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股期权进入最后摸底验收阶段 基金谨慎观望
个股期权小步快跑。
随着机构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下称上交所)的准备日益成熟,交易所已经着手部署对券商的摸底验收工作,从工作进度来看,六月底上市的可能性逐步明朗。
而在上市前夕,最令交易所关注的则是投资者结构问题。作为第一只期权产品,会否重现权证非理性爆炒,还是管制太多令市场窒息,如何拿捏考验着市场设计者的智慧。
摸底验收开始
近日,上交所开始对参与个股期权筹备工作的券商部署摸底验收工作。其中包括4月下旬完成的客户资产情况调查、4月底发布的券商期权准备工作现场验收工作底稿以及5月8日临时要求的业务就绪准备情况调查。
最后一项调查要求会员单位上报技术领域生产系统的就绪时间、业务就绪时间以及投教就绪时间,业内人士表示可能是在为现场验收工作确定时间表。而从3月18日发布的相关规划来看,原定的各项准备工作本应于4月底完成,可见各家券商准备情况进度并不一致,以至于原定时间延期。
综合各项准备时间点来看,生产环境全网测试及场景演练都将于5月底结束,6月全面准备完毕并开始现场验收的前景并不遥远。
基金经理观望
个股期权上市日近,但机构投资者却对其呈观望态度。
“中国场内金融衍生品从2010年上市的股指期货开始,虽然没有发生过重大市场风险,但还是承受了不少压力,更多的是误解,从机构参与深度和广度来看,还是有很大提升空间。去年热热闹闹上市的国债期货,现在表现平平,机构投资者参与不足的弊端就更明显了。”沪上某期货公司老总向记者表示。
在2011年3月底股指期货接近上市一周年时,股指期货总开户数约为6.7万户,但机构投资账户仅1000户左右,占比1.66%,其中券商、基金的开户数只有50户左右,占比0.08%。
相比股指期货的上市情况,个股期权的个人投资者比例可能要更为悬殊。
从上交所上月中旬披露的仿真交易情况来看,个股期权模拟开户数达到25.06万户之多,但其中机构户只有997个,占比0.09%。
以公募基金为例,之所以对金融衍生品的使用仍然相对谨慎,一方面是因为《证券投资基金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指引》中“持有的卖出期货合约价值不得超过基金持有的股票总市值的20%”,使得套保效果受到影响。另外一方面则是基金经理担心在行情看好的时候套保比例太高,反而拖累相对收益,影响排名。事实上,这也是许多机构对金融衍生品使用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当同行都没有使用对冲工具时,率先尝试使用的投资者可能出现“额外损失”。
事实上,如上问题也在个股期权领域存在。监管层对期权的交易指引是否会给机构投资者以更高的交易空间仍是未知数,而对于相比期货更加复杂的期权,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业绩排名,都令基金经理们选择“谨慎行事”。
“我向交易所问了两个问题,一是基金能不能直接作为会员交易;二是考虑到融券难,万一最后交不出券会有怎样的后果。”一位曾接受上交所培训的公募基金经理表示,“当时的回答是基金一开始都要走券商通道,另外假如发生交割问题,惩罚非常严厉。这令我们有些犹豫。”
据悉,参加培训的同行们都对这一较为“复杂”的工具感到挠头。
“这个问题和期指比较相似,不做没有太大压力,一旦做出了问题,就会很难看,何况我们对使用期权能否真正增强收益或者降低风险还是不确定,肯定要观望。”该基金经理表示,“另外,一些采用对冲策略的团队还比较年轻,处于拷贝国外经验的阶段,做亏的也是大有人在,让我去用期权,如果没有明显的收益会比较难。”
除此之外,由于我国金融衍生品的推出需要多级审批反复论证,不止一位基金经理在提到这一点时都表示大为受限,近日中金所人士透露以上证50指数和中证300指数为标的的股指期货刚刚报批,这已是时隔四年多才推出的新标的。
那么,个股期权的标的范围能有多宽呢?
业内人士表示,从仿真交易来看,有三个标的:中国平安(601318.SH)、上汽集团(600014.SH)、哈高科(600095.SH);考虑到上交所方案中对标的股票日均流通市值、日均成交金额、波动率的严格限制,以及券商系统的情况控制合约数量,上市标的并不会太多。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