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基策略报告:债市核查引发调整压力
市场回顾:
债券市场核查风波引发市场恐慌,机构纷纷抛券降杠杆。对于债券型基金,从短期来看,受机构客户资金撤离及债市波动较大影响。
利率债行情良好,企业债偏暖,可转债表现较差,具体来看,可转债下跌1.27%。
从规模来看,3367亿元,占比12%,250只。
从资产配置来看,债券占基金净值比依然超120%,债券回购比例有所下降。
从券种配置来看,企业债占比依然具有绝对优势,可转债和金融债占比10%左右,国债和央票占比微小。
从债券型基金业绩来看,债券型基金微跌0.11%,其中可转债基金下跌2.67%,二级债基收益率为0,纯债基金和一级债基分别上涨0.60%和0.23%。
从新发基金来看,共发行9只基金,纯债基金依然是新发债券型基金主力。新发基金还呈现指数化特点、可转债特点、定期开放特点、分级运作特点等。
市场展望及投资策略:
从定量分析来看,根据展恒债券交易净价指数模型测算,短期债市有一定调整压力。
从定性分析来看,由于经济复苏较弱,各项经济数据
一、市场回顾
(一)债券市场回顾
1、债市核查风波回顾
自4月16日万家基金固定总监邹昱遭监管机构调查后,债券市场突发事件——监管层债市核查的风暴毫无预警的席卷整个债券市场。在万家基金固收总监邹昱、中信证券固收部董事总经理杨辉、齐鲁银行元老级债券分析师徐大祝“落马”之后,日前又传出易方达基金明星基金经理马喜德、西南证券固收副总薛晨、江海证券固收副总张守刚等相继“接受调查”的消息,或因涉嫌债券违规交易、利益输送。这场风暴已卷入了银行、券商、基金公司等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其中,多起事件涉及债券代持和丙类账户问题。
债市核查风波引发了市场恐慌,机构纷纷抛券降杠杆。由债券代持、丙类户等引发的债市核查促使表外杠杆大的机构抛售债券,进行去杠杆化。将表外杠杆表内化一般通过三种途径:第一,通过银行间和交易所的回购操作借入资金买回代持的债券,这会使表内杠杆提高;第二,通过减持流动性较好的债券获得资金,然后买回代持的债券,这会使表内杠杆先减小,然后回到原来水平;第三,通过发行新的产品融入资金再买回代持的债券,降低表外杠杆。
对于第一种去表外杠杆方式,短期内会引起机构对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内资金的需求。由于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进行回购均有相关限制,因此通过此种方式融入资金余地不大。其中,根据《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证券公司债券回购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实收资本金的80%;根据《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基金管理公司进行债券回购的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基金净资产的40%;保监会《关于加强保险机构债券回购业务管理的通知》明确融资规模不得超过保险机构上季末总资产的20%,且要求偿付能力达标,而对于偿付能力未达监管要求的保险机构,其融资规模则为不得超出该机构上季末总资产的10%。这些规定大大限制了券商、基金和保险公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回购的活跃度。因此这部分去杠杆化的可行空间较小,对银行间资金影响有限。同时,如果上述机构通过此方式融入资金购回表外资产,则代持银行将得到可用资金作为补充,长期来看对资金面影响有限。此外,通过交易所进行回购虽无比例限制,但是要求将资质好债券入库换成抵押额度,且交易所回购规模相对于银行间规模较小,因此对整个资金面无太大影响,只会影响到短期交易所的回购利率。
对于第二种去表外杠杆方式,相对于第一种方式更为可行,因为第一种方式增加了表内杠杆,这在短期来看风险过高。有去表外杠杆需求的机构一般会抛售中低等级信用债,因此通过此方式降低杠杆的过程是缓慢的,反映到交易价格走低和没有明显成交放量。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4月以来,中高等级信用债的交易量相对稳定,但在事件发生后——4月16日万家基金事件曝光,该类债券的成交量明显放缓,显示出市场的观望情绪。而低等级信用债交易量波动较大,这跟其流动性有一定关系,但在监管层声明要严查丙类账户问题和代持交易前后,其交易量持续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表明此类债券交易增多。
图1:中高等级信用债成交量情况
图2:低等级信用债成交量情况
对于第三种去表外杠杆方式,新产品的发行一般需要时间,且市场短期内观望情绪浓,不一定能融入所需的资金,加之监管层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因此短期来看不太可能通过此方式去表外杠杆。
对于债券型基金等投资产品来说,从短期来看,受机构客户资金撤离及债市波动较大影响,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也会有降低表内杠杆的需求,导致一定规模的债券抛售,从而打压债券价格。从长期来看,证监会已经决定对《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进行修订,首次明确基金的杠杆率不能超过40%,即基金总资产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40%,这将直接影响高杠杆率的债券型基金整体收益水平。对于低杠杆基金,则长期业绩受影响较小。
2、 各类型债券四月份表现回顾
从国债到期收益率来看,除1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14BP,其他期限国债收益率均下行,3年期、5年期、7年期和10年期分别下行8BP、13BP、12BP和12BP。短久期国债表现较差,其他期限良好。
从金融债到期收益率来看,全部期限收益率均有所下行,中长期收益率下行尤为明显,1年期、3年期、5年期、7年期和10年期分别下行了1BP、5BP、6BP、13BP和13BP。金融债到期收益率全线下行反映出四月份的强劲走势。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