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投资理财  银行保险

消费贷遭挪用剑指银行 或引发系统性风险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以装修名义贷款50万投股市、以消费贷形式买学区房,原本风险较低的个人消费贷款领域,如今已悄然生变。

  1月15日,银率网发布《2014年度360°银行评测报告》显示,个人消费贷款挪作他用的比例高达26.07%,如果将购房贷款份额与消费贷款中用于购房的份额相加,就有近五成的个贷额度流进了楼市。

  对此,长江商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个人消费贷款挪作他用主要源于银行、中介及借款者的三角利益链。借款者、中介机构与银行个别人员三方中,中介充当掮客并收取手续费,一般是贷款额的2%。银行通过中介放贷使其利率更高,而“心急”的借款者对这种“低廉”的打点成本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事实上,早在2013年底,银监会就已察觉风险并下发通知,提示各银行要注意相关风险,并要求原则上个人消费贷款发放金额不超过100万元,期限为10年以内。

  银率网贷款分析师闫博锴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消费贷款挪作他用会使银行风控失效,资产质量下降,一旦批量流进股市、楼市等,可能引发银行系统性风险。

  “暗渡陈仓”利用消费贷款炒股

  广义的消费贷款包括个人住房贷款、汽车贷款、耐用品消费、旅游以及留学等围绕着个人消费的一般性贷款。

  然而,自去年底牛市行情开启,呈现出历史难得的底部机会,股市的节节上升更重新吸引了不少投资者。低利率和资本市场高收益的组合,促使不少投资者通过各种途径“暗渡陈仓”利用消费贷款炒股 .

  56岁的刘国清(化名)是位老股民,16年前,他携5万元入市,几经沉浮,赚了31万元。他常说,要不是2008年那轮大熊市,他早已赚下百万元。

  去年10月起,沪深股市逐渐走出大牛行情。刘国清兴奋不已,但苦于儿子婚事,无奈忍痛清仓。但很快他就后悔了,去年11月底,大盘接连暴涨,他紧盯的几只股票中有3只接连拉出5个涨停。

  大牛市来了,身边的朋友不少搭上了配资的杠杆快车,刘国清再也坐不住了。怎么才能筹到钱呢?向亲友借不行,向小贷公司贷利率又太高。后经朋友“指点”,他找到做餐饮生意的朋友常先生,让其帮忙向银行贷款。

  由于早年与银行有合作,是银行优质客户,常先生很快就以店面装修的名义向一大型股份制银行武汉分行申请50万消费贷款,不到10天钱就到账了。

  “我还按一比一的杠杆进行了配资。”刘国清告诉长江商报记者,银行贷款利率10%,他给常先生2万元感谢费,“要不是证监会查两融的消息导致其股票大幅缩水,早该全赚回来了。”如今,他账上的股票浮赢30万元。

  刘国清向长江商报记者透露,这几个月,像他这样向银行贷款炒股的就有10多人,只有3个人亏了。

  中介充当掮客收取2%手续费

  其实,消费贷款挪作他用并非个案,其流向也远不止股市。

  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楼市限购前,刚到武汉的李先生想买套二手学区房,资金缺口有40万元。于是,他找到一家中介,在其帮助下,以个人消费信贷名义向银行申请贷款,期限10年。仅过22天,钱就到账了。

  李先生向长江商报记者透露,在武汉无房产抵押,银行不可能贷款给自己。经