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伟6月独赴前海洽谈 复出两大疑问待解
离开,就是为了回来。
曾经的公募一哥王亚伟在5月份辞别华夏基金后,终于重出江湖,其在深圳前海区申请成立千合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进军私募业。
据本报记者了解的信息显示,王亚伟曾在今年6月份独赴前海洽谈、递交相关申请材料。
低调独赴前海接洽
“是王亚伟主动找到了前海,申请在此成立公司。”10月18日,一位前海管理局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据该人士描述,王亚伟在6、7月份一个人亲自到前海接洽,递交了申请材料,进行相应的审批,过程都很低调。
“王亚伟对此也很重视,其实递交材料不一定要本人出面就可以办理的。”该人士称。
工商资料显示,深圳千合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的成立时间是2012年9月28日。而其注册地址,则是深圳市南山区粤兴二道6号武汉大学深圳产学研大楼B815房。
前海管理局经营发展处处长王锦侠解释,这只是个公司挂靠的地址,是前海商务秘书公司给入驻的公司所提供的托管服务,而前海区域真要建好大概还需要两三年时间。
“但王亚伟的公司既然注册在深圳,就会在深圳办公的。”王锦侠称。
但有业内人士指出,王亚伟的团队驻扎在北京,其未来的办公地点或仍以北京为主。
对于“公募一哥”的到来,前海局表现平淡。
“我跟王亚伟不熟。他过来前海只是按照正常的程序办理,我们并不关注具体是谁过来。”10月18日,前海管理局局长郑宏杰告诉记者。
“王亚伟选择来前海很正常。除了税收优惠政策,前海在法律、金融等其他方面的制度优势对众多企业有很大的吸引力,来这里可以说是大势所趋。以后还会有更有名的人士与企业到前海投资,包括国际的大腕。”王锦侠认为。
离开江湖的五个月
事实上,在王亚伟告别公募行业之际,就为其未来进军私募留下了伏笔。
其曾在面对媒体的离职告别会上,面对本报记者对于未来最理想的工作状态是什么的提问,王亚伟的回答是:“我喜欢处于干扰较少的状态,能够和市场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而不是一种排斥。我希望我对市场没有影响,更好地观察市场变化。”
而私募行业或给予他这样的空间。
在告别市场的五个月时间中,虽然外界对他的去向传言纷纷,但实际上王亚伟仅有的一次公开露面,却是一个与投资界没有多大关系的场合。
据了解,王亚伟曾在今年6月份,现身在百度公司的一个内部培训讲座现场,与富国基金总经理窦玉明一同担任培训嘉宾,而该场讲座的主题则为《判断力与专注专业精神的修炼》。
当时,王亚伟或已经对其进军私募的计划成竹在心。
事实上,一哥的回归背后,还有很多谜题待解。首先是其私募将以何种形式运作。按目前通行的私募模式,通常私募公司会选择与信托合作,借助其渠道发行。然而,王亚伟离开华夏之时,中信证券(600030.SH)曾在公告中明确表示,希望未来寻求与王亚伟的进一步合作,这或给市场留下猜想,王亚伟会否采取与中信证券在研究、客户渠道上的合作。
其次则是私募的规模。王亚伟的两只传奇基金一直被市场称为小基金封闭运作模式,而未来王亚伟的私募基金将会保持多大的规模,将会直接影响到其投资的运行。
离开的大佬们
前海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三季度,该局共批复入区项目85个,拟注册企业111个,项目拟注册金额总计279.5亿元。
“除了王亚伟,还有其他的私募大腕来前海对接过,但具体信息我不方便透露。目前入驻前海的企业中,私募基金公司占了相对较大的比例。”王锦侠称。
相对而言,曾经英雄辈出的公募基金业则有些许落寞。
去年低调加入万向控股的原博时基金总经理肖风,目前已经正式接手掌舵“万向系”资管公司民生通惠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肖风走在行业高点,现在相同资历的人走的话可能无所适从。”在10月12日深圳某投资公司老总主持的饭局上,这位老总感慨称。
令人嗟叹的案例同样不少。
原华商基金投资总监庄涛在2011年10月份正式以中信产业基金董事总经理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当时中信产业基金董事长刘乐飞力邀庄涛加盟,同时加盟的还有庄涛“江湖”上的朋友张伟。
今年6月份,中信产业基金传出消息,王东明任中信产业基金董事长,原董事长刘乐飞变身中信产业基金的CEO,引发市场关于中信产业基金管理权易主的猜测,此前受刘乐飞邀请加盟的原公募大佬或受到牵连。
今年3月份,嘉实旗下曾红极一时的明星基金经理邹唯,也被确认离开嘉实后转投中信产业基金。
在记者与庄涛最近一次电话中,庄涛表示正在外地调研上市公司,近期工作十分繁忙,至于庄涛和邹唯的近况,目前尚不得而知。
而更早些时候,原明星基金经理郑拓因为任职公募期间“老鼠仓”案件事发,其“奔私”后成立的好望角已经注销。最新市场数据也显示,昔日嘉实基金明星基金经理王贵文已经清盘旗下所有私募产品,孙志洪掌舵产品同样于今年下半年悄然清盘,他亦不再管理阳光私募产品。
王亚伟离职公募之后,另一起公募大佬离职引起公众关注来自中邮基金原投资总监彭旭,据接近彭旭人士透露,彭旭目前在北京成立一家私募基金顶萨投资,与王亚伟的步履颇为相似。
“有的想步入仕途,有人想求一份安逸。”北京某基金公司人士感慨基金公司高管的变动风波,既要平衡当事人的意愿,又要考虑基金公司和基民的权益,这确实是个难题。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