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投资理财  银行保险

网传银行行长2014十不贷:山西的煤矿江苏的光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光伏电站作为未来收益锁定、财务可以预测的投资项目,银行理财资金及保险资金与其对接,将在利率下调的宏观环境下获益。截至2014年底,全国光伏电站累计总装机容量将达到30gw,联合光伏占1.9%。事实上,日趋成熟、收益稳定的光伏电站对资本大鳄的吸引力正在持续增加。

  一位在某股份制银行工作的贷款部人士之前给《国际金融报》记者发过他们圈内流行过的一个小段子:银行行长2014十不“贷”。具体内容是:“山西的煤矿江苏的光;上海的纸铜河北的钢;央行商票民企的仓,转口套利宁德的场;打折房贷昨日梦想,商业地产城市暮光。看来煤炭、光伏、铜融资、钢材、无担保票据、钢贸、商业地产和房贷已是夕阳产业,回避吧!”

  “虽然内容可能不完全贴切,但从产业前景和风险控制的角度考虑,调侃之外,确实带着银行对几个产能过剩行业一丝谨慎的心态。”上述人士当时坦言。

  但事情的发展总是相对的,至少在部分光伏投资人看来,2015年的光伏不会那么糟糕,整体的产业前景值得期待。比如,一个信号是:一些资本巨头对中国光伏电站前景的看好。

  今年1月8日,港股上市公司联合光伏发布公告称,与复星产业控股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协议,共同合作并购光伏电站。复星产业是复星国际有限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主要业务包括保险、产业运营、投资和管理。

  公告称,复星产业将认购联合光伏总金额为1500万美元,年息为7.5%的三年期可换股债券,换股价为1.03港元,用于联合光伏收购20mw的光伏电站。

  这是这家公司10天内第三次宣布与光伏电站有关的计划。去年12月31日,据公司公告,联合光伏宣布与保险公司中国平安及另一家金融机构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合作光伏电站项目。其中,中国平安通过旗下专注于新能源投资的涛石基金认购了联合光10亿元的可换股债券,用于收购300mw的光伏电站。

  事实上,就近几个月的情况看,不止是中国平安、复星国际等公司,国开金融、红杉资本等都参与到了相关的光伏电站项目中。

  “要实现光伏真正的繁荣发展,引进金融业,保险业或其他行业,形成跨界合作是趋势,也是必然。”晶科能源全球品牌总监钱晶1月5日下午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回复称,这样的跨界合作,肯定会有利于行业发展。

  “光伏电站投资项目是一次性固定投资之后,可获得分期基本固定回报的项目。”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吕锦标1月8日晚对《国际金融报》记者介绍,实际上,电站项目“就是标准的金融产品”,因此,金融巨头们介入其中,“可以想象得到”。

  “光伏电站总体还是靠谱的,金融机构介入其中,可以持有,获得稳定的收益。同样可以等项目后期完全成熟后进行转卖,以获得更高回报。”一位与光伏、钢贸、建材打过多年交道的浙江某银行的信贷经理1月7日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站在收益和回报的角度,金融机构不会做亏本生意,更何况,太阳能产业还是有潜力和前景的。”

  但在采访中,也有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光伏电站虽然前景可期,但仍要控制好风险,比如光伏电站的质量,又比如较长的回报周期等。

  吸引巨头

  作为太阳能产业的终端延伸,光伏电站项目的投资正吸引着不少金融资本。“对于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晶科能源一定有,且都在积极的进展中。”钱晶对《国际金融报》

  就a股上市公司看,彩虹精化去年9月就曾公告称,公司与中国兴业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书》,双方将在分布式光伏电站、地面光伏电站、项目工程合作、光伏电站资产合作等方面,以投资开发、建设、运营的合作方式实现产业互补,努力保障2015年合作的项目规模不低于200mw.

  对此,彩虹精化董事长郭健当时透露,“公司已与多家金融机构、企业及专业厂商开展合作,拟在三年内实现开发1gw电站的发展目标。”

  作为招商局集团旗下子公司的联合光伏,更在短时间内与中国平安、复星国际等资本“大鳄”合作光伏电站。这家公司采取的模式颇引人关注,即可换股债券。可换股债券可以转换为债券发行公司的股票。

  去年12月,中利科技也发布公告,计划增资扩股以转让中利腾晖25.1928%股权。据公告,该公司和国开金融、农银投资、无锡国联创投 、农银无锡股权投资、农银国联无锡投资签署了相关的增资协议。其中,国开金融是国家开发银行据国务院批复的改革方案新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私募股权基金、直接投资、投资咨询和财务。

