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大资管“量膨胀”转向“质飞跃”
一波几近贴身肉搏的“跑马圈地”潮后,资产管理行业的新贵——基金子公司们开始优化旗下的业务结构。
以汇添富基金为例,在日前绿地集团增资扩股项目中斥资22.5亿元参与的宁波汇盛聚智投资合伙企业背后,就有汇添富资本管理公司的身影。作为宁波汇盛聚智的合伙人,汇添富也成为业内首家参与国企改制、首家推出PRE-IPO项目的公司。在业内人士眼里,汇添富此举具有非常重要的行业标杆意义,为基金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拓展提供了新思路。
这或将意味着,历经2013年“大鸣大放”的粗放式扩张后,2014年,资产管理行业的竞争或将从“量”的膨胀转为“质”的飞跃。银行、信托、券商、保险、基金等各方诸侯在资管业务上的争霸战,或将从简单、低效率地争抢客户资源转变为长远战略布局和业务能力的比拼,寸土必争的“红海”之战或将被逐鹿远景的“蓝海”竞争所取代,有长远布局能力者将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新贵”锐气十足 群雄逐鹿“大资管”
今年以来,基金子公司等资产管理行业“新贵”的快速崛起,极大地冲击了资管业务的传统格局,将此前由银行、信托等称霸的理财市场演变成“五强争雄”的新格局。
以基金子公司为例,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显示,目前已有57家基金公司成立子公司,占基金公司总数的六成以上。历经2013年的快速扩张,基金子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也实现飞跃,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公开数据,截至2013年9月底,共有41家子公司开展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规模约为4600亿元,其中主要为专项资产管理业务。有业内人士乐观估计,明年基金子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有可能突破万亿元大关。
某基金子公司负责人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基金子公司的快速扩张,得益于政策“红利”和更为灵活的业务策略。此前,监管层对信托、券商的部分资产管理业务进行了限制,但基金子公司作为新生事物,则并未受到影响,这为基金子公司拓展业务提供了隐性的政策红利,也是基金子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今年突飞猛进的主要原因。而借助政策红利的优势,基金子公司们实行了相较于信托、券商等更为灵活的激励政策,从而吸引了大量人才和项目的集聚。
“一方面,是生存的压力,迫使基金子公司用各种手段快速扩张;另一方面,大家都知道政策红利不可能持久,那就必须在红利消失前尽可能多地拓展业务。可以说,是政策优势和生存压力的并存,才造就了基金子公司的繁荣。”该负责人说。
同样快速崛起的还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券商资管等。在今年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产品业务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真正意义上加入了资产管理行业的角逐中,其资产管理规模也在今年实现快速扩张。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管理部副主任曹德云12月19日透露,目前已发行的保险资管产品累计6333亿元,其中债券类、股权类分别占到86.7%和9.1%。同样因政策“松绑”,券商资产管理业务规模迅速膨胀,2011年规模仅为2819亿元,2012年为1.72万亿元,目前其规模已逼近4万亿元,但其中通道业务约占8成。
分析人士认为,伴随着资产管理行业的各种政策壁垒逐渐消除,原有的资产管理行业格局必将被打破,无论是基金、券商,还是银行、保险,其业务范围都将大幅度拓宽,形成互相渗透、同台竞争的局面,这将在未来搭建一个“大资管”的新架构。而无论是基金子公司的快速扩张,还是保险资管、券商资管的大踏步前进,都表明“大资管”所能容纳的资产管理规模可能比市场预计的还要大,因此,摒弃同质化业务的“红海”之战,追求差异化竞争的“蓝海”战略,或将成为未来“大资管”发展的方向。 “抢人”大战此起彼伏 风控能力左右长远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在未来的“大资管”行业角逐中,拥有平台、人才和风控优势的资管公司或将最后胜出。
在这三大优势中,人才优势是各家资管公司最关注的焦点,“抢人”大战在今年此起彼伏。以基金子公司为例,今年以来,为迅速扩充业务,各家基金子公司在招揽人才上可谓不遗余力,关键岗位动辄便开出了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年薪。不仅如此,为加大对人才吸引力,许多基金子公司还针对具体项目制定极其优厚的奖励政策,部分项目提成比例一度逼近50%;而在公募基金行业迟迟难以突破的股权激励,也率先在基金子公司中得以推行。而正是由于基金子公司开出了如此高的价码,才在今年迅速聚集了大量人才,并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张。
