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与基金区别股票亏10万基金套12年只要不卖不算亏其实不卖亏更多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内心会有一种感觉,比如感觉某个股票要涨了,但因为各种原因犹豫而没有下手,没想到这个股票果然马上上涨了。或者在市场下跌的初期,许多人感觉到风险要来了,也因为各种原因神经麻痹了,或者想等等开,最后市场果然下跌。
老茗认为投资和研究分几个阶段,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是对于基本面,对于事物的认知。之后,一个比较深沉次的阶段是对于自己想法的贯彻执行。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感觉:懊恼自己没有聆听内心的声音。许多人也常常会问,如何才能做到投资上的知行合一。
笔者粗浅的认为,执行合一的核心是建立自己完善的投资(交易)体系。当我们在执行层面无法做到知行合一的时候,往往说明这个投资体系还并不成熟,或者说得更加直白一些,这个投资体系还没有成为我们的一部分。这种体系的建立来自于我们自己本身对于市场的理解,以及对于我们自己性格的融合和历史经验上的判断。
举例而言,一个长期的价值投资者。价值投资的核心是买入低估值的好公司。而好公司出现低估值的时候往往是“生病”或者出现巨大分歧的时候。所以价值投资者需要的人格特征是能够逆势投资,并且具备很好的耐心。
那么,当一个投资者拥有价值投资的性格,并且在比较长的历史投资经营中明白这种做法是可行的,形成自己的体系时,他就能逐渐做到知行合一。当他看到白马股因为黑天鹅事件暴跌后,会不由自主的买入。并且在不断下跌中,他会保持乐观和耐心(可能会买入更多),直到公司基本面重新被市场认可,股价回升后卖出。而没有这种交易体系的投资者,可能会在股价暴跌时想“要不要买入”,但当股价走势图让所有人感到恐惧时,我们也会同样感到恐惧,又会说“再等等吧”。而当股价回升后,我们许多人又会懊恼说,那时候想买,为什么没有下手呢?
而在价值投资的另一边是成长股投资。顾名思义,成长股投资就是寻找市场成长最快的好公司。在这种体系下,估值从某种意义上被淡化。一个高速增长的公司,在一开始也往往会有比较高的估值。同样道理,一个拥有完善成长股投资体系的投资者,发现到市场上增速很快,行业大爆发的好公司时,会不由自主的买入。而当你的体系不完善时,即使发现这是一个好公司,却因为高估值而胆怯,希望股价回落到合理的水平。而往往,优秀的公司在股价的主升浪中,估值很难合理化(有时候,真的合理了,股价就跌了)。这个时候,大部分人又会想“为什么那时候没下手,我心理想着要买的。”同样的道理,这些都是因为我们的体系并不完善。
所以老茗认为,知行合一的最终形式让我们的投资体系机械化。这种机械化来自于我们内心对于市场的理解(当然,这种理解是要正确的),同时对于我们自己的认知(不同的性格,生活经历,适合的投资方式也不同),以及不断尝试之后给我们的反馈。
当我们的体系机械化后,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因为投资体系成为了我们的一部分。当我们看到符合我们体系的变量后,我们自然而然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做到行动和思想一致。这也是为什么,过去二十年来,量化基金大行其道。其背后的逻辑也是希望将优秀投资者的思维模式程序化,在资本市场获取超额收益。然而量化基金的问题是,市场由于投资者结构,宏观基本面,流动性,甚至投资者年龄等变化,会导致市场风格,审美观不断变化。这也可能导致量化的程序无法长期在市场保持有效。
而优秀投资者最核心的技能是其学习能力,以及对于投资者人性的理解。毕竟,当尘归尘,土归土后,一切都是哲学。投资的最终也是一种哲学。
总结而言,投资/交易中的知行合一是建立于自己完善的投资体系和方,并且能够将这种体系机械化的基础。这种体系是建立于非常复杂的多因子之上,包括性格,对市场的理解,风险偏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