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存款卖酒”银行变相揽储链条
营销模式创新同金融创新一样,稍有风控漏洞,就会酿成大祸。这或许就是泸州老窖 、酒鬼酒 、洋河股份等知名酒企频频中招丢失巨款的原因。然而,在其背后皆是银行大佬的身影。
泸州老窖5亿元存款离奇蒸发,引发市场一片惊愕。令人感到离奇的是,泸州老窖为何频频异地存款,且这些巨款又连连蒸发呢?
酒业营销专家赵义祥1月15日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泸州老窖之所以异地存款可能是为了帮助经销商卖酒。“存款卖酒”这一创新营销模式,正在被业内酒企争相采用,而正是因为这一模式,形成了异地银行存款。
然而,在不少白酒业营销人士看来,“存款卖酒”模式存在先天性缺陷:市场向好时,易被忽视;市场下滑时,“馅饼”必然变身“陷阱”,造成少数人铤而走险,把钱挪作他用,一不小心,无法在到期前将款项收回,从而造成酒企的存款不翼而飞。
营销专家肖竹青非常肯定地告诉长江商报记者,酒鬼酒、洋河股份、泸州老窖等酒企都曾大力推行“存款卖酒”模式,这一模式帮助酒企打开了市场的同时,也埋下了资金安全隐患。泸州老窖巨额存款丢失,与这一模式也不无关联。
“存款卖酒”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模式?酒企、银行等之间存在怎样的利益链?多名业内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一一揭秘。
创新“异地存款”模式
银企互惠暗藏危机
曾在知名白酒公司做营销的赵诚(化名)告诉长江商报记者,泸州老窖是中国最早推行“存款卖酒”的酒企之一,被称为创新营销,后来发展到几乎大部分酒企都采取这一模式。
所谓“存款卖酒”,是指酒企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开辟异地市场,帮助经销商卖酒。一般是由经销商跟当地银行联系,酒企用巨额存款帮助银行完成揽储任务,前提条件是银行帮助经销商卖酒。
赵诚介绍,最初的“存款卖酒”模式,是酒企直接存款进银行,约定存款期限,一般为一年,银行自身用酒全部指定该酒企的酒。
然而,银行用酒量有限,此时,酒企开始多方劝说银行,由银行将酒企指定的某品牌酒介绍给银行的固定客户,酒企依然将协定额度的存款存进该银行。这样一来,酒企不仅扩大了酒的销量,还可获得比酒企所在地银行更高的利息收入,而银行不仅拉到了固定期限存款,还可从中赚取酒的差价,双方互惠互利。银行卖酒的对象,主要是有资金需求的企业,企业为了维系与银行的长期合作关系,“甘愿”买下银行推销的酒。
“酒企要求银行帮助卖酒的比例一般是存款额的6%-12%。”赵诚举例说,如酒企存款1亿元,会要求银行帮其销售1000万的酒,“当然,双方还可以谈,但最少也需销600万元的酒。”
赵诚说,近年来,白酒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库存高企,销售压力增大,而银行方面,随着互联网金融崛起,银行存款搬家明显。一边是银行不愿放弃酒企这一“超级大富豪”,一边是酒企不愿丢掉银行这一超级资源大户,于是,双方对合作模式进行了创新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