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PE大起底之二:九鼎危中转型
核心提示:7月末,九鼎投资合伙人禹勃带领医药团队集体“私奔”,将沉寂了一段时间的九鼎投资,再次推上风口浪尖。
7月末,九鼎投资合伙人禹勃带领医药团队集体“私奔”,将沉寂了一段时间的九鼎投资,再次推上风口浪尖。
这一事件广为业内关注,固然是因为禹勃身份使然,其曾在国家医药局工作过,并曾做到海虹集团助理总裁;更因为自成立以来,九鼎投资“70后组合”团队凌厉、凶悍的打法,令众多“50后”、“60后”主导的PE机构心生怨畏。
于是,九鼎投资甚至成为业内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每每爆料的对象,反复被同行唱衰,九鼎投资俨然“PE公敌”。但无数腹诽背后,不少PE业内人士又对九鼎医药持保留意见。
作为最受争议的PE之一,九鼎给外界的印象还有“神秘”。
那么,这只过往几年一直向前冲的草根PE,在当下大环境调整之下,究竟做得怎样?又面临哪些具体问题?一贯“看多”的勇猛策略之下,导致了哪些累积的问题?IPO受阻又将如何影响这家PE的现金流?
几位合伙人开始的所谓转型,是否行得通?九鼎内部的合伙人股权的结构又将产生怎样的变化?本报记者就此问题独家专访吴刚、康清山等合伙人。
这两年来,九鼎的急速转变:员工数量大幅减少;募资金额、投资项目急剧减少,九鼎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基金募集了10亿元,投出约10个项目——九鼎从一家“无处不在抢项目”的PE机构,变得如此谨慎。
九鼎曾被广泛认为颇具“狼性”,而今日,“群狼”突然变得“温和”:他们一致承认,前两年对今日形势的判断过于乐观。合伙人蔡蕾更是公开发言:PE机构将回归常态,PE与VC机构的业务都将按照国际惯例进行发展。
对于两年前的判断失误,九鼎的合伙人们不约而同添上类似的注解:“能生存下来的基金(物种),不是最强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能适应环境的。
医药之后再无专项基金
康清山则确定地告诉记者,跟禹勃一起出走的有5、6个人。可以说,九鼎医药团队中的“协助开发”团队,几乎都随着禹勃出走。
一切始于7月21日,禹勃将自己的个人微博认证,从“九鼎投资合伙人”,改为“依托金融平台-专注医药医疗资产投资管理”。
随后,一条署名为“吴剑涛”的微信,在PE人士的手机中间迅速传播,内容为:“在原九鼎投资医药基金带头合伙人禹勃的率领下,我们整个团队已经离开九鼎,现在与中国最大的信托公司中融信托合作成立‘中融健康资本管理公司’……”
这一消息几乎是一两天之内传遍业内。但九鼎的一位合伙人仍不以为然,私下表态:“很大的事么?只占医药团队六分之一的人。医药只是六个行业之一。投资只是公司业务环节六分之一。”
康清山则确定地告诉记者,跟禹勃一起出走的有五六个人。可以说,九鼎医药团队中的“协助开发”团队,几乎都随着禹勃出走。
吴刚介绍了九鼎的“募投管退”流程。合伙人黄晓捷主管募资和PE财富中心;九鼎地方(指北京总部以外的地方)团队的人员,则兼具在地方募资和开发项目的职能,所谓开发项目即寻找合适的投资标的;由于地方开发人员的专业性不够强,所以要与目标企业进行相对深入的沟通时,协助开发人员登场——除了专业性极强的医疗团队,有专门的协助开发团队外,九鼎内部其他投资行业没有专门的协助开发团队,有需要时由投资团队的兼任;蔡蕾管理投资团队,手下有不同的人去对项目研究、尽调、谈判交易价格和条件;谈好后拿回投资决策委员会,吴刚自己负责风控;签好协议后将企业移交给合伙人覃正宇负责的投后管理团队。
在这样一条流水线上,即便身为九鼎投资合伙人、九鼎医药基金合伙人,但禹勃担任的角色并非不可替代。