  国开行的动作不止如此。稍早前,国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也正式成立。在这家公司的5位股东中,出现了北京红杉尚业投资管理中心、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等投资企业的名字。这其中,前者与全球顶尖的pe大佬红杉资本关系密切。

  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动作值得关注。去年8月,该公司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据称,“总投资额高达1000亿元”。有消息称,在新能源领域,中民投计划在宁夏投资建设3gw-5gw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300亿元至500亿元。

  消息称,中民投此次的光伏行业投资,“只集中在了光伏电站领域”。中民投董事长董文标称,将来要“两条腿”走路:首先是做光伏电站,做大再做强;其次是整合国内原有的小型光伏电站。

  前景看好

  一家沿海光伏上市企业的管理层人士此前在和《国际金融报》记者交流时称,想要实现中国太阳能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并加快电站的建设,类似的跨界合作不可缺少,“尤其是光伏企业具有专业度,对方拥有资金,完全可以实现互补”。

  “站在金融类机构的角度,他们进入其中,也是为了获得收益回报。”上述信贷部经理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就投资回报看,太阳能电站的潜力值得期待。

  吕锦标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称,金融巨头们介入光伏电站项目,就是对前景的看好。在他看来,光伏电站项目建设期短,“一次投入,投资总额固定,没有建设期风险”。同时,有太阳能就能发电,不会像其他燃煤发电那样有运营成本和运营风险。

  “甚至和同是可再生能源的风力发电比也是优势明显,因为太阳能发电与人类生产生活节奏一致,风电却不是。”他说。

  还有一个因素是:光伏电站本就是国家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一直推崇的项目。比如,去年9月,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鼓励因地制宜利用废弃土地、荒山荒坡、农业大棚、滩涂、鱼塘、湖泊等建设就地消纳的分布式光伏电站。

  根据上述《通知》,在项目备案时可选择“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或“全额上网”中的任一种模式。对此,有媒体分析称,分布式可以选择采用光伏电站标杆电价,“这实际是为分布式投资方提供了保底收益”。

  “当项目业主由于某种原因而无法保证光伏发电的消纳使用时,由电网全部收购光伏发电,这进一步明确了分布式电站的最低收益率。同时,分布式将不再局限于建筑屋顶光伏电站,这令投资人增大了项目操作的灵活性。”媒体称。

  就潜力看,据官方的一项规划,到今年为止,中国太阳能光伏安装容量将达到35gw,投资将超过3000亿元。其中,按媒体的说法,“相比制造业产品毛利率不足5%,甚至告负的水平,投建大型地面电站项目,20年全寿命周期内的投资内部收益率可达10%”。

  事实上,据联合光伏首席财务官李宏对外的公开表态,光伏电站作为未来收益锁定、财务可以预测的投资项目,“银行理财资金及保险资金与其对接,将在利率下调的宏观环境下获益”。

  风险犹存

  不过,在交流中,也有业内人士日前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光伏行业的前景很好这不用多解释,同时,在光伏贸易难以打开、屡次遭到‘双反’的情况下,建设电站,本身也是企业不得不走的一步。但问题在于,光伏电站,同样存在风险。比如,谁能保障光伏电站的质量一定能稳定地达到20年?又比如,发电并网,始终还是存在某些难题。”

  钱晶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也提到:对于地面光伏电站,它潜在的主要风险是限电问题,补贴能否及时到位问题;对于分布式发电,可能会牵涉到电费收取,未来屋顶产权问题,业主电力持续消纳能力等。

  值得注意的是,中民投新能源投资公司总裁韩庆浩在一场公开论坛上也称,作为投资来说,光伏电站有三大风险。与钱晶的观点类似,在他看来,首先的风险就是“限电”。

  所谓限电,就是限制电力的输出,指的是出于安全管理电网的考虑,限制光电或者风电所发电力。有人打了一个比方,即一个额定功率为100mw的电站,由于调度的需要,只允许发80mw的电力,另外20mw就被抑制住了,不能全力运行。

  “比如说某些省只让你发20%的电,那么意味着80%的电量和收入没有了。”韩庆浩称。

  他说,电站的第二大风险是电费,“现在补贴电费的到位,像2013年到现在补贴电费都没到账,虽然以后会拿到,但是现在这个财务成本比较高,对企业现金流会产生影响”。

  对于这一点,吕锦标认为,光伏发电项目有政府补贴不确定和电网接入风险,“但无论中国还是其他发达国家,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紧迫性很明显,新能源在全部能源中占比还是很微小,有足够的可再生能源基金,政府补贴最多是不及时兑现,没有违反承诺的风险”。

