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文引导 个人征信市场千亿金矿待掘
备受关注的个人征信业务市场化大门即将开启。1月5日,央行发布《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等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6个月。
在业内人士看来,央行此举对于规范发展征信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放开个人征信也是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的必然,而随着市场的逐步放开和更多机构加入,我国个人征信市场的空间必将不断增大。那么,个人征信行业将迎来哪些发展机遇、首批8家机构缘何没有p2p企业、入围央行首批名单的腾讯征信有何优势。记者对此进行深入采访。
趋势
牌照发放在即个人征信蓝海即将开启
近日,央行在官网发布通知,要求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在业内人士看来,个人征信的放开是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的必然,而随着市场的逐步放开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我国个人征信市场也将迎来很大的市场空间。
上海维氏盾企业征信有限公司创始人潘凌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整个中国的征信市场规模在10亿~20亿元,随着个人征信的加入,未来5年征信市场的规模可能到百亿以上。
同时,也有观点预测,一旦发展成熟,我国个人征信市场空间未来可达千亿元规模。
市场潜力巨大
2003年,国务院赋予央行“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职责,批准设立征信管理局;2004年,央行建成全国集中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2005年,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升级为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此前,央行的征信体系是很多金融机构征信信息的重要来源,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个人征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
“目前的央行征信体系,只对银行和一些小贷等机构开放,很多互联网金融机构都没办法享受到。”一位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表示,个人征信市场的逐步放开很有必要。
另一方面,个人征信市场的空间也吸引了众多机构的进入。
方正证券此前表示,个人征信市场成长空间已经打开,参考美国个人征信市场达600亿元,考虑到我国人口基数的庞大,未来发展成熟之后个人征信市场空间很可能达1000亿元规模。另外,宏源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易欢欢此前也认为,基于巨大的人口规模,我国个人信用报告市场应有1030亿元的空间。
潘凌佶对记者表示,个人征信市场有非常大的空间。以美国为例,做个人征信和做企业征信都有专门的上市公司,三大个人征信公司中有两家上市公司,最大的一家2013年收入达到80亿美元。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美国征信领域形成了以experian(益百利)、transunion(全联)及equifax(艾克飞)为主的三大征信服务公司,每年收入超过100亿美元。
潘凌佶表示,2015年很有可能是个人征信发展元年,目前中国征信市场规模在10亿~20亿元,随着个人征信的加入,未来5年征信市场的规模可能达到百亿以上。
而央行此前发布的 《中国征信业发展报告(2003~2013)》则显示,2013年中国征信市场上共有征信机构150多家,整体规模在20亿元。
潘凌佶认为,征信市场是在不断发展的,征信市场发展主要要有数据的产生和数据的应用。随着政策引导和市场发展,会有更多的公司、人才进入。
关键在于是否有核心数据源
据了解,数据问题是做征信绕不开的关键一环。此前,有业内人士表示,拥有海量数据的公司,比如阿里、腾讯等企业在做征信业务时拥有先天优势。
而此次央行“点名”的几家公司中,依托阿里和腾讯的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均在其中,此外,还有依托于平安集团和拉卡拉集团的前海征信和拉卡拉信用管理公司,这几家公司都被业内认为本来就有很好的数据基础,而其他诸如鹏元征信和中诚信征信等公司,已在征信行业有了一定的经验。
信达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征信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是否能够整合各个渠道的信用数据,是否具备自有的核心数据源,其中基础数据库较全的征信机构有望获得美国三大征信局一样的市场垄断地位,可以对应提供信用报告、信用评分及反欺诈、商业决策等增值服务,而其他征信机构只能从其购买数据,然后在细分领域提供服务。
不过,投之家ceo黄诗樵对记者表示,个人征信并不好做,如果掌握流量入口,手上有很多的用户,肯定会有一定的优势,但这块的数据并不能直接使用,关键还要看你怎么去分析。很多时候社交数据不能完全真实反映这些情况,可能会存在一些变动的因素。
也有机构认为,目前,国内优质的信用数据如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数据是直接接入央行征信中心的金融基础数据库中,其余机构很难获得,这是国内征信机构最难的地方。另外,移动通信协议用户的缴费记录、公用事业费的缴费记录、法院经济纠纷判决记录、交通违法处罚记录等公共部门的数据也较难整合。
个人隐私保护成焦点
在个人信息采集过程中,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尤其引人关注。
潘凌佶认为,市场的发展一定会有相应的法律支撑,如果涉及个人隐私的,企业应该都会严守底线,不会去触碰。