吴刚告诉记者,禹勃在九鼎管理公司中,持有2%的股份。如果一个项目成功退出并且获利,那么开发团队和协助开发团队分别可以获得利润的2%和1%。有的项目是禹勃或其团队开发、协助开发,则可获得3%的利润。
这一激励在PE行业属颇高的水平,因为一只PE基金,其基金管理者往往得达到一定要求,才能在基金到期后,与基金出资人就整只基金赚的利润二八分成。一只PE基金不是投的所有项目都赚钱,所以2%的分成比例,一般来说高于基金管理公司分成的十分之一。
综上可知,禹勃在九鼎,有着高职位、高收入,却属于一个特殊的建制。他在九鼎医药团队的知名度最高,但他并不能算九鼎医药基金的负责人。
康清山并不讳言,禹勃去年就考虑过离开。
吴刚还想到,禹勃去年曾打算在九鼎旗下成立一只“医药并购基金”。“我们觉得和我们现有的基金有利益冲突。就否决了这个议案。我们本来的基金就有一定的额度可以做并购基金,而且我们医药基金还没有投完。”
当被问到,是否能够等目前的九鼎医药基金投资完成后,再成立一个“九鼎医药并购基金”,吴刚表示,“我们刚募集完一只3亿美元的美元基金,LP建议我们不会再弄这些专业性基金了,因为那个美元基金会投医药项目,也会投并购项目。我们觉得这个建议是对的。”
吴刚继而表示:“我们不做对某一个行业的基金。当然对行业还要进一步专业化,但是专门基金投某一个行业这个事,这个我们就不做了。原则上还是管综合型基金。”吴刚补充,目前其他的专业基金大多投资完了,只剩医药基金还有点钱。
记者曾就此事致电禹勃,他表示不接受采访,一切以康清山的说法为准。
搅局者的回归
有PE人士曾私下告诉记者,有九鼎的LP出资人不满于回报,对公司某些普通合伙人“连环夺命call”。
此前,旗下多行业基金、多子基金,一直是九鼎的主要策略。2009年,九鼎募集了第一只医药基金,随后有第二只医药基金、九鼎矿业基金;一度计划成立“九鼎消费基金”;并较早就出海募集了规模为1.2亿美元的美元基金。
而其他子基金更是数不胜数。据投中集团统计,截止到发稿时,九鼎投资已经IPO的公司共有13个,包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中盛资源(02623。HK)。这13个公司背后,共有十余只不同的基金(都在九鼎旗下)投资。
这其中,不乏为一个主要LP(PE出资人)定向成立的基金。如2009年初成立的厦门宝嘉九鼎投资管理中心,规模仅为2000万元人民币,宝嘉(厦门)贸易有限公司出资1980万元;再比如,北京立德九鼎投资中心成立于2010年,规模为1亿元,其中自然人徐春林出资9500万元。
九鼎投资星罗棋布的子基金背后,折射出的是九鼎募资的艰难。九鼎成立于2007年,兴起于2010年,2011年因其风格独特、颇具狼性,而被业内热议。九鼎成立之初,其合伙人团队平均不到30岁,除了吴刚、魏先锋曾在中国证监会,黄晓捷曾在中国人民银行供职外,其他人的过往资历和背景,在PE行业里不算突出。
九鼎成立之初,一度只一次性收3%的管理费,而行业通行做法——每年收2%的管理费;随后九鼎的部分基金,虽然是每年收2%的管理费,却不是按照LP承诺金额的2%为标准收费。
吴刚告诉记者,九鼎从2010年底、2011年开始,管理费的收费标准为:基金的投资期,管理费为承诺金额的2%;基金的退出期,则按照未退出本金额的2%的标准收管理费。
而早在2010年,九鼎旗下的北京夏启九鼎投资中心就曾遭遇严重的LP承诺出资不到位问题,而这一问题要到2012年才在全行业变成普遍现象。公开信息显示,当时成立两年的夏启九鼎,规模从5亿元缩减到3亿元;此后,也出现过几次其他LP转让自己的投资份额。
九鼎一度被传管理资金超过200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在列出来的清单之外,还有九鼎管理的其他基金,目前尚未有投资项目通过IPO退出。
有PE人士曾私下告诉记者,有九鼎的LP出资人不满于回报,对公司某些普通合伙人“连环夺命call”。
