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排雷2.5万亿委托贷款 银行进退维谷
继银监会整顿同业业务和理财业务之后,银行委托业务也被监管层列入了规范名单。据记者了解,作为目前银行体外循环最大的雷区,银行委托贷款规模增长迅速,且业务乱象较多,甚至不少业务牵涉银行兜底,风险已经逐步暴露。
面对频频的违约事件,监管层重拳出击,划下了一道道红线。尽管此举无疑能够降低业务风险,规范业务操作,但是银行却在存量业务、中间业务收入、违约风险三者间徘徊。
规模超过2.5万亿元
“财主放贷吃利”“银行坐收佣金”“融资方拿钱解困”,看似皆大欢喜的局面却背后危机重重。
以上市公司为例,短短不到三个月时间,香溢融通 、波导股份 、天威保变、长江传媒 、东方通信等等多家公司委托贷款逾期,甚至部分公司属于展期之后二次逾期。
相对应的是,在2014年上半年,仅上市公司的委托贷款就超过800笔,涉及180家公司1026亿元资金。
央行统计报告数据也显示,2014年国内委托贷款规模为2.51万亿元,同比增长近100%;在社会融资总规模中,去年委托贷款增幅相当于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规模的30%左右,占国内影子银行规模的26%。
“银行委托贷款属于影子银行,是在银行体外循环。可以说,委托贷款在目前已经有失控趋势。”一家股份行人士对记者表示,各家银行在委托贷款上的规则差别很大,在监管层没有明确规范之前,中小银行尺度会大一些。
该股份行人士表示,上市公司将银行委托贷款业务作为了一项赚钱的业务,收益也要高出很多。“企业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一般都是年收益的5%~6.5%,而委托贷款动辄收益15%以上,很多仅仅比民间借贷低一点点。”
他向记者透露,银行的委托贷款主要有两种,分为指定性委托贷款和不指定性委托贷款。指定性委托贷款是资金方和融资方协商利率,银行在其中起到的是中介作用,不承担贷款风险,仅仅收取千分之几的手续费;不指定性贷款是融资方由银行确定,银行对业务负有担保义务,但是收取的费用一般都是超过3%。
“资金方对指定性业务的收益一般都非常高,甚至能达到20%,这个风险与银行无关。但是,不指定性业务涉及到银行的信用担保,资金方的收益一般也就7%~10%。”上述股份行人士向记者透露,利率是根据项目情况、资金需求的紧急程度来定的。
乱象频生
在委托贷款巨大的利润诱惑下,乱象频生。
“套利是委托贷款风险的诱因。”一家国有银行人士向记者透露,从模式上看,只要是低成本资金都能进行委托套利。
他表示,上市公司和国有大企业在募集资金上存在明显优势,利率都非常低。先通过低成本资金融进资金,然后用委托贷款进行放贷,这就是一种传统的吃差价的方式。“只要保证融资方能够按期还款,这个链条就不会断。”
据了解,一些互联网企业在委托贷款上也有涉及,从互联网上募集到一部分资金,然后通过银行委托贷款放给其他企业,这其中也存在不小的利差。
“如果企业做的是非指定性委托贷款,有银行的信用担保,那么这笔生意就更加稳妥了。”上述国有银行人士表示,一旦回收贷款出现问题,那么银行可能会是最后买单的人。
据记者了解,超高的贷款利率背后隐藏的风险被银行掩饰了。之所以利率如此之高,与资金流向存在很大关系。显而易见,平台融资、房地产等限制行业是这些资金的归属。
不久前,龙光地产获得了平安大华8亿元委托贷款,云煤能源 6亿元委托贷款砸向了地产,金科地产、南国置业等等都是通过这一途径获得资金。
“银行信贷不能直接贷款,但是委托贷款却可以做。这样一来,银行不仅留住了客户,同时还能挣上一笔。”湖北一家股份行营业部人士告诉记者,银行去年一年的资金都比较紧张,部分客户的贷款是受限制的,额度不够。
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约20%的委托贷款是进入了房地产行业,年规模大约在9000亿元,并呈递增趋势。
“房地产不景气,风险可想而知。”上述营业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对于房地产企业贷款,银行实行了名单制,名单以外的企业,就只能通过委托贷款了。
当委托贷款规模和逾期贷款都站在山顶时,银监会勒紧了缰绳。日前,银监会就《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称《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对委托贷款资金来源、投向及银行职责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
《办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严禁接受国家规定具有特殊用途的各类专项基金、银行授信资金、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筹集的他人资金以及无法证明来源的资金等用于发放委托贷款;商业银行受托发放的贷款应有明确用途,并提出“生产、经营或投资国家明令禁止的产品和项目”“从事债券、期货 、金融衍生品、理财产品、股本权益等投资”“作为注册资本金、注册验资或增资扩股”以及“国家明确规定的其他禁止用途”都不得投入。
“监管的思路是堵上套利漏洞,对于资金的来源和用途同时监管起来,并让银行不得为业务做信用担保。”接近银监会的人士表示,委托贷款作为一项常规业务是要增加市场闲置资金的效率,而不能够成为资金空转牟利手段,更不能够让风险传导至银行。
他认为,委托贷款的规模增长过快,而监管相对薄弱,这也是相关法规出台的一个重要原因。
然而,有股份行人士对记者表示,该规定对委托贷款业务规范将产生明显作用,但是目前银行却处于了两难。“委托贷款对银行中间收入的贡献越来越大。在业务规范之后,将直接影响利润。”
这位人士认为,新规明确表示银行不得做信用担保,那么很多不指定性委托贷款将很难找到资金方。由于资金方的对接是银行,而在银行的担保下,资金方才会认为风险可控,将资金贷给非关联企业。“很多以前做不指定性委托贷款的企业可能就会不做了,而银行则面临业务萎缩的局面。”
“另外,由于存量业务规模不小,这其中就牵涉到不能展期的状况,那么一旦需要兑付,银行的风险也就完全暴露。”上述股份行人士表示。
该人士向记者透露,可能未来委托担保还是会走暗保的模式,不然存量业务的衔接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对于指定性委托贷款,他也不看好未来该项业务的发展。“从业务上看,委托贷款的模式和信托贷款类似,充当的是中介。以前银行的信用更高,不少业务可能会在银行完成。但是,新规出台之后,对于资金的来源和用途做了明确规定,这可能会让部分业务转道信托和资管公司。”
(责任编辑:df058)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