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增持民生何时休 谋求控股要实现25%监管要求
600016_1" src="http://imgdw.591hx.cn/images/20150131/250649001.png" width="578" height="276" jquery17208943625321399171="31" />
马不停蹄般增持着民生银行的安邦,似乎仍不愿意停。
港交所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安邦保险集团(下称安邦)1月26日全线增持民生银行a股和h股,其中增持a股比例至22.51%,h股比例至5.18%。
从去年11月28日至今,仅仅两个月,这是安邦连续12次增持民生银行,步步紧逼的背后,引发市场猜测:安邦是有意逐步控制民生银行董事会和管理层,将民生银行作为金融综合化经营的核心平台?
安邦如此一片痴心,民生银行是否有情?相较民生银行不予回应、不予置评的三缄其口,民生银行的原股东们更“顺势而为”,除了公开的欢迎态度,更有在二级市场拱手相让的实际行动。
港交所数据显示,复星集团郭广昌已经于1月21日清空了手里所有的民生银行a股。原第一大股东、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持有民生银行a股比例下降至7.69%,前十大股东之一的卢志强也减持至3.09%。
民生银行多年不变的分散股权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
25%分水岭
尽管安邦声称对民生银行股权的收购是“出于对民生银行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但在外界看来,安邦控股并谋求实际控制权已成为其并购的一贯诉求。
如2011年9月安邦以50亿并购成都农商行35%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当年12月便实施了大规模高层人事调整,行长、财务总监、董秘等被集体更换,人事变动甚至波及中层以及基层员工,实现了其对成都农商行的实际控制权。
但由于民生银行股权分散,安邦想要复制成都农商行的做法,在二级市场敲门而入的安邦还有最后艰难的几公里要走。
根据银监会2008年颁发的《银行控股股东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直接或间接拥有该银行25%以上表决权股份;有权控制该银行的财务和经营决策;有权任免该银行董事会或同类机构的多数成员;在该银行董事会或同类机构占多数表决权;经认定的可对该银行直接或间接施加控制性影响的其他情形。
2014年三季报显示,民生银行总股本为340.4亿股,其中流通a股为271.06亿股,h股为69.33亿股。而港交所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26日安邦持有民生银行61.27亿a股,3.59亿h股,合计占民生银行总股本的19%。
此外,中国中小企业投资有限公司于12月17日将其持有的3.19亿股公司股份(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94%)的表决权委托给安邦保险集团行使,委托期限为1年。
就此两项累计,安邦直接或间接目前持有民生银行19.94%的股份,距离银监会要求银行控股股东25%以上表决权股份还差5%之多。按此,安邦想要控股民生银行还将频频持牌才能达成银监会的监管要求。
无收手迹象
从1月26日全线增持a、h股来看,安邦无收手迹象。
港交所资料显示,安邦耗资1.31亿港元以10.185港元成交价开始横扫h股,持股占比5.18%,首次突破持有上市法团5%以上的股权权益公告。而此前安邦已经连续12次在二级市场增持a股至22.51%。
对于民生银行而言,这已然触碰了警戒线。据《财经》报道,民生银行在与安邦沟通过程中已明确表示,希望安邦不要以控股民生银行为前提,只做相对大股东,顶多持股20%,并在董事会拥有一席,且可担任副董事长。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是,安邦频频增持,似乎是建立在多家股东“顺势而为”的基础上。
2014年12月23日,原大股东刘永好在股东大会上公开表示:“谁给民生银行带来价值就拥护谁,安邦可能对民生银行的存款和业务发展带来很多积极影响。”并于3天后以实际行动减持1.854亿股民生银行a股,持股比例由8.38%下降至7.69%。
除了刘永好,其间民生银行其他股东股权变动频繁。港交所数据显示,去年11月12日-今年1月21日,不足两个月间,郭广昌分12次接连减持直至清空了手里所有的民生银行a股,退出之意分外明朗。
此外,民生银行前十大股东之一的卢志强,于12月3日、4日两个交易日共减持民生银行a股3222万股。
“从二级市场敲门,我们也显得束手无策,具体什么算盘我们也不清楚。”民生银行内部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层管理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说,我们也在随时观察、关注安邦的增持情况。
事实上,无论外界的声音如何嘈杂、内部的心态如何忐忑,安邦保险集团的进入已是事实,多年不变的分散股权结构正在质变。
