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投资理财  基金

三类股东下注T族股 基金券商牛散赌重组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截至8月12日晚间,在已经披露2014年半年报的上市公司中,A股市场合计已有8家* ST公司披露了今年上半年的“成绩单”。

  从今年中期的经营业绩来看,3家继续亏损,5家实现盈利。其中,*ST钢构(600072.SH)以5471.49万元的净利润亏损额位居6家*ST股之首。紧随其后的为*ST贤成(600381.SH)和*ST新都(000033.SZ),今年上半年分别仍亏损2558.57万元和1547.72万元。

  而另外5家扭亏为盈的*ST公司分别为*ST南钢(600282.SH)、*ST民和(002234.SZ)、*ST新业(600075.SH)、*ST海化(000822.SZ)、*ST精功(002006.SZ),今年中期分别实现净利润11660.04万元、1194.79万元、3154.41万元、2507.23万元、1283.01万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发现,在上述8只*ST股中,不乏机构和牛散的身影。

  他们为什么投资*ST股?深圳一家私募机构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当前的监管政策下,*ST股重组套利的操作思路仍可以继续进行下去。最近,*ST金泰和锌业股份两只暂停上市股重新回归A股后,上市首日的疯狂表现亦是最好的证明。”

  中信押注*ST钢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尽管*ST钢构今年上半年亏损逾5000万元,但这并没有动摇中信证券的持股信心。

  7月31日,*ST钢构公布的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净利润亏损5471.49万元。在这之前,该公司因连续两年出现亏损,被实施了退市风险警示的特别处理。

  不过,在*ST钢构今年中报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排行榜上,中信证券以269.70万股的持股量位居第四席。

  对此,海通证券一位分析师表示,单从公司经营来看,*ST钢构主业扭亏无望,但公司此前抛出的资产变卖方案已经在为今年年底扭亏作铺垫。公司拟挂牌出让上海瑞宿100%的股权。

  “如果转让子公司成功,*ST钢构将获得超过2亿元的现金收入,这对其保壳来说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该分析师称。

  而8月12日晚间,*ST民和发布的中报“成绩单”表明,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94.79万元,扭亏为盈。

  在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榜上,广发系旗下两只基金齐齐上榜,分别为广发行业领先和广发大盘成长,各持450万股和440.77万股。此外,天治天盈灵活配置分级1 号资产管理计划也在今年二季度新进了475.08万股。

  同样,据*ST新都8月5日披露的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为-1548万元,且预计今年前三季度继续亏损1800万元以上。

  但这些都无阻于长城汇理暗中建仓*ST新都。截至今年6月末,长城汇理一口气揽下公司股份达1588.61万股,占公司A股总量的比例达4.82%。

  在上述深圳私募机构负责人看来:“长城汇理此举无疑就是在押注公司重组的可能性。目前来看,长城汇理有可能先知先觉。”

  而在*ST海化今年中期扭亏为盈背后,QFII——UBS AG持股至今仍未改变。早在去年三季度末,UBS AG持股为300.51万股,一直持股未动。同样,自去年持股至今的RQFII易方达资产管理(香港)也选择了持股不变。截至今年中期,其持股仍为289.85万股。

  牛散王萍潜伏*ST精功

  值得一提的是,在*ST精功8月9日披露的2014年半年报中,超级牛散王萍赫然显现上榜。

  报告期内,*ST精功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283.01万元。公司预计2014年1-9月净利润为1300万元至1800万元,上年同期亏损7650.76万元。公司称,2013年下半年以来,光伏产业开始复苏,公司光伏装备产品市场需求回暖,经济效益有所改观。

  与此同时,在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榜上,王萍于今年二季度新进350万股,位居公司第9大流通股股东之位。

  此前,在今年首轮6只新股的网下申购中,王萍全部参与了首轮6只新股的网下询价,最终,有4只新股报价被视为有效报价而成功入围。

  不仅如此,王萍亦频频出现在其他流通股股东前十大排行榜上。调查表明,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王萍还出现在西安旅游(000610.SZ)、三维通信(002115.SZ)、贵州百灵(002424.SZ) 、置信电气(600517.SH)、金丰投资(600606.SH)等5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

