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投资理财  基金

经过“钱荒”洗礼 一些基金在清盘线上下艰难挣扎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大浪过后,才知道谁在裸泳。经过“钱荒”的洗礼,一些基金在清盘线上下艰难挣扎。据统计,截至7月12日,共有8只股票基金、13只QDII基金规模低于5000万。帮忙资金不帮忙,是基金竞相穿上“迷你裙”的重要原因。而根据2013年最新的《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连续60个工作日持有人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召集持有人大会,就基金是否继续存续进行表决。

  “谁也不想成为第一只被清盘的基金”,一位基金经理的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业内人士的心态。鉴于相当部分基金规模已经超过一个月低于清盘线以下,业内猜测,最快到四季度,就有基金面临合并或清盘。

  帮忙资金消失

  “在以前两年,基金规模很少有低于5000万的,偶然有那么一两家,到一些敏感时点,如年底,只需要引进一些帮忙资金,规模很快就上去了。但去年下半年以后,这种做法的成本越来越高,更别说5、6月份市场资金紧张时了,基金公司就算有意想引进帮忙资金,也付不起这个成本啊。”深圳一家基金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帮忙资金不帮忙,是基金竞相穿上“迷你裙”的原因。以往保险资管、财务公司是帮忙资金的重要来源,但当资金紧张时,这些短期资金都追逐更高的收益,“单靠人脉想引进帮忙资金,是不管用的。”据了解,以往引入短期帮忙资金的费用在千分之三到百分之三之间,这一收益在短期理财市场毫无竞争力,也难怪在6月底很多基金规模都急剧缩水。

  以往一些基金公司也可以通过自购来解决这个问题,“基金公司自有资金也是有限的,又要发行发起式基金,又要帮忙新基金发行,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使出自购这一招。”有基金公司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迷你型”基金属于刚刚获得审批的小基金公司,这些公司尚未到达盈亏平衡线,公司运营的资本金尚待股东增资,即便掏钱自购资金量也很少,“这些基金之所以规模很小,主要也是刚完成发行后,大量的帮忙资金撤出所造成的,要想再引入帮忙资金,已经不那么容易了。”一位基金业高管一语道破其中的玄机。如一只2011年12月成立的基金,成立规模为13亿,打开申购赎回后,该基金的规模缩水了90%,目前规模已经跌至4639万元。

  “迷你基金”的另一个重灾区是QDII基金,据了解,前两年,一些QDII基金主要集中在资源、贵金属等主题,随着近两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步入下行轨道,特别是金、银价格暴跌,基金也遭遇较大规模的赎回,即便是银行系所发行的资源类QDII基金,目前规模也在5000万人民币以下。另外,一些去年收益领先市场的QDII基金,也难逃迷你化的命运,主要是持续营销难度大,有些公司已经加大宣传力度,但收效甚微。

  “未来逐步走入式微的可能还有去年热门的短期理财基金”,有基金公司高管如是说,原来有些动辄上百亿规模的短期理财基金,目前已经缩水至1到2亿,尽管未能触及清盘线,但一旦遭遇市场资金紧张,这些产品就首当其冲。“此类产品的投资者对收益率非常敏感,一旦市场上有收益更高的短期产品,谁还会将资金放在你这里滚动投资呢?”有基金高管认为,再过半年,一些短期理财基金也要面临清盘了。

  避免清盘悲喜录

  “谁也不想成为第一只被清盘的基金”,一位基金经理的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业内人士的心态。据了解,5月底就有基金公司长期规模少于5000万,当时基金经理非常着急,要求公司组织机构资金入场申购,但基金公司认为,发行时已经拉了很高比例的帮忙资金,股东从中帮了大忙,但基金过往业绩不尽如人意,已经伤了很多客户的心。公司高管考虑再三,还是没能同意基金经理的请求。最后,还是基金经理靠自己的人脉,拉来了部分申购资金,才避免了基金规模连续60天低于5000万的情况发生。

