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炒股:谈基本面你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谈基本面你就输在起跑线上了。”“还在谈业绩和估值的,已经输在A股起跑线上了。”近日,资本市场上可以反反复复听到有人说类似的话。在微博上,类似的表达被称为“A股最牛逼的话”。由这句话,还衍生了如下这么一个段子——“听说你最擅长分析公司基本面和估值?”“你才擅长分析基本面和估值!你们全家都擅长分析基本面和估值!”
“世界上有两类股市,一类叫股市,一类叫中国股市。”念叨那句“流行语”时,微博上的网友发出如是感叹。细想之下,这似乎也正是当下中国股市的现实写照。
起跑线上该讲什么?
而现实则是,中国的股市,越来越让人无所适从了。
有人“惊喜”地发现,2013年7月19日,沪指收于1992.65点,而在2000年7月19日,沪指首次突破2000点关口。“十三年一轮回”,有网友不禁感叹,A股沪指似乎有着神奇的时间魔力,“再一次回到了某条重要的起跑线上”。
而与此相对应的,却是创业板如脱缰野马一样的一路高涨。有人抱怨创业板的故事“没完没了”。不说普通散户投资者,连那些专业的研究员也没了主张。“研究员困惑的不是看好还是不看好,而是什么时候是卖出的最好时点。”《证券时报》的文章如此引述有市场人士的观点。
一则早在2012年就出现了的段子“经济学教授炒股4个月亏百万”也在此时再次被翻出,在微博上传播。经济学教授乃是资本市场精英,所走的也是“研究基本面做价值投资”这等阳光正道,却亏得“被妻子大骂数日”,这个故事让不少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却有没有赚到钱的投资者羞于还击。可是这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巴菲特的门徒们如此蒙羞呢?
“谈基本面你就输在起跑线上了。” 而当股民们由此联想到,股市里那些一夜暴富的传奇,那些姓名不详身份不详的“股神”大叔大妈时,便难免被有种被戳中泪点的戚戚然。网友@龚浩的微博看得透彻:“讲业绩就输了,讲估值也输了,讲什么呢?讲故事。”
非理性思维与市场扭曲
为什么说“谈基本面你就输在起跑线上了”?原因之一是当前的股市充斥着非理性的思维,而过于计较基本面的理性思考反倒不合时宜了。黄金行情好的时候,上市公司一窝蜂买金矿,连买个探矿权也让一些股民激动不已。3D打印还没搞懂,关于4D打印的媒体报道就铺天盖地来了。现在翻报纸看网页,发现手游成了热门题材,大半年下来,股民里的“技术宅”乐开了怀,一些“食古不化”的投资者则自嘲“只能躲在角落里喝闷酒,嚼苦药”。
当然,也有网友认为一些所谓的价值投资者,并没有真正认真思索基本面和估值,更没有能跟上市场的节拍。甚至还有人如职业投资人@简直认为,谈与不谈基本面都不是问题,“只要把PE搞过50倍以上,一个票就能脱离基本面的束缚,进入蓝海。如果不幸堕入20倍以下,它将沦为一只价值投资股,在拼业绩的红海里浴血奋战”。对于一些新兴事物,人们总会有分歧,也很难判断其成长价值。腾讯起步之时,拒绝给马化腾投资的人肯定后悔了。而对于没有投资淘宝,用马化腾自己的话说就是“悔都悔死了”。
跟十几年前做决策相比,现在一些热炒概念的前景似乎无比明朗。套用另一句流行语就是“国外某某也做这个是多少亿,A股的才几个亿而已,现在不买什么时候买?”众志成城之下,一些概念股价格水涨船高,众人却选择性地忽视了风险,忘记了那些明星企业身后倒下的无数竞争者。
更为重要的一点,或许仍然要归结到制度上。理性的投资者需要一个相对更为规范的市场环境,不规范的环境会伤害理性的参与者。如果内幕交易泛滥、弄虚作假猖獗、违法违规行为的代价轻微,价值投资者何止是输在了起跑线上?如果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在疯狂投机,那么资本市场又如何能可持续地发挥其应有的资源配置功能?
没人知道各种概念和各种故事还要再讲多久,但是有必要说的是,多数人知道的可能仅仅是各个故事的某一个版本或某一部分。而那句“最牛逼的话”也有下半句:“反正是马拉松,起跑的时候让你先跑200米又如何?”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