  韩庆浩说的最后一个风险是质量。质量,恰恰是光伏业内人士最关注的一个话题之一。“目前国内已建成的光伏电站中,具备投资安全边际的潜在可收购对象非常少,除了政策及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外,投资方最大的担忧是对这些光伏电站的质量缺乏足够的信心。”有观察人士去年说,“为了降低成本而使用未经实绩验证的材料,往往让电站得不偿失。”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做过一项调查,在调研的425座太阳能电站中,30%建成3年以上的电站都不同程度出现了问题;由于组件的质量问题,有些建成3年的电站设备衰减率甚至高达68%。

  有观点称,电站质量已成为光伏地面电站发展过程中所不能忽视和回避的重要问题,“如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规划电站建设,杜绝‘以次充好’电站的出现,那么对于整个行业的破坏无疑是极其巨大的”。

  “如果质量不达标,没有出现预想中的收益,这也是介入到电站发展中的投资人不愿意看到的。”上述信贷部经理说。

  “电站的设计工程品质和未来25年以上的高效运维是个专业度非常高的事,建设同样容量的电站,可能造价成本相差甚远,或发电能力相差甚远,或电站质量相差甚远,或未来的衰减相差甚远。”钱晶也坦言,所以一样的投资,一种是盈利,另一种可能就是亏损。

  因此,在钱晶看来,专业度是电站投资回报率的保障。对此,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副主任宋向东此前建议,“在光伏电站设计咨询阶段和施工阶段,相关方要加强标准的学习和应用;在竣工验收阶段和运行阶段,要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和要求,整个产业都要增强认证和保险意识。”

  贷款仍难

  在分析人士看来,金融巨头们参与到电站项目实际上也是电站资产证券化的体现,因为电站本身可作为具有金融属性的产品来买卖或交易。

  “有很多项目,是边融资边进行建设。这一期建设完成了,以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吸引投资人,再进行下一期工程的建设。”吕锦标介绍。

  但有观点称,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说明了光伏电站的贷款难题。一份公开发表的观点性文章称,融资问题是当前发展光伏终端市场的关键,“在完整的光伏产业链中,终端环节属于产品组合、技术含量并非最高的环节,在电价补贴、发电并网等主要产业要素确定的前提下,决定终端市场建设规模和速度的是资金的融通。决定资金融通顺畅与否的是融资环境和形式的是否合理。但当前,光伏终端市场融资问题十分严峻”。

  上述管理层人士此前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确认,抛开单个企业不说,就整体看,光伏企业的贷款问题仍比较难,“除了国开行这样的政策性银行,一般很少有银行愿意提供超过15年或20年的贷款”。

  “投入大,回收期长,目前中国只有少数几个银行能够提供10年甚至15年以上长期贷款,民间资本不愿进入。”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也对媒体说,“贷款利率比较高,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再加上银行贷款门槛高,需要对贷款额提供等额担保,加大了民企融资的困难程度。”

  国泰君安研报认为,电站是本轮光伏周期最受益的环节,兼具高增长和高盈利。不过,目前银行对分布式贷款尚未放开,还不能接受以电站收益作为抵押的贷款,必须实物抵押。尤其是分布式光伏电站,其运营风险高于地面电站,面临融资瓶颈。

  去年10月,招商银行发布的一份《光伏发电行业信贷指导意见》称,银行介入光伏行业“已具有较大空间和前景”。同时,招行也把“光伏电站行业”定为“适度进入类行业”。

  然而,就公开信息看,招行是仅有的认为光伏电站可“适度进入”的银行。

  对此,媒体建议,未来光伏市场会走向能源金融化之路,“需要下游电站融资模式和渠道平台的创新”。

  媒体援引国观智库能源事业部总监李月的观点称,未来市场上可能最先推广应用的是ppa/租赁模式,即通过第三方渠道融资。

  “这种模式下,太阳能开发商充当衔接机构投资者和中小型用户的平台,用户通常不需要任何前期投资就可以获得比电网更便宜的电,且10-20年的合同期内都是如此。对于金融机构来说,由开发商和用户签订的ppa相当于一个10-20年期的固定收益产品。”李月称。

  事实上,认证机构dnv gl集团早前还对外发布了光伏融资的几大趋势。其中,包括资产证券化,增发新股、企业结构和债券,甚至是“众筹”。

  “众筹利用互联网和sns传播的特性向小型投资者展示自身创意,争取大家的关注与支持,进而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援助。太阳能推销者亦可利用网络平台直接与小型投资者联系。”dnv gl尤其建议。

(责任编辑:df150)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