  也有基金公司努力地对迷你基金进行持续营销。今年一季度,有基金公司工作人员就遇到这样一出“悲喜剧”,其内部曾发动员工自购某只基金,甚至给出了相当优厚的奖励政策,主要原因是该基金长期徘徊在5000万左右,“这支基金去年重仓了很多中小盘股,因此开年业绩不佳,很难有申购基金进来,公司才出此下策要我们申购,没想到二季度这只基金组合中的小股票股价上升的很快,最好的一只甚至涨幅将近一倍,排名上去了,申购的资金也多了起来,公司看到基金的规模上去了,原定的奖励政策也戛然而止。”

  据记者了解,目前也有相当部分的基金公司将年终奖、优秀个人奖等公司级别的奖励与公司基金份额挂钩,“比如某一些员工年度分配的奖金,必须以申购公司旗下的基金的形式获得,而且必须以本人名义申购,这就保证了这部分资金持有相当长一段时间,‘肥水不留外人田’。”

  外部的资金引不来,只有充分发动内部力量来做持续营销,这也是目前比较普遍的做法。尽管基金公司员工申购本公司的产品,每年需要申报并公告,赎回也需要公示,但一些公司有自己规避的方法,“不用自己或直系亲属的名字购买就好,总有办法规避的。”以上接受采访的工作人员说。

  尽管十分积极的进行持续营销,但仍然有一些一些QDII、指数基金及ETF产品难以获得资金的青睐。有基金公司高管告诉记者这些都是散户为主的基金。“QDII这几年发行就属于先天不足,后天想再弥补,难度很大。而一些ETF、及指数基金,本来所关联的指数就非主流指数,散户关注度都比较小,再怎么做也做不大。”他说。

  降低费率或是方向

  根据《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第四十九条要求,连续20个工作日持有人不满200人或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基金管理人应向证监会说明原因和报送解决方案;连续6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规模,基金管理人应召集基金持有人大会就基金是否继续存续进行表决,一旦该运作管理办法实施,对于一些大型基金公司来说,一两只迷你基金清盘影响不大,但小公司则不同,目前已有公司所发行的所有基金都可能面临清盘的危险,若硬性清盘,意味着公司近两年来的努力付诸流水,重新归零。

  “如果可能的话,合并或许是基金公司相对容易接受的办法。”有基金业高管告诉记者。“将业绩不佳的、管理不善的合并到业绩较好的基金去,减少单只基金管理的成本,对于持有人来说是较为理性的做法。也能一定程度减少对基金公司造成的动荡。”事实上,因为一些小规模基金仍然需要固有的维护成本,特别是一些QDII基金,每年需要支付的成本还不低,虽然持有人不断减少,固有的成本并不会同比例减少,规模太小,基金公司每年都要往里面贴不少钱。若预计未来两三年内,这一现状仍然难以改变,何不合并同类项,降低公司投入呢?

  据记者了解,在一些成熟的资本市场,每年发生基金的清盘和合并的比例并不低。据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代宏坤介绍,美国市场激烈的竞争使得基金的成立和退出成为常态。他援引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发布了2013年度投资公司行业发展报告所统计的数据,2012年美国新成立的共同基金为628只,而合并的数量为197只,清算的为296只。在2011年,合并的共同基金有211支。另据晨星统计,2008、2009两年,美国每年消失的基金都超过400只,清盘或合并是他们共同的命运,有些年份,消失的基金比新发行的还要多。

  但如果选择合并,为了挽留更多持有人,可能很多基金只能主动降低管理费来吸引投资者,这在美国也是十分常见的事实。在逐步合并的过程中,一些主题相似、费用高于同行的基金,往往就是首先被合并的对象。这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是一把“双刃剑”,留住了投资者,却可能减少了相应的收入。过去的20多年,美国各类基金的费率(Expense ratio)呈显著的下降趋势。2012年,股票基金的平均费率为77个基点(0.77%);混合基金的平均费率为79个基点,债券基金为61基点。规模经济效应明显。对比来看,国内基金的费率还相对较高,从投资者利益的角度出发,降低费率会是国内基金未来长期要面对的话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