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内资金被非法转移再敲警钟
易观国际此前发布的《中国第三方网络支付安全调研报告》显示,目前安全问题仍然是用户不使用网络支付的主要原因,占比高达54%。用户在网络支付过程中由于木马、钓鱼网站和账户、密码被盗的原因带来资金损失所占的比例最高,分别为24%和33.9%,成为第三方支付的头号大敌。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国内的银行、第三方支付服务商为了保证安全性,普遍采取了很多措施,例如分别使用不同的交易密码和登录密码、安装安全插件、使用验证码等,但针对第三方支付账户的违法犯罪案件仍时有发生。一方面,不法分子通过借助钓鱼网站或植入木马,来盗取网友在支付环节中输入的个人敏感信息,再从卡中划转资金;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平台要求用户实名认证,大量收集用户的身份信息,但对所搜集用户信息的安全保护却并不到位,容易造成用户信息泄露。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业务部总经理赵宇指出,当前第三方支付面临的风险主要有5个方面,分别是用户端信息失窃、服务端系统漏洞、用户遭遇钓鱼网站、交易欺诈以及客户端被劫持。
监管重点转向风险防控
目前,央行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重点正从准入审批的硬指标管理,逐步转向风险防控等软约束。
在8月底的第四批支付机构风险管理工作专题会上,央行支付结算司相关部门负责人披露的数据显示,目前已经获得许可的197家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支付业务量、支付业务金额及客户备付金余额已经分别占到全国总规模的82%、95%和93%。然而,在高速发展背后,存在以下突出问题:资金管理仍然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银行卡收单业务违规现象突出;支付机构内控风险管理能力普遍不足;支付机构随意开展所谓创新业务,突破业务类型和范围,逃避监管;预付卡等业务合作方面不规范问题较多。
这也是央行首次较大规模总结和通报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风险隐患。据悉,未来央行将采取分级监管、提高支付机构准入门槛等方式,整治第三方支付行业不规范经营。
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向记者表示,为了更好地保证第三方支付行业的资金安全,首先,要加强网络安全监管机构、支付企业、安全厂商等产业链环节的合作力度,加强风险防控的同时加大对网络支付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其次,支付企业应加强自身风险防控能力,避免出现重市场轻风险的情况,切实保证资金安全和交易合规;再次,对于用户而言,要提高风险意识,重视个人信息保密,养成良好的网络安全习惯。(国际商报)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