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小微生态演进:弃联保 主攻战略客户上下游
“互联互保”逐渐退出舞台,“小微互助基金”效果尚待验证,在区域性、行业性逾期频发的现况面前,民生正在重新选择一条更为稳健的“小微之路”。据民生银行一知情人士透露,该行已初步划定了数百家战略客户机构,进行深度整合,并以此将战略客户的上下游小微企业囊括其中,“依靠战略核心客户开发上下游小微企业,相对而言风险可控,步子比较稳。”
2007年,银监会首提500万贷款以下为“小微”的具体概念;2009年,正式转型的民生银行拉开了商业银行“投身”小微蓝海的帷幕。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随着经济形势下行,在顺周期盛行的“互联互保”逐渐失效;不过随后三年,民生银行小微贷款仍以每年逾千亿递增;但最新数据出炉,该行2014年小微贷款增量与2013年几近持平,且小微不良率较往年进一步攀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了民生、招行、光大、平安、广发等多家股份行的小微贷款条线人员,全面起底2014年“小微江湖”的生态演进。
“商业银行2014年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率约在3%,且未来有进一步释放的空间。”一股份制银行的小微业务风控总监表示。
此前《经济日报》获悉的监管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10月末,全国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78万亿元,占比23.22%;不良贷款余额4452亿元,较年初增加91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25%,较年初提升了0.25个百分点。
失控的一线
“做小微业务最忌讳的隐患,也是最容易出现失控的便是一线从客户经理到分支机构的道德风险。”上述股份制银行小微业务风控总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毫不讳言,“道德风险的防范才是风控的核心,当然这亦包括借款人的道德风险。”
据曾任职某股份制银行小微业务区域总监的王宇 (化名)透露:“当时高层所设立的激励机制相当成功,”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特别是对一线从事小微贷款的客户经理、团队主管的激励力度相当大,小微业务量一下就冲到4000亿元。”
“当时我们内部都对如此高的执行力有点沾沾自喜。但回过头看,在业务爆发式增长过程中,一线客户经理的行为、技能均未能得到有效的约束和提升,近两年员工和客户勾结骗贷等问题逐渐暴露,实际上也是当时”猛冲“的后遗症。”王宇坦陈。
此前有媒体报道,2014年5月某股份行大连分行有信贷人员与资金中介人员、客户相勾结,构造了一个“假商圈”的贷款,涉资2.85亿元,牵涉100多户小微客户,且大多为保证类贷款,涉及25个联保体。
“数家力推小微的股份行亦不乏这样的案例。”前述股份行小微风控总监称,“为完成个人业绩而掩盖风险,这部分贷款质量问题还不算严重;过桥、倒贷等是再常见不过,有些一线团队主管甚至在和企业谈判时直接伸手要股份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