第二个,我们如果卖给了外国人,我们就没有了自己的品牌。”她对搜狐财经说。

  那是2001年,格力技术人员赴日本,希望能购买到三菱电机的多联式中央空调的技术,但被一口回绝。对方明确表示花了10余年研制出来的核心技术绝对不会转让给任何一家中国企业。从日本回来后,董明珠放弃暂时的市场扩大计划甚至资金利润,转而攻坚核心技术。到2005年,格力电器成功开发了空调的“离心机”技术,这项技术此前只掌握在四家美国空调企业手中。

  除了买不到核心技术,格力电器甚至在2005年差点被美资开利集团收购,幸好“主张开利收购方案的市领导不久前调离原岗位,该方案的支持者渐少。加之格力电器管理层的反对,市政府放缓了对该方案的推进工作。”

  格力和董明珠坚定了以技术塑造品牌的信念后,格力在技术上加大研发,逐渐掌握了核心技术。当年靠打价格战而无核心技术的同行们却纷纷败下阵来,在市场上消失了。掌握了核心技术的中国空调厂商也最终占领了中国市场,洋品牌白色家电败退中国,从2005年至今再也没能恢复往日地位。曾经价格高昂的空调价格已是平民消费。

  永远做消费者可能想要而没敢想的东西

  董明珠和雷军的“约赌”中有个细节。雷军其实也在大谈特谈研发和服务。他说:“小米4000名员工,2500人在做跟用户沟通的事情,1400人在做研发。所以,它把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在产品研发和用户服务上。”

  但显然,雷军眼中的研发和董明珠眼中的研发并不是一回事。

  在手机产业链中,最核心的部件是基带芯片、CPU、液晶屏,以及操作系统。它们分别被高通、ARM、三星、LG、夏普、谷歌等巨头所把持,国产智能机所做的“研发”并未涉及核心部件和操作系统。2G功能机时代,国产手机曾经依靠营销有过一阵风光日子,但最终还是因为技术实力不足,被洋品牌“收复失地”,直到依托开源的安卓操作系统,国产品牌再次异军突起。

  董明珠眼中的研发则是希望格力深入到空调领域的核心技术里。她成了“技术控”,她说:“格力一年要拿几十亿的投入用来研发,但是这些研发可以支撑格力100年的持续发展。我不是做一个短命的企业,一年赚10个亿、20亿,再后年没有了,企业要有能量,要有竞争力。”

  为了研发,格力不惜重金。“我对技术投入没有预算,要多少给多少。”董明珠坦言,由于短期看不到成效,这种高投入曾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令她“冒汗”。甚至有时,仅研制一个核心部件就要花上四五年时间。

  但付出总有回报。格力现在有6个研究院,一年投入研发经费就超过了40亿,拥有接近8000人的研发队伍,平均年龄才29岁。这些研究院研发了磁悬浮压缩机,全世界只有两家可以做,一个是丹麦,一个是格力。除外,格力还掌握了光伏直驱变频、直流变频离心机、无稀土变频压缩等多项技术。

  格力的产品也从家用商用空调,进入高端的专业用途空调。从2010年开始,格力电器开始布局冷链行业,做食品加工行业的深冷设备,同时给远洋大轮、军舰提供制冷设备和技术。董明珠的逻辑是,制造业一定要进入高端领域,做透做深。

  在格力的研发团队中,有很多是80后,现在都逐渐融入了格力的创新体系中。

  对于外界对80后、90后的各种评价。董明珠并不以为然。她对搜狐财经表示:“现在社会上错误的认为80后、90后的孩子都很自私,但在我眼里看到的80后、90后的孩子,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种挑战的精神,他们也有他们的价值观。我们有一帮优秀的年轻人能够担当起来,这就是格力的竞争力。”

  就在“互联网思维”成为举国上下口头必备的谈资时,一篇关于德国工业4.0的文章又引发业界的激烈讨论。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渐衰竭,薪资水平上涨,以往中国制造业依赖的廉价劳动力将不复存在。很多人在焦虑:中国的制造业是否失去竞争优势呢?