变化始于1月15日,民生银行发布公告称,增补董事姚大峰为民生银行战略发展与投资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姚大峰现任安邦保险集团副总裁、安邦人寿董事长以及安邦养老董事长兼总经理等职,此前曾在中国银行浙江分行工作20余年,有着丰富的银行工作经验,是目前安邦保险集团委派到民生银行唯一的一名董事。
战略微调
安邦的强势闯入,外界猜测民生银行未来的发展战略也面临着更急迫的转型,甚至有媒体质疑民生银行小微战略踩上了急刹车,坏账风险集中爆发,其商业模式和风险控制遇到了空前压力和挑战。
对此,民生银行有关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中国经济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小微企业的数量将保持年均10%左右的增长速度,小微金融的前景依然广阔。该负责人强调,民生银行将继续坚持“做小微企业的银行”的战略定位,把“创新模式做小微”作为核心发展主题,努力实现小微金融服务模式的全新突破。
事实上,民生银行自2009年率先在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推出专为小微企业设计的“商贷通”贷款产品,小微金融发展经历了三次大转变。
第一次是在2009年,“商贷通”推向全国,打破“抵押物崇拜和报表崇拜”,小微信贷迅速覆盖市场;第二次是推出小微金融提升版,摆脱单一信贷服务,以结算、合作社、多元化渠道等综合服务完善小微金融体系,目前非信贷小微客户占比超过80%;第三次是实施小微2.0版流程再造,持续优化小微流程再造,优化业务结构和质量。
“2015年民生银行在大力推进小微金融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同时,将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确保小微信贷规模适度增长。”上述负责人称,具体说,在风控探索上摒弃了联保、互保的模式,根据大数定律,开始设立互助合作基金,包括授信金额10%的互助保证金,在正式获得贷款前缴纳,只转让不退出;每次贷款额度1%的风险准备金,在存续期内不退还,直到清算。
在结构调整上,面对传统经济增长引擎继续减弱,主动进行结构调整,减少了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的基础原材料行业,如钢贸、煤贸、木材等和去库存化压力比较大的行业,如部分纺织、印染、小型工业生产加工等两大领域的投放总量,但增加了对消费升级行业的投放,如文化教育、旅游、医疗等十大重点行业开发,余额比2014年年初新增超过100亿元。
在小微客户结构上,战略持续下沉。2014年,民生银行力推单户融资需求50万元以下的微型贷款产品,规模超过150亿元,惠及了20多万户微型企业。
此外,2013年民生银行启动小区金融战略,内部与小微金融并称两小金融战略王牌,提出3年内设立1万家小区银行的愿景。
截至2015年1月初,民生银行已建成社区网点4648个,有效客户达30万户,金融资产余额756亿元,较2014年年初新增696亿元,新增占比达到43%;储蓄余额224亿元,较2014年年初新增210亿元,新增占比达到76%;消费信贷余额约27.5亿元。
尽管增量显著,但小区金融投入模式在直销银行的面前大失光彩,2014年2月刚刚上线的直销银行截至12月初,民生银行直销银行客户数达到133万户,整体金融资产总计达236亿元,互联网化的商业模式表现大大超出了预期。
与直销银行的成本建设相比,小区金融“钢筋水泥”的投入模式在外界和内部都存在质疑之声。
正如当年小微业务、事业部改制之初受到的内外部巨大压力一样,未来小区银行在业务模式探索上能否后起直追给零售业务转型带来贡献?
“未来将从客户互通、交叉销售、平台共享三大方向加强两小战略合作方向。”上述民生银行负责人告诉记者,最新的动态是2014年12月民生银行打造的“生活圈”小区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首批创新子项目上线。
“这将成为民生银行以平台打造为核心,以社区网点为支点,通过搭建小区周边高关联主体的多边市场,为小区居民打造的o2o本地化生活服务平台,以客户日常生活为内容,整合特惠商户服务、物业管理服务、小区周边生活服务、贵宾服务、银医服务以及第三方合作服务等资源,将非金融服务和金融服务有机整合。”
“正如民生银行前董事长董文标而言,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永远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上述负责人称,前途漫漫,打造小区1.5公里生活圈还将继续求索。
马不停蹄般增持着民生银行的安邦,似乎仍不愿意停。
港交所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安邦保险集团(下称安邦)1月26日全线增持民生银行a股和h股,其中增持a股比例至22.51%,h股比例至5.18%。
从去年11月28日至今,仅仅两个月,这是安邦连续12次增持民生银行,步步紧逼的背后,引发市场猜测:安邦是有意逐步控制民生银行董事会和管理层,将民生银行作为金融综合化经营的核心平台?