  此外,在*ST南钢12日披露的半年报背后,牛散熊立武以5250.21万股的持股量位居该公司第一大流通股股东,较今年一季度末相比,其持股不变。

  而在*ST新都重组停牌背后,牛散陈勇亦潜伏其中。截至今年上半年,陈勇持股达300万股,较今年一季度末增仓25万股。

  此外,在*ST新业今年上半年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自然人股东就占据了八席之多。

  15年前,受累于连年亏损,戴着“ST”帽子的重庆川仪,被控股股东四联集团作为“壳资源”转让给华立集团,公司得以“体面”退市;15年后,川仪股份(前身为重庆川仪)再度披挂上阵,通过IPO重返A股。

  上周二,川仪股份登陆上交所,随即毫无悬念地上演“秒停秀”,全天成交仅20手,投资者一股难求。随后三个交易日,在市场的热烈追捧下,公司股票连续以“一字板”涨停报收。截至上周五收盘,川仪股份的股价为每股12.89元,相较于每股6.72元的发行价,接近翻倍。

  作为首家卖壳退市后再成功登陆A股的上市公司,川仪股份的回归创造了历史。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在退市边缘苦苦挣扎的ST公司而言,川仪股份的经历或许能够为它们指明自我救赎的方向。

  新瓶装旧酒

  虽然贴着“新股”的标签,川仪股份和A股市场对彼此却并不陌生。

  早在1996年,川仪股份的前身—重庆川仪便已在深交所挂牌交易,股票代码为“000607”。上市一年后,公司业绩迅速“变脸”,由盈利2665.92万元变为亏损1734.17万元。

  更糟糕的是,重庆川仪此后在亏损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直至1999年4月,公司因连续两年亏损而戴上了“ST”的帽子。

  对于连续亏损的原因,重庆川仪归咎为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经营机制的落后和国外产品的冲击。

  由于扭亏无望,为避免被交易所强制退市,重庆川仪在1999年6月主动卖壳。在顺利退出资本市场后,控股股东四联集团对公司进行了资产重组,川仪股份因而应运而生。

  重获新生的川仪股份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强化内部管理、注重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升级……卖壳2年后,公司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但川仪股份并未因此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是接连开展资本运作,令人眼花缭乱。2004年,公司尝试员工持股;2006年,通过增资扩股,公司引入了全球知名的自动化企业日本横河公司,成为中外合资企业;2008年,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奠定了再度上市的基础。

  得益于此前的上市经历,在上述资本运作的过程中,川仪股份显得格外驾轻就熟。2012年,公司重新提交了IPO申请,无奈却遭遇了IPO停摆。

  不过,或许是为了凸显前后有别,川仪股份的全称由过去的“重庆川仪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地点也由此前的深交所变更为目前的上交所。

  川仪股份的变化并不仅限于换了个“马甲”。从连续亏损到行业龙头,在光鲜亮丽的业绩背后,公司也付出了相应的努力。

  自2001年扭亏为盈以来,截至目前,主营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的川仪股份已连续13年实现盈利,综合实力在行业内排名第一。2011年至2013年,公司扣非净利润由1.24亿元增至1.34亿元,高居行业前列。

  单凭退市前的原班人马,川仪股份显然难以取得上述成绩。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目前的管理层大多为外部引进,与此前的重庆川仪毫无瓜葛。

  与此同时,川仪股份还与部分高校、科研院开展合作,共同进行技术创新。公司目前拥有310项专利和83项专有技术,2013年的研发经费更逼近1亿元大关。

  然而问题也陆续显现。由于持续扩张,川仪股份的资产负债率逐年递增,2013年已高达77.59%。为改善财务状况,再度在A股融资成为公司的最佳选择,通过此次IPO,川仪股份募集了6.26亿元的巨额资金。

  ST的新选择

  当川仪股份在A股上演“王者归来”时,那些与其命运类似的ST公司却正想方设法避免退市的厄运。

  在花样繁多的“保壳”手段中,最常见和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财政补贴。据不完全统计,在2013年财政补贴的扶持下,约三分之一的ST公司在2014年躲过一劫。

  这显然不利于A股市场的长远发展,更是对财政资金的极大浪费。由于ST公司屡屡成为“不死鸟”,A股市场始终未能形成价值投资的正确理念,同时,地方政府频频对经营不佳的ST公司施以援手,无异于“奖懒罚勤”。

  实际上,在成熟资本市场,上市公司退市后再回归的案例比比皆是,甚至连鼎鼎大名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也未能免俗。