  在采访中,董明珠兴致勃勃地给搜狐财经展示了一段用机器人协助生产的视频。与以往人们印象中靠“人海战术”的中国制造业不同,全自动化的机器人生产,如果董明珠不说,你还以为是国外的工厂。董明珠介绍,这是格力自主研发的。

  这是格力的“秘密武器”,原本董明珠打算秘而不宣,但在搜狐财经的建议下,在第二天的发布会上,她向到场的记者们展示了下。她的目标是——在未来,格力将是全自动化生产,不再有装配工人。

  格力的产值从800亿到1400亿,近翻番,但员工还是8万人,靠的就是自动化生产。但机器人并未“抢走”工人的饭碗,相反,格力希望工人全变成技术工人,为了培训工人,格力正筹建一所工程技术学院,技术和项目管理是由德国人和格力共同教学,文化和思想则由格力自己来教授。

  董明珠希望这些经过“回炉”的一线万年薪。

  在董明珠看来,这应该是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全自动化,国际化的市场制造”。

  拿下核心技术,自动化生产。董明珠还希望空调继续“进化”。她设想了一个以光伏空调构筑的智能家居:“在一个楼宇里,所有用电都是这台空调给提供的。同时,所有产品能够融入到一个系统里,比如我们可以让消费者知道空气质量,让消费者知道现在的温度,甚至知道现在的用电现状、某一个电器产品的现状。”

  “永远做消费者可能想要而没敢想的东西,或者消费者想要而没有的东西”,她说。

  格力要改变“中国制造”的形象

  见证了无数同时代的空调企业兴衰的董明珠,深知格力做对了什么,才有今天的成就。

  她对“互联网思维”的重营销非核心技术研发的模式不以为然,因为她的很多同行们已经证明此路不通。她说“我们也可以买别人的技术,但那就成为一个买家、买手,把东西买过来打上我的商标,再卖给你。我觉得制造业是一个根基,会网罗,也得有东西才能网罗起来。”

  在她看来,国产智能手机的模式不可能在空调复制,因为“空调制造过程对品质控制是多么严格的一件事”。她认为“我们不能乱了方寸,我们还是要抓住核心点,就是消费者真正要的是什么?”

  她始终认为做企业,就需要拥有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如果没有核心技术,那么,就是“昙花一现”,纵使粉丝经济也不会长久。24年的制造业生涯,她还是打算继续以“技术和质量感动别人”,更加注重技术开发,更节能环保,更高效。

  她认为中国企业要想获得世界的尊重,“第一是诚信,第二个要有创造性。”或许,她认为这两点,她批评的对象们都没做好。事实上,在2014年12月的中企领袖年会上,董明珠的隔空喊话就是在阐释这个价值观。

  董明珠讲过一个故事。有次她去中东出差,遇到当地一个经销商,那个经销商告诉她,格力空调在中东非常受欢迎,但如果要扩大市场份额就会面临不小的难题,最主要的原因是格力空调打的是“中国制造”的铭牌,而当地人对“中国制造”印象并不好,认为是低价劣质产品的同义词。如果格力空调能贴上当地制造或“泰国制造”的铭牌,市场销量一定会大幅增长。

  听到这话,董明珠当场说:“哪怕一台空调卖不出去,我也不会打上泰国制造的牌子,我就不信,格力就不能改变中国制造的品牌形象。”

  此后在不同场合,董明珠多次举出这个例子,不但要求格力内部严把材料关、质量关、技术关,在论坛和交流会上,她也多次呼吁中国企业能重视质量、专利、技术,她要改变世界对“中国制造”的看法,她希望中国制造有天能成为质量过硬、高端的代名词,不但空调,也包括手机。

  所以,她更希望雷军“跟世界上手机行业最顶级的赌,那是真正的赌。”

  只有中国各领域的企业都做到赢得业界和消费者的尊重,中国经济才能真正转型成功。(文/搜狐财经刘宇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