安邦如此一片痴心,民生银行是否有情?相较民生银行不予回应、不予置评的三缄其口,民生银行的原股东们更“顺势而为”,除了公开的欢迎态度,更有在二级市场拱手相让的实际行动。
港交所数据显示,复星集团郭广昌已经于1月21日清空了手里所有的民生银行a股。原第一大股东、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持有民生银行a股比例下降至7.69%,前十大股东之一的卢志强也减持至3.09%。
民生银行多年不变的分散股权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
25%分水岭
尽管安邦声称对民生银行股权的收购是“出于对民生银行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但在外界看来,安邦控股并谋求实际控制权已成为其并购的一贯诉求。
如2011年9月安邦以50亿并购成都农商行35%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当年12月便实施了大规模高层人事调整,行长、财务总监、董秘等被集体更换,人事变动甚至波及中层以及基层员工,实现了其对成都农商行的实际控制权。
但由于民生银行股权分散,安邦想要复制成都农商行的做法,在二级市场敲门而入的安邦还有最后艰难的几公里要走。
根据银监会2008年颁发的《银行控股股东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直接或间接拥有该银行25%以上表决权股份;有权控制该银行的财务和经营决策;有权任免该银行董事会或同类机构的多数成员;在该银行董事会或同类机构占多数表决权;经认定的可对该银行直接或间接施加控制性影响的其他情形。
2014年三季报显示,民生银行总股本为340.4亿股,其中流通a股为271.06亿股,h股为69.33亿股。而港交所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26日安邦持有民生银行61.27亿a股,3.59亿h股,合计占民生银行总股本的19%。
此外,中国中小企业投资有限公司于12月17日将其持有的3.19亿股公司股份(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94%)的表决权委托给安邦保险集团行使,委托期限为1年。
就此两项累计,安邦直接或间接目前持有民生银行19.94%的股份,距离银监会要求银行控股股东25%以上表决权股份还差5%之多。按此,安邦想要控股民生银行还将频频持牌才能达成银监会的监管要求。
无收手迹象
从1月26日全线增持a、h股来看,安邦无收手迹象。
港交所资料显示,安邦耗资1.31亿港元以10.185港元成交价开始横扫h股,持股占比5.18%,首次突破持有上市法团5%以上的股权权益公告。而此前安邦已经连续12次在二级市场增持a股至22.51%。
对于民生银行而言,这已然触碰了警戒线。据《财经》报道,民生银行在与安邦沟通过程中已明确表示,希望安邦不要以控股民生银行为前提,只做相对大股东,顶多持股20%,并在董事会拥有一席,且可担任副董事长。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是,安邦频频增持,似乎是建立在多家股东“顺势而为”的基础上。
2014年12月23日,原大股东刘永好在股东大会上公开表示:“谁给民生银行带来价值就拥护谁,安邦可能对民生银行的存款和业务发展带来很多积极影响。”并于3天后以实际行动减持1.854亿股民生银行a股,持股比例由8.38%下降至7.69%。
除了刘永好,其间民生银行其他股东股权变动频繁。港交所数据显示,去年11月12日-今年1月21日,不足两个月间,郭广昌分12次接连减持直至清空了手里所有的民生银行a股,退出之意分外明朗。
此外,民生银行前十大股东之一的卢志强,于12月3日、4日两个交易日共减持民生银行a股3222万股。
“从二级市场敲门,我们也显得束手无策,具体什么算盘我们也不清楚。”民生银行内部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层管理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说,我们也在随时观察、关注安邦的增持情况。
事实上,无论外界的声音如何嘈杂、内部的心态如何忐忑,安邦保险集团的进入已是事实,多年不变的分散股权结构正在质变。
变化始于1月15日,民生银行发布公告称,增补董事姚大峰为民生银行战略发展与投资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姚大峰现任安邦保险集团副总裁、安邦人寿董事长以及安邦养老董事长兼总经理等职,此前曾在中国银行浙江分行工作20余年,有着丰富的银行工作经验,是目前安邦保险集团委派到民生银行唯一的一名董事。