  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通用汽车在2009年破产重组,公司股票也在纽交所退市。退市期间,公司精简了员工和产品,仅保留别克和凯迪拉克等四大品牌,再加上美国政府提供的500亿美元救助资金,通用汽车最终顺利渡过了难关。2010年,公司再度在纽交所挂牌。

  作为提供救助的回报,美国政府获得了通用汽车60%的股权,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通用汽车重新上市后,美国政府有计划地回笼了救助资金,这给热衷于“无偿补贴”的我国地方政府上了一课。

  面对A股市场和成熟资本市场的巨大差距,监管层加大了对ST公司的监管力度。2014年7月,证监会发布了《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鼓励上市公司主动退市,而川仪股份的再度上市更进一步预示着,A股市场即将迎来上市公司“进退有序”的新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实施退市操作的过程中,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理应得到充分保障。(新金融观察报)

  多只ST股“逆流而上” 保壳将渐入高潮

  随着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启动,市场普遍预期“不死鸟”公司将逐步淡出资本市场。不过,这并未妨碍部分ST股股价大幅上涨。数据显示,年初至今有8只ST股票涨幅超过20%。

  总体来看,在已发布中报的4家ST公司中,有3家公司的业绩有所下滑。在已经发布业绩快报的38家公司中,有22家公司预计业绩下滑。业内人士预计,四季度“保壳大战”有望进入高潮。

  多只ST股“逆流而上”

  证监会近期就《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沪深交易所也按照退市规则制定了相关草案,与退市意见同步征求意见。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这次改革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完善退市制度”要求的重要举措,目标是健全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功能,实现上市公司退市的市场化、法治化和常态化。

  由于面临较大退市风险,ST股的市场表现普遍低迷,不过仍有部分ST股票的股价逆流而上。如*ST钢构,其股价今年以来一直处于下行区间,自6月之后开始持续爬升。5月30日*ST钢构的收盘价是6.17元,7月3日之后曾冲高至9.71元,随后有所回落,8月7日其收盘价为9.48元。*ST大荒也有类似的走势,跟今年年初相比,其股价在6月几乎下跌了一半。7月28日*ST大荒上涨了4.09%达到7.12元,随后股价连连攀升,8月7日的收盘价为8.04元。

  除了部分ST股在7月突然上涨以外,年初至今有4只*ST股涨幅超过20%。除近期复牌的ST金泰,涨幅最高的是*ST天业,涨幅达70.04%。*ST天业在2013年12月31日的收盘价为7.01元,2月经过一段时间的停牌之后股价进入了上升区间,7月8日触及12.87元的高点以后进入了盘整状态,8月7日的收盘价为11.92元。数据显示,截至8月7日,在45只*ST股中有20只股票的股价比年初高。

  “保壳大战”硝烟弥漫

  虽然*ST钢构的股价在近月有所回升,但实际上连续两年亏损的*ST钢构目前已经处于退市边缘,2014年能否盈利成为其保壳成败的关键。*ST钢构2014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3亿元,同比增长7.57%;净利润亏损5471.49万元。

  *ST钢构表示,目前外部经营环境仍然十分严峻,造船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期,船配价格继续处于低位;大型钢结构和成套设备业务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公司主营业务面临非常大的运营压力。

  业内人士认为,从*ST钢构近两年业绩来看,只有今年实现盈利才能成功保壳。*ST钢构近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将持有的上海瑞宿企业发展有限公司100%股权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出让。如果子公司转让成功,*ST钢构将获得超过2亿元的现金收入,对其能否成功保壳意义重大。

  *ST钢构的“保壳大战”只是这个板块的一个缩影。统计数据显示,在已发布中报的4家ST公司中,有3家公司的业绩有所下滑。在已经发布业绩快报的38家公司中,有22家公司预计业绩下滑。截至8月5日,两市有*ST国恒、*ST超日、*ST二重以及*ST凤凰四家上市公司处于暂停上市状态。如果今年继续亏损有可能被交易所强制退市。业内预计下半年保壳大战仍将硝烟弥漫,四季度有望达到高潮。

  不过,也有资金对A股壳资源虎视眈眈。一位香港上市公司相关人士近期曾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有意在深圳地区买壳。一方面买壳之后可以拓展融资渠道,另一方面重组后股价上涨可以套利退出。深圳私募人士表示,海外和国内资本对此均有一定需求。(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DF126)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