同时大手笔“抢人”的,还有保险资管公司。不久前,基金业的元老级人物、华夏基金前总经理范勇宏出任中国人寿(行情,问诊)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紧随其后的,是辞去华夏基金副总经理职务转投平安养老保险公司的张后奇。此外,基金业内还有诸多传言,均涉及基金公司高管或基金经理或将离任加盟保险资管公司。很显然,对资产管理行业野心勃勃的保险资管公司们,正将公募基金行业作为招揽人才的对象,以打造在“大资管”中的人才优势。
“资管行业的核心,其实就是人才。在所有的发展要素中,人才是最重要的。各家资管公司用各种手段招揽人才,其目标就是快速形成自己在人才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某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向记者表示,“不过,招揽人才需要昂贵的代价,只有那些资本实力雄厚或者股东背景深厚的资管公司,才最有可能聚集最优秀的人才。所以,人才优势的背后,其实体现的就是平台优势。”此外,存量规模接近10万亿的银行理财具有的平台优势无疑是极强的,但在互联网金融等的冲击下,也面临一系列挑战。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长远发展来看,风险控制能力也将是左右资管公司能否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在此前,出于“跑马圈地”的需要,风控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基金子公司。业内人士认为,在基金子公司的快速扩展中,由于风控缺失,大量高风险的项目涌入,为基金子公司未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如果基金子公司继续放任这种风险的涌入,未来基金子公司的发展将要付出巨大代价。而从目前基金子公司的业务结构来看,业内普遍预计,两年后或将是风险的高发期。
“从长期发展的角度,风险控制能力较强其实也是资管公司一种优势。”针对基金子公司的情况,某基金公司督察长说,“如果想长期发展,而非一锤子买卖,那势必要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以规避不可避免的各种剧烈波动带来的潜在损失。而在这方面,大中型基金公司有更为丰富的经验,可以形成风控方面的优势。” “洗牌”在所难免 “草台班子”将遭淘汰
虽然“大资管”前景令人浮想联翩,但这并不意味着淘金者们均能有所斩获。事实上,在粗放式的“跑马圈地”潮过后,对各家资管公司真实资产管理能力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拥有平台、人才和风控优势且具有长远战略规划的资管公司或将继续高歌猛进,但仅仅搭起个“草台班子”却指望猛捞一票的短视者们,将成为行业洗牌的牺牲者。
业内人士称,作为资管业的新贵,基金子公司今年过度追求规模扩张而忽视夯实根基的举动,或令其在未来几年成为行业洗牌的先锋。某基金子公司负责人表示,许多基金子公司的业务发展规划并不明确,导致公司内部难以形成系统性的管理架构,对资产管理业务的掌控能力并不强,这使得基金子公司业务的快速扩张难以持续。他不无忧虑地表示,一旦政策红利消失,这些管理上的缺陷乃至漏洞有可能引发基金子公司的系统性风险,这将迫使基金子公司们率先展开行业内的大洗牌。“综观各个行业的发展历程,起跑最快的企业未必是笑到最后的,有效的管理和足够的风控才能保障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该负责人说。
有鉴于此,一些基金子公司已经悄然开始转型,将业务结构从单纯的通道业务延伸至更多领域。如在此前国民技术(行情,问诊)控股股东股份转让公告中,股权受让方名单里便出现了上海兴全睿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多个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该公司正是兴业全球基金公司的子公司。而汇添富资本管理公司成为宁波汇盛聚智的合伙人,间接参与到绿地集团增资扩股中,则为基金子公司业务拓宽了视野,为更多基金子公司参与到国企改革中提供了新思路。
除了基金子公司外,资管业中还隐含着洗牌风暴的是信托行业。业内人士认为,长期以来,信托行业依靠“刚性兑付”的信誉积累了庞大的资产管理规模,但在利率市场化和地方债务过于庞大、经济转型加快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刚性兑付”有可能在明年就被打破,这或将快速释放信托行业多年积累的系统性风险,部分缺乏平台优势和风险控制能力的信托公司或将倒下。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