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投资理财  基金

频繁换仓+抢筹新股:基金赚钱套路引争议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上半年,中邮战略新兴产业出乎意料似乎又理所当然地继续领跑,而去年同样业绩斐然的上投摩根基金却出现业绩下滑,业绩迥异的背后是频繁换仓与坚守的斗争,也是价值投资理念的不同路径博弈]

  迈向第十六个年头的基金行业,去年凭借专户及子公司业务的快速增长焕发了“第二春”。不过,传统公募业务的尴尬处境却并无明显改善。倡导多年的“长期价值投资”理念被新生力量的频繁换仓打得落花流水,政策倾斜下却“打新”不得,转道二级市场疯狂挂单抢筹……()

  坚守还是频繁换股

  有一种盛行的说法是“80后”与“70后”最大的区别在于对待坏了的东西的态度。吃过苦的“70后”总是会选择修修补补继续使用,因为当初的选择他们是精挑细选的。而“80后”的做法则是坏了就扔,换新的。

  到底孰是孰非?

  上半年公募的业绩出炉,中邮战略新兴产业基金(下称“中邮战略”)出乎意料似乎又理所当然地打破多年的“股基冠军魔咒”,继续领跑全行业。而2013年同样业绩斐然的上投摩根基金却出现大面积业绩下滑,细心的投资者发现,业绩迥异的背后是频繁换仓与坚守的斗争,也是价值投资理念的不同路径博弈。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梳理中邮战略近年来的定期报告发现,其换仓不可谓不频繁。2013年一季报中的前十大重仓股到了当年二季度末仅剩5只,一半已经改头换面;而到了2013年三季度末,又有三个席位被新进个股占据,持仓则进一步集中。前十大重仓股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从二季度末的47.51%上升至三季度末的78.18%。

  到了去年年底,中邮战略的前十大重仓股较当年三季度末又有四个席位发生变更,而对于看好的2只个股的持仓市值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10%。今年一季度末,其十大重仓股又较去年四季度末换掉一半。

  从另外一个维度来看,近年来中邮战略前十大重仓股基本以创业板股票为主,主板往往仅留一个席位或者直接缺席。“对于创业板股票的重仓持有,无疑是其近年业绩抢眼的关键所在。”上海一位公募基金人士表示,“而频繁换手且基本踏准了时机,则是公募产品业绩大幅上涨的促进剂。”

  反观去年“半程冠军”的上投摩根基金旗下的新兴动力,今年半程却位列同类产品后1/3的位置。记者梳理其定期报告发现,2013年二季度末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与一季度末仅有一只不同,三季度末较前期则仅换了2只,四季度末仅较三季度末变动1只。而今年一季度末的重仓股也仅较去年年末出现两个“新面孔”。

  上投摩根新兴动力的坚守正是其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所在。而监管层一直强调的、长期持有的传统“价值投资理念”,则又一次被这个风格转化极快的A股市场扇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公募基金应该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发掘好的个股就应该长期持有,这无论是对投资者还是对整个市场都是有利的。”一位第三方机构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频繁调仓对基金经理的要求同样很高,一旦出现调仓失误,则会出现业绩大幅波动。”

  而在更多的业内人士看来,基金投资是一项长期的过程,投资者应选择“长期业绩”。“但在如今的A股市场,如何坚守价值投资理念似乎已经成为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有基金从业人员如此表示。

  机构大单抢筹新股引关注

  近期,市场另一个现象也引发参与各方的高度关注:在巨量买盘的簇拥下,新股连续涨停,而机构投资者也是积极的参与者,包括公募基金。这引发整个市场的思考,即使并未违反法律法规,但机构特别是公募基金纵使有合理的价值判断或万般的利益驱使,但这样的投资策略是否有利于市场资源配置,会否加剧市场的“不平衡”,监管层以及参与各方又将如何看待?

  “新股发行机制让很多新股的定价本身就处于低估状态,就是值得投资的标的。”对此,一位公募基金人士就表示,“低迷的A股市场环境让太多资金参与到打新中来,让这批新股的中签率低至空前。”

  于是,不少公募基金开始选择从二级市场直接买入新股。中邮战略即是如此,今年一季度末,其前十大重仓股中有2只为今年1月份上市的新股,东方网力(300367.SZ)和博腾股份(300363.SZ)。《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在这2只新股的网下机构获配名单中中邮战略并未出现,其一季度末的重仓持股无疑是在上市后从二级市场收集而来。而恰恰凭借着它们在二级市场的疯狂表现,给该基金的净值带来巨大的贡献。

  “打新新规看上去是公募基金的‘红利’,但市场资金对新股发行市场的热衷,最终导致新股中签率创出历史新低。”某基金研究中心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而低中签率使得公募基金曾经靠打新带来的不菲收益被稀释。“新股上市之后的走势显然强于目前的整体A股市场,其大涨本身包括一个估值修复的过程。”有公募基金人士就坦言,“我们之所以愿意挂单在二级市场买入,就是看中这个估值修复的过程可能带来的收益。”

  “很难说清楚到底是机构的热烈追捧导致新股价格不断创出新高,还是因为股价不断创出新高引发更多机构进一步追捧。”一位私募基金人士表示,“但是爆炒终究会有回归,何时才是估值修复完成这需要参与其中的机构投资者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否则之前赚取的浮盈很可能都会化成泡影。而管理层也应加强监管,对一些机构可能危害到整个市场健康状况的逐利行为不应放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