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避“周期”寻新兴”
全球央行接二连三的降息引发基金关注,A股目前的估值较具吸引力也成为了共识,多数基金表示了对周期股的回避态度,相比之下,他们更青睐新兴行业。
货币宽松增加资金流入
周二,澳洲联储公布利率决议,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历史低点2.75%。决议公布后,澳元兑美元快速跳水50余点,刷新2个月低点1.0181。而就在此前,欧洲、印度央行也相继发布了降息决定,加之日本超大规模的量化宽松,引发了基金们的关注。
“受欧美经济二季度重新转为疲弱,美联储重新讨论QE是否加码。无论是否加码,QE退出的预期都将大大减弱,再加上日本QE,全球流动性充裕的格局依然不会改变,而全球通胀水平低迷,通胀压力不大也进一步助推了各国持续QE的动力和预期。对国内市场而言,国际宽松将通过外汇占款等方式增加中国市场的资金流入。”摩根士丹利华鑫分析。
光大保德信认为,美国中长期复苏的趋势是确定的;欧元区的经济基本面仍是衰退的格局,仍然看不到什么好转的迹象;目前市场对全球经济前景的预期有所转变,对政策继续放松的预期加强;在企业盈利稳健增长的情况下,投资者将更加关注超预期的经济表现。
对于近期公布的国内宏观经济数据,基金们并不太乐观。“作为先行指标,最新的4月PMI较3月下降0.3个百分点。同时,此前公布的4月汇丰中国PMI预览值也创下两个月以来的新低。经济数据远远低于市场预期,说明内需仍然低迷、产能过剩严重。”申万菱信基金认为,究其原因,新一轮刺激政策迟迟未现是导致经济低迷的重要原因,短期经济或仍然延续弱势复苏态势。
摩根士丹利华鑫也有类似观点,他们认为企业盈利恢复的持续性也需进一步确认。“从宏观数据看,PMI数据低于预期,是近期第二个重要的增长端信号弱于预期。从环比来看,4月份经济运行延续了3月份较为疲弱的态势,发电、粗钢生产等中观数据也均显示出终端需求较为低迷。”他们称,年报和一季报显示上市公司盈利的确见底回升,但从营收增速、毛利率、ROE来看,盈利环比改善趋势正在放缓,企业盈利恢复的持续性仍需进一步确认。尽管成长股借着主题投资的风格呈现较大涨幅,但仍应该对企业盈利与估值的匹配保持一份清醒。
外围环境利好A股企稳
尽管不利因素频频打击市场,但A股目前的估值具备吸引力,外资加速进场,海外股市走好等更多积极方面获得了基金关注。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认为,尽管当前经济复苏力度低于预期,但在通胀并不严峻时,货币政策仍然能够保持宽松,这利于未来经济复苏力度的增强。此外,随着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RQFII)重启审批,新增资金加速进场,中期A股仍有获得绝对收益的可能。海外市场各主要股票指数均强劲上涨,美股指数更是屡创新高,对A股的企稳反弹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当前A股较为乐观的因素在于:估值较低。从今年的投资环境来看,无论是纵向比较还是横向比较,沪深300指数、上证综指估值均在11倍左右,均具备相对吸引力。”申万菱信在众多负面因素下并不悲观。他们也坦言,从当前来看,经济增速放缓、证券市场政策变化、资金供求等都对A股产生影响,支撑A股持续上涨的动力仍然不足。当前A股回归弱平衡市,需等待新一轮刺激政策出台。
“整体走势将好于去年。”信达澳银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王战强认为,目前宏观经济仍然处于弱复苏格局,从物价形势来看未来通胀压力不大。从全年来看,市场或取得正回报,但基于经济复苏力度有限,整体上涨空间不大。股市能否崛起,最根本的还要看经济本身能否体现出内生增长性,即二季度GDP能否回升。具体而言,宏观层面要看工业增加值能否再回升,微观层面钢材、水泥的需求能否提升。总体来看,在政策收紧、房地产调控、清理影子银行、一季度GDP增长低于预期等因素的叠加下,今年市场将呈现出“N”字形走势,整体走势将好于去年。
投资避“周期”选“新兴”
在宏观经济、结构转型、政策方向等众多因素共振的情况下,多数基金表示了对周期股的回避态度,相比之下,他们更青睐新兴行业。
“鉴于经济复苏力度低预期,A股反弹空间有限,因此配置方向有必要保持均衡,减少过度配置于盈利前景较大程度依赖经济复苏力度的周期性行业。”杨德龙表示。
无独有偶,博时基金也有类似观点。“随着资本市场的监管逐步从严,政府在"稳增长"和"防风险"中继续找平衡,政策放松迹象仍然找不到。经济转型期,大周期类股票例如金融地产表现可能都不太好,可以考虑娱乐、民生消费方向,相对比较关注医药、环保、军工、LED等。”他们称。
摩根士丹利华鑫在回避周期股的同时选择了新兴行业。“投资者熟悉的传统产业日益被市场遗弃的趋势日趋明显。强周期板块受经济复苏疲弱影响,板块整体估值受到明显压制。”他们认为,中国正面临经济增长中枢的下移与经济结构的转型,这一大背景的转换决定未来增长方向是结构性的机会,以公司自身的特点与竞争力为主,投资者将更多采取自下而上的策略,将更关注业绩高增长的成长股。而这种业绩高增长又将更多体现在新兴行业,因此市场这种结构分化的特征未来仍可能持续。
申万菱信更喜欢消费类。“尽管短期经济处于弱复苏格局,但是仍然对中长期经济充满期待。”他们认为,中国经济未来的方向在于内需,消费类的公司将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虽然当前部分消费类公司遇到困难,但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公司可以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先于行业走出低谷,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短期来看,仍然紧密关注经济走向,并且自下而上研究消费类公司,以期挖掘更长远、稳定的投资回报。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