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谁可偷看底牌:内幕交易老鼠仓不绝
如果知道一起玩牌的对手中,有人能看到底牌,你还会跟他真金白银地赌下去吗?
当然不会。不幸的是,中国股民面临的,就是一些能看到底牌的对手。
十二年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中国股市很像赌场,甚至连赌场都不如,因为赌场都不许看人家的底牌。这番话引发中国股市一场空前的大讨论。
十二年过去了,中国股市是否走出了那个内幕交易丛生、造假作弊泛滥的时代?最近两则新闻,令人不敢对此作出肯定的回答。
一则新闻是原博时基金经理马乐深陷老鼠仓丑闻,涉及资金达10亿元;一则新闻是深交所前专管员被女友举报泄露内幕信息。
两件事都还在调查中,但媒体披露的已知信息中,可以看出,吴敬琏所说“偷看底牌”仍是中国股市常见的现象。
资本市场的底牌,一部分是与股市相关的政策,诸如货币政策调整、区域及行业政策出台等。这些底牌,知道的人少,对股票的影响也相对间接。但一些重大政策出台前相关板块及个股的“尾盘异动”,昭示着市场一直存在“先知先觉者”。
数量更多、影响更为直接的,是各家上市公司的重大信息,如业绩、大单、并购、重组、增发、回购、增持、减持,等等。
这些重大信息,本应通过及时的信息披露,尽量让所有投资者大致同时获知;由于工作需要提前接触上述信息的知情人士,自身不得利用信息优势获利,也不得告知他人。
现实中,每一个接触到上述信息的环节都可能出问题。
上市公司本该严守信披规定,服务于全体股东的利益。但有的公司却一心为大小非、高管等“内部人”着想。上市公司发布利好为大小非减持护盘,隐藏业绩为高管股权激励预留调整空间,已属司空见惯。
机构投资者本应以基于公开信息的研究能力见长,却往往利用其资金量大的优势,作为提前获取内幕信息的筹码。更有甚者,则是基金经理直接利用内幕信息,开“老鼠仓”赚钱。
近期深交所的交易监控系统查出,有一个10亿元的账户,其小盘股的仓位,与博时精选的仓位高度重合。另一个隐秘账户,可能是由博时精选基金经理马乐间接控制,账户资金从不到1000万元炒到了3000万元。
两个账户均是通过小盘股的先进先出获利丰厚:先自己买入,后基金买入,先自己卖出,后基金卖出。而马乐管理的基金收益不佳,回报率长期为负。
监管部门工作人员本应遵纪守法,回避二级市场的操作。但部分人士却利用亲友的账户进行内幕交易。如近期有人举报,交易所的监管人员,提前将停牌消息告诉女友令其获利。
谢风华案、李启红案、刘宝春案……投行项目负责人、市长、经委主任,各个环节中的知情人士,近年都发生过内幕交易的案例。而内幕交易取证难、处罚轻的痼疾,依然没有任何改变。
大多数股民只有坚持长期价值投资,才能使信息不对称的弱势地位有所改善。毕竟,股价短期波动受消息面影响大,长期走势还是由基本面决定的。
而没有内幕消息,只靠道听途说,就敢下重注,还不如去赌场。吴敬琏说了,那里不许看别人的底牌。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