腾讯征信相关负责人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征信业管理条例》等,已对征信机构业务开展有明确的要求,对于个人信用数据的采集和完善、用户的隐私和安全技术等将是征信业务发展重点关注的问题。此外,央行此次发牌的重要意义之一便是规范征信市场,这会对市场中无资质的数据提供方起到约束作用,使其更加注重数据安全、用户隐私和监管要求。
样本
腾讯征信:社交数据提升个人征信准确性
近日,在央行公布的首批8家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入围企业中,腾讯征信也在列,由于其背后的腾讯集团拥有海量互联网数据,因此受到了业界高度关注。
腾讯征信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腾讯征信主要是基于社交网络上的大量信息,运用自己的模式进行分析,形成系统的分析报告。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的个人征信业务并不完善,而各家机构会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来发展业务。其中,腾讯征信正在积极应用新技术进行研究和验证,而初步研究成果显示,社交数据可以明显提升个人征信的准确性。
央行新动作具有积极意义
事实上,腾讯此前已开始了在征信领域的探索。按照此前“2014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财付通公布未来战略布局,其中互联网征信业务等位居前列。
对于腾讯征信推出的原因,前述腾讯征信负责人表示,互联网金融在过去一两年得到飞速发展,在业务发展的背后,迫切需要个人征信体系作为支撑。在此之前,一些金融机构和民间团体(了解信用信息),主要通过引用央行个人征信报告,但对于一些蓝领工人、学生、个体户、自由职业者等用户,他们没有建立个人信用记录,而金融机构想要了解他们的信用记录成本又较高。
“金融机构可能无法对这些用户的信用风险进行准确的判断。而这些用户可能是腾讯的活跃用户,他们使用社交、门户、游戏、支付等服务,因此,我们通过海量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来预测其风险表现和信用价值,为其建立个人信用评分,并通过多渠道让用户建立起”信用即财富“的观念。”前述腾讯征信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腾讯征信业务服务的对象主要包括两块:一是金融机构,通过提供互联网征信服务来帮助他们降低风险;二是服务普通用户,用便捷的方式帮助他们建立信用记录,这些信用记录能反过来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金融服务。
对于此次央行的新动作,前述腾讯征信负责人表示,央行此举是国内征信市场化的重要里程碑:一方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服务实体经济、实现普惠金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个人和小微企业希望通过互联网获得融资、投资等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企业对社会信用数据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增长;另一方面,对于规范发展征信市场具有积极意义,征信业无论准入、退出、市场运作还是政策监管都将进入有法可依的阶段。
用大数据为个人用户打分
与央行征信体系有别,腾讯的征信体系主要利用其庞大的用户群体及大数据优势,运用社交网络上的海量信息,如在线、消费、社交等情况,为用户建立基于互联网信息的征信报告。
前述腾讯征信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来说,国内的个人征信业务并不完善,在业务发展初期,各家机构会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来发展业务。腾讯凭借qq、微信、财付通、qq空间、腾讯网、qq邮箱等多种服务聚集了海量的个人信息,腾讯开展个人征信业务无疑具有优势。有的用户大部分在央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无记录或者记录很少,但用户在腾讯体系留下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腾讯征信可以通过海量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来预测其风险表现和信用价值,为其建立个人信用评分。
前述腾讯征信负责人表示,具体说来,征信体系将利用其大数据平台tdbank,在不同数据源中,采集处理相关行为和基础画像等数据,并利用统计学、机器学习的方法,得出用户信用得分,形成个人征信报告。
据悉,目前腾讯征信正在积极应用新技术进行研究和验证,同时模型研究团队的初步成果已显示,社交数据可以明显提升个人征信的准确性。
影响
央行拟放开个人征信业务 p2p平台无一入选
近日,央行发布通知,要求包括阿里、腾讯在内的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这使得互联网金融圈期待已久的个人征信牌照成为可能。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次被央行选中的8家机构中并没有p2p企业。但记者了解到,不少p2p平台已有申请个人征信牌照的打算。
“放开个人征信业务或者说征信业务市场化对p2p行业是有积极作用的,专业的团队做信用数据采集,加工和整理,有助于p2p公司利用数据创新产品,或者和征信公司共同建立某个领域的信用模型,加速p2p行业产业深化,控制风险。至于p2p企业集体(被)缺席,主要是因为目前p2p监管尚不明确,数据尚不够丰富。”p2p平台点滴身边董事长谢涛分析指出。
银客网总裁林恩民亦向记者表示,尽管放开征信市场是大势所趋,但要想真正建立互联网时代的征信体系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同时,建立各家征信机构之间的信息流通互换渠道也是当务之急,信息只有流通起来才有价值。民营征信机构若能流通相关海量数据,则既可优化资源配置,又可节省社会成本,还能让信用数据产生真金白银的价值。