战略微调
安邦的强势闯入,外界猜测民生银行未来的发展战略也面临着更急迫的转型,甚至有媒体质疑民生银行小微战略踩上了急刹车,坏账风险集中爆发,其商业模式和风险控制遇到了空前压力和挑战。
对此,民生银行有关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中国经济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小微企业的数量将保持年均10%左右的增长速度,小微金融的前景依然广阔。该负责人强调,民生银行将继续坚持“做小微企业的银行”的战略定位,把“创新模式做小微”作为核心发展主题,努力实现小微金融服务模式的全新突破。
事实上,民生银行自2009年率先在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推出专为小微企业设计的“商贷通”贷款产品,小微金融发展经历了三次大转变。
第一次是在2009年,“商贷通”推向全国,打破“抵押物崇拜和报表崇拜”,小微信贷迅速覆盖市场;第二次是推出小微金融提升版,摆脱单一信贷服务,以结算、合作社、多元化渠道等综合服务完善小微金融体系,目前非信贷小微客户占比超过80%;第三次是实施小微2.0版流程再造,持续优化小微流程再造,优化业务结构和质量。
“2015年民生银行在大力推进小微金融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同时,将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确保小微信贷规模适度增长。”上述负责人称,具体说,在风控探索上摒弃了联保、互保的模式,根据大数定律,开始设立互助合作基金,包括授信金额10%的互助保证金,在正式获得贷款前缴纳,只转让不退出;每次贷款额度1%的风险准备金,在存续期内不退还,直到清算。
在结构调整上,面对传统经济增长引擎继续减弱,主动进行结构调整,减少了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的基础原材料行业,如钢贸、煤贸、木材等和去库存化压力比较大的行业,如部分纺织、印染、小型工业生产加工等两大领域的投放总量,但增加了对消费升级行业的投放,如文化教育、旅游、医疗等十大重点行业开发,余额比2014年年初新增超过100亿元。
在小微客户结构上,战略持续下沉。2014年,民生银行力推单户融资需求50万元以下的微型贷款产品,规模超过150亿元,惠及了20多万户微型企业。
此外,2013年民生银行启动小区金融战略,内部与小微金融并称两小金融战略王牌,提出3年内设立1万家小区银行的愿景。
截至2015年1月初,民生银行已建成社区网点4648个,有效客户达30万户,金融资产余额756亿元,较2014年年初新增696亿元,新增占比达到43%;储蓄余额224亿元,较2014年年初新增210亿元,新增占比达到76%;消费信贷余额约27.5亿元。
尽管增量显著,但小区金融投入模式在直销银行的面前大失光彩,2014年2月刚刚上线的直销银行截至12月初,民生银行直销银行客户数达到133万户,整体金融资产总计达236亿元,互联网化的商业模式表现大大超出了预期。
与直销银行的成本建设相比,小区金融“钢筋水泥”的投入模式在外界和内部都存在质疑之声。
正如当年小微业务、事业部改制之初受到的内外部巨大压力一样,未来小区银行在业务模式探索上能否后起直追给零售业务转型带来贡献?
“未来将从客户互通、交叉销售、平台共享三大方向加强两小战略合作方向。”上述民生银行负责人告诉记者,最新的动态是2014年12月民生银行打造的“生活圈”小区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首批创新子项目上线。
“这将成为民生银行以平台打造为核心,以社区网点为支点,通过搭建小区周边高关联主体的多边市场,为小区居民打造的o2o本地化生活服务平台,以客户日常生活为内容,整合特惠商户服务、物业管理服务、小区周边生活服务、贵宾服务、银医服务以及第三方合作服务等资源,将非金融服务和金融服务有机整合。”
“正如民生银行前董事长董文标而言,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永远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上述负责人称,前途漫漫,打造小区1.5公里生活圈还将继续求索。
(责任编辑:df143)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