对此,九鼎人士不愿正面提及跟LP的纠纷,只是说:“在IPO暂停情形下,IPO方式的退出时间比原来预计的时间要长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与LP沟通确实很重要,需要LP理解和降低对退出时间的预期。”
而这种多个基金并存,连九鼎内部人士都不知道公司到底管理了多少只基金的方式,将逐步消失。
据康清山透露,2013年上半年,九鼎共募集了两只基金:一为规模10亿的人民币基金;另外则是规模为3亿美元的美元基金。以后,九鼎不会像之前那样去募集诸多轩金。
蔡蕾认为,“中国PE与VC机构的业务都将回归到按照国际惯例进行发展。正如欧美PE行业经过几十年演变,最终呈现两类机构:一类搞并购;一类搞VC。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中国未来的PE行业也将如此。”
九鼎内部的共识是:“上市前参股投资虽然有永久性下滑的趋势,但是在5-10年的时间内,仍然有相当的市场空间和机会,只是在投资机构的业务占比中会逐渐下降。”
对此,他们的对策是,一改从前更侧重PE资本的金融属性,变为更侧重产业资本属性。所以,九鼎虽不再做专门的行业基金,但会更重视专业化分工。
而严格区分PE与VC投资,专注于投资某几个特定行业,更接近产业资本的逻辑而不是冲刺pre-IPO项目,为避免利益冲突往往只管理一只PE基金、一只VC基金,这些都是美元基金通行的做法。九鼎曾以PE行业颠覆者的面目出现,但今日行业深冬之中,他们开始回归传统、回归国际化规则。
裁员与收缩
一年后的今天,吴刚和康清山都坦陈,之前团队对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九鼎的调整转型方式就是急剧地收缩。
在合伙人禹勃与医疗(协助开发)团队“组团”离职之前,九鼎投资的裁员风波、离职传闻一直未曾中断。很多九鼎前员工,过去一年陆续出走。很多人民币基金的合伙人告诉记者,自己曾面试过从九鼎离职的人。
其实,从2012年年中开始,九鼎内部就曾研讨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PE严冬。“我们发现在全民PE的情形下,成熟期可投资标的减少速度超过了我们的预期。所以从2012年第三季度开始,我们就一直在思考和着手进行调整转型。”
一年后的今天,吴刚和康清山都坦陈,之前团队对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
九鼎的调整转型方式就是急剧地收缩。
这首先表现在,员工的主动和被动离职。康清山告诉记者,九鼎目前的员工仅为300来人,其中七八十人不在北京而是在地方,这部分九鼎人往往负责募资和项目开发。而据接近九鼎人士透露,九鼎在高峰期,员工人数超过500人,当时地方上就有接近200人。也就是说,九鼎员工流失率达40%。
九鼎人士不愿意正面回应这一数据,只是承认有不少员工离开:“就员工结构而言,投资团队非常稳定,调整人员主要是项目开发和资金开发体系的员工,这一部分员工,对其的考核评价是与业绩高度挂钩的,在行业低迷期,这部分人的业绩所受影响就非常明显。当然其中也有前面提到的我们偏乐观的预期导致的决策失误原因。”
换言之,九鼎离开的员工,多为地方的员工。今天,九鼎在地方有七八十人,基本做到每个省份都有人,“人数多少,基本上跟当地GDP成正比”。
其次,表现在其募资和投资数据。2011年,九鼎据传募资超过100亿,其公开宣称当年投资了70个项目。
如今,这些数据也在急剧缩水。康清山表示,九鼎原本对2012年判断乐观,年初定的募资规模是100亿。最终,2012年募资只达到50亿,投资了约40个项目;而在今年上半年,募资30亿(包括美元和人民币),甚至只投资了10个项目。
但吴刚并不认为,投资节奏相较去年有所放慢。因为“一般来说,一季度要春节后才开始投资,投出的项目本来就会更少”。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