8家机构入围首批名单
1月5日,央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等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6个月。央行的这一举措,引起p2p行业人士的广泛讨论。
众所周知,美国的p2p行业严重依赖线上平台,借款申请、信用审核、贷款发放等环节均实现了线上完成,但这一切都是基于严格的评判标准和相对完备严谨的个人信用体系。而反观国内,征信体系目前还非常脆弱,这无疑掣肘了中国p2p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网贷行业跑路、诈骗事件频频发生。
“征信市场的滞后使得传统借贷效率低下、成本高昂,于是变相成就了当前方兴未艾的p2p网贷行业。但与此同时,征信机构与征信产品的缺失也使得突然爆发的p2p网贷迅速陷入了传统借贷机构同样的窘境,看上去很美的互联网大数据目前在小额借贷业务中也难当风控大任。所以说,个人征信牌照发放在即这个消息的发布,对于数千家p2p平台而言,尤其是关注小额无抵押信用贷款业务的平台,着实是久旱逢甘露。有了个人征信牌照,假以时日,信息采集加工的专业工作就可以由征信机构名正言顺地完成,p2p平台可以更好地集中精力完成产品设计和服务,不必由每家p2p平台都去构建自己的征信体系和基本评分系统。征信信息的完善和用途的多样化也将成为可能。”点融网ceo郭宇航分析指出。
金信网首席运营官安丹方也表示,对于不少国内p2p平台来说,信用审核是一个巨大难题,目前央行的征信数据不对p2p平台开放,但即使开放,央行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只是最基本的信息,不能完整地呈现出一个人的信用状况,不能直接帮助平台作出信贷决定。这次央行放开个人征信系统,让非金融机构的数据信息包含进来,可弥补p2p征信的缺失。
安丹方进一步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指出,征信的缺失导致国内p2p公司难以通过纯线上模式做大体量,平台大多不得不组建线下团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对借款人进行审核。因此,严格风控下的大部分p2p公司需要付出较高的线下征信等成本,每个借款人信用数据的成本大概为100元至200元。此外,各平台间的信用档案无法打通,致使业内经常出现重复授信情况,使得行业违约风险大大提高。因此,如果未来个人征信业务可以迅速发展起来,将对p2p线下考察形成有效辅助,可以帮助平台省去一些线下征信步骤,进一步降低线下征信的成本。此外,个人征信开放还可加快p2p贷前审批。
p2p企业全部“被缺席”
尽管各方都看好个人征信放开对于p2p行业的积极意义,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被央行选定的8家机构中无一家是p2p企业。
“个人认为目前p2p的监管办法尚不明确,那么以p2p作为发起主体设立征信公司是没有法律地位支撑的。”谢涛分析指出。
银客网相关人士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大多数p2p机构都是初出茅庐,像这种征信的开放都是必须要有一定实力的,或者说是要有一些相关征信背景的,像阿里、腾讯,它们都是有这方面业务背景和相关数据化的东西的,再像中诚信征信这类机构本身就是做征信业务的,所以感觉不用跟p2p扯上关系,毕竟p2p还太弱小,如果这个名单里有p2p公司才是不正常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提供个人征信服务的 “正规军”只有央行征信中心及其下属的上海资信公司,作为央行控股的征信机构,上海资信2013年8月发起设立了全国首个网络金融征信系统,而这也被业内普遍视为监管层为p2p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所做的准备。不过在实际操作中,上海资信遇到了一些大的p2p平台出于种种原因不愿加入,而小平台难以被选入的难题。
鉴于此,不少平台谋求自己申请个人征信牌照。比如宜信公司ceo唐宁近日就曾表示,有申请个人征信牌照的打算,目前正在积极运作;金信网也称今年会针对征信市场情况深入调研并推出一些征信产品,同时也期望可以尽快获得个人征信牌照。
对此,谢涛指出,“个人认为,征信公司应该是一个独立、客观的第三方机构,这样的数据才值得参考,如果某家p2p做了征信的事,它平台上的项目反而要做更多说明,不利于整个行业征信事业的发展。p2p公司应该根据自己的特色和资源,积极与第三方合作,创造自己的特色信用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基于互联网行为(而非交易)的数据,在信贷方面的意义并未被大规模使用和充分验证过,其有效性还有待观察。
平台纯线上发展尚需时日
个人征信完善之后,是不是国内p2p就可以和美国同行一样,变为纯线上?
“从当前国情来看,想要实现纯线上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虽然央行放开了个人征信系统,但是要想真正建立互联网时代的征信体系还有许多障碍。首先,银行等机构的数据在标准、格式和定义上都类似,但民间机构的交易数据形态各异,对数据的定义不同,业务操作规范不同,授信标准也不同,很难形成统一的数据标准供行业共享。其次,目前做征信的这些机构之间本身就存在竞争,数据是各家企业的核心资产,没有机构愿意把数据卖给竞争对手,想要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也不太容易。目前来看,最好的办法就是让p2p平台接入央行的征信系统。”安丹方表示。
安丹方进一步分析指出,个人征信在p2p风控中为平台提供的仅仅是数据参考。平台从数据中分析得出的结论仅仅是对未来的预测,也就是说即便是成熟的个人征信,也只能用于贷款评级或者贷前审核,在风险对冲方面没有作用。
林恩民亦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尽管放开征信市场是大势所趋,但建立真正互联网时代的征信体系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下一步,获准从事个人征信业务的机构们还要与央行做接口、调数据等等,这些事务庞大而繁杂,短期实现难度很大。
(责任编辑:df150)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