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投资理财  银行保险

股份行网贷竞赛:审批时间不断压缩 争夺小微客户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记者从华夏银行获得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该行小企业网络贷款客户接近2100户,比年初增长一倍,贷款余额接近34亿元。

  对于传统银行业来说,2015年又将是一个竞争白热化的年份。

  近日,继浦发银行刚刚推出“5分钟”完成贷款流程的“网贷通”产品之后,仅时隔两个月,招商银行再次刷新审批时间记录,又把时间压缩到了“60秒”。

  互联网,甚至移动互联网,都在逐渐演变成银行争夺客户资源的利器。

  而在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发展的当下,通过“大数据”更快更有效的为小微客户提供贷款,也成了各家银行肩负的重要任务。

  线上争夺小微客户

  新年伊始,招商银行重磅推出了一款称为“闪电贷”的手机贷款产品,号称3步操作即能实现实时在线申请和60秒审批放款。“只要符合资质的客户,可以在招行手机银行客户端直接操作,60秒资金就可以到帐。”招商银行相关人士如此介绍。

  这也意味着,在大多数银行还在抢夺pc端阵地时,移动客户端的贷款市场,未来也将出现新的竞争势头。

  纵观各家银行最新的网络贷款产品,早已不再是简单的,将原先的贷款流程单纯的搬到线上,而更趋向一种对传统模式的颠覆。所涉及银行的关键词必然包括大数据、纯信用、无人工、迅速、信息对称等等。

  “其实归根结底,多数银行所谓创新的网络贷款业务还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小微企业、小微客户,减小以前对抵押物的依赖,以及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毕竟小微客户和大型国企不同,风险相对较大。”华东地区某银行业内人士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

  在过去的两年间里,随着互联网的逐步普及,这一轮由大中型股份行发起的网络贷款“竞赛”,也随着it技术的进步不断升级。

  据理财周报记者观察,早在2012年时,华夏银行、光大银行 、中信银行等几家股份行带头推出的pos贷业务就已明显具备“大数据”、“纯信用”等特征。

  虽然在审批速度方面较现在相比略微有所落后,但多数银行凭借着对信息及数据的掌握,逐步在摆脱小企业对抵押物的依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微企业因“担保不充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融资难题。

  早在2012年就开展“小企业网络贷”的华夏银行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刚开始时,选中了重庆分行等多家分行作为试点开展此项业务。目前,pos网贷服务在重庆、武汉、杭州、合肥等餐饮业、零售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已得到广泛应用。”

  据记者了解,在华夏银行的总体布局中,pos贷是小企业“网络贷”系列的子产品,分别适用于供应链上下游、商品/要素交易的小企业交易会员等个性化需求。

  华夏银行相关人士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小企业‘网络贷’产品依托的是我行支付融资系统(cpm),对接核心企业、市场商圈、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等各类平台客户的业务系统,充分整合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依托电子订单、应收账款信息等真实贸易信息,为平台客户体系内的小微企业提供在线融资服务。”

  理财周报记者从华夏银行获得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该行小企业网络贷款客户接近2100户,比年初增长一倍,贷款余额接近34亿元。自2012年业务开展以来,累计放款接近2.6万笔,金额超过130亿元,平均每笔50万元;累计还款3.4万笔,金额96亿元,平均每笔还款28万元左右,实现传统金融业务模式下难以达到的服务效率。

  除股份行外,2014年开始,规模较小的城市商业银行业也开始挖掘大数据的潜力。

  在商业较为发达的江苏地区,两家城商行江苏银行和南京银行同时于2014年4月开始加入“大数据”战局。

  南京银行相关人士也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我行推出的pos贷也是与银联商务合作,利用第三方平台渠道优势,把大数据挖掘叠加到信贷评核上,将小微商户pos交易流水作为主要征信依据,以此为入驻南京众彩、金桥、环北、杭州四季青等批发市场的小微商户发放信用贷款。”

  “目前,该项业务已在北京、南京、杭州三地试点推广,市场反响良好。”

  此外,南京银行该人士还表示,下一阶段,南京银行还将打造全流程线上化的网络贷款平台,进一步延伸金融服务触角,更好地适应新的金融生态环境和多元化的客户融资需求。

  “船大难掉头”

  在对小微企业客户资源的争夺上,除了银行业内的竞争,互联网企业也是强劲的竞争对手。

  阿里巴巴很早前就确定了“平台、金融、大数据”三大未来发展策略。而目前的阿里巴巴的金融事业部门,则是承担着集团为小微企业和网商个人创业者提供互联网化、批量化、数据化金融服务的责任。

  另一方面,作为京东集团四驾马车之一,京东金融也渐渐成为京东集团布局中一个重要棋子。眼下,京东刚刚推出一年的“白条”产品,又将目光瞄准了百万大学生群体,率先杀入校园金融市场抢夺阵地。

  面对着轻巧灵活的互联网机构不断涌现的创新产品,体量庞大的传统银行或许的确疲于应对。

  国内某知名pe机构高层曾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在创新方面,真的不看好传统银行。“由于决策链条太长,业务太庞大,再加上来自行政制度或技术方面的阻碍,银行想推个新产品总是会考虑很多。”

  据记者了解,在银行内部一项创新业务的推出,确实必须经过总行、分行之间的联动协调,更需要it技术方面的强大支撑。

  某股份行内部人士对理财周报记者表示:“总行在形成新思路后,要先找几家分行做试点,再有分行愿意做的基础上,总行再挑条件最成熟的来试点。若是特别有战略意义的产品,则几乎需要强制的自上而下的执行。”

  “当然,银行也有其优势的一面,比如风控的严谨程度,长时间积累的经营理念等等。扶植小微企业才是真的服务实体经济,这方面虽然竞争在逐渐加剧,但一定会倒逼银行加速适应这种竞争的局面。”该人士表示。

(责任编辑:df150)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