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声四起!掀利率战:外资行8%利率博眼球
“五年定存利率高达8%。”日前,韩亚银行打出高利率招牌揽储,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
然而,1月20日,长江商报记者致电韩亚银行客服热线询问情况时,却被告知该产品已于19日售完。而在汉的外资银行中,渣打、汇丰和东亚等银行的定存利率并没有较大“突破”。
不过,长江商报记者走访发现,在中资银行里,国有银行中的中国银行 、工商银行 5年期定存利率已从去年降息最初的4.25%一并涨至5.1%,与股份制银行的5.225%已相差无几,利率战显然已日渐火热。
有专家预计,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发展,未来存款业务差异性将更明显。
五年期零存整取利率最高能达到8%。长江商报记者致电韩亚银行客服热线了解到,此活动从1月8日开始,是零存整取活动,每月5元起存、3000元封顶,1人办理6%,2人同时办理8%。
对此,湖北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吕勇斌表示,韩亚银行推出8%的五年期零存整取业务,更多的是一种市场营销手段,试探市场的反应,不排除一些银行跟风与效仿。
昨日,记者在汇丰银行 、东亚银行等外资银行的武汉分行了解到,这两家银行定存利率均在央行规定浮动范围内,其中东亚银行5年定存利率高出汇丰银行0.975个百分点,达5.225%。相比之下,渣打银行各档的利率较低,甚至在3年、5年期档次出现利率“倒挂”。
对此,记者联系上渣打银行方面,该行回复称,该行利率是以资金成本为基础,综合评估运营成本后,参考市场同业利率综合制定的,有长期存款需求可以选择。
针对这种“倒挂”现象,吕勇斌分析,外资银行存款利率倒挂的原因,一是存贷款期限结构不匹配,与其流动性管理有关,即外资银行在长期类、大额度贷款方面放得少,就不需要长期定存;二是中外资银行的盈利模式有差异,中资银行盈利以利差为主,外资行以中间业务收入为主,服务对象主要是高净值客户,而这类人群很少有把存款作为理财手段,更看重银行提供的多元化产品和专业化服务,而不是存款。
利率最高8%只是噱头在汉外资行按兵不动
与在汉外资银行按兵不动相比,记者在走访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时发现,由于央行对5年期定存利率没有要求,不少银行更是在此“做文章”。
其中,国有银行如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5年期定存利率均从降息初期时的4.25%涨至5.1%,并且没有特别门槛。据中国银行万松支行一名王姓大堂经理介绍,该档利率是在元旦之后上调的。至此,国有四大行中,仅有农业银行 5年定存利率仍维持4.25%。此外,股份制银行仍一直延续最初就“一浮到顶”的利率,其中以平安5年期定存利率5.225%为首。
记者就此粗略算了一笔账,在中国银行定存1万元、5年期,元旦前收益为2125元,而元旦后的收益则为2550元,多了425元。若以中国银行此利率与平安银行对比,5年收益仅少62.5元。
在中国银行万松支行,当得知记者欲存5年定期时,王经理却又立刻推荐一款名为“安邦共赢3号”的理财产品 ,“这款理财产品买3年的收益率就有5.1%,更划算。”
而在建设银行武汉世贸支行,该行一注册财务策划师也是向记者推荐一款保险产品,一年期收益率4.02%。
为何银行不推存款反而着力介绍各类理财、保险产品?吕勇斌认为,许多保险型理财产品是保险公司依托银行进行销售,对客户宣称是银行产品或银保合作产品,实质是收取高额手续费,与银行无多大关系,“银行的存款风险极小,而理财产品有一定的风险,保险产品就更不好说了。”
中行、工行5年定存涨至5.1%
记者了解到,自从去年11月21日央行宣布降息以来,利率战已然打响。彼时,多家股份制银行、国有大行均将利率“一浮到顶”,以此留住储户。
现在,利率战继续升温,各家银行纷纷打出“降息何所惧,利率升到顶”的口号。未来,随着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市场会受到哪些影响?吕勇斌表示,从长远来看,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等新事物的成长,中外银行竞争将更加激烈甚至惨烈,未来存款业务差异性会更加明显。
而对于外资银行为何按兵不动?业内人士分析,外资银行存款门槛较高,据最新修订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外资银行分行可以吸收中国境内公民每笔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定期存款,且外资银行网点少、业务量少,存款业务较小。外资银行在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方面具有优势,他们可以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拓展期业务。
未来存款业务差异性更明显
部分银行5年定存利率(单位:%)
中国银行 5.1
工商银行 5.1
建设银行 5.1
农业银行 4.25
交通银行 4.25
平安银行 5.225
湖北银行 4.95
东亚银行 5.225
汇丰银行 4.25
(责任编辑:df150)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