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行业:涉足“ST”得不偿失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随着近期ST个股年报的陆续披露,基金密集参与垃圾股炒作的行径也“浮出水面”。根据已经披露的上市公司年报显示,目前基金共计涉足50只ST股,创2007年以来的最高峰,占基金全部持股总量的2.43%,这一数字也刷新了两年以来的该项纪录。在证监会一再强调,机构投资者应当树立长期、理性的价值投资观念的同时,为何基金还要频频涉足“雷区”?“押宝”ST股真的能成为弱市中的一条投资明路?监管层又该如何引导基金向价值投资的健康方向发展?
众所周知,“ST”几乎是“高风险”的代名词。然而,这一特殊身份似乎并没有妨碍基金对其的垂青。数据显示,自2009年开始,共有12家基金连续3年持有“特殊处理”股。其中包括华夏基金公司旗下的4只基金,以及国泰、汇添富和诺安等3家公司旗下的各2只基金。而最新的数据也显示,*ST金马、ST中源等在去年四季度期间获得基金增持超亿元,*ST建通被工银瑞信独门重仓,国泰旗下7只基金则重仓*ST盛工。
在振荡的市场格局中,ST股真的能够救基金于“水火”之中?至少从长期来看,答案是否定的。“"特别处理"股的风险较大,市场对其情有独钟无非是报有很高的重组预期。殊不知重组成功毕竟还是少数,且存在长期停牌和大幅波动的风险。”日前,深交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深交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5年至今,深市主板ST股票和*ST股票因重大事项停牌150余次,其中停牌一个月以上的有59次,一些股票甚至暂停上市或停牌多年,至今未有结果,如“*ST创智”、“*ST广夏”等。同时,ST板块的波动性也远高于大盘,如在2011年1月4日至4月20日期间,深证成指累计上涨2.37%,同期ST板块累计涨幅达18%;而2011年11月16日至2012年1月6日,深证成指累计下跌17%,同期ST板块累计跌幅却达34%。
一方面,退市制度的完善加大了ST股借壳的难度;另一方面,业绩长期亏损的ST股也存在股价波动的风险。可为何基金偏偏要涉足其中?“由于国内资本市场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价值投资的理念正遭受严峻的考验。”一位资深市场人士告诉记者,大部分基金公司均表示坚持价值投资理念,通过发掘行业和个股获得收益,但在A股市场投机炒作之风盛行、股权文化和分红意识淡薄、退市机制缺乏、欺诈上市和其他违法行为频繁、供需严重失衡以及公募基金以相对排名作为主要考核机制的环境下,让机构投资者真正扛起“价值投资”的大旗,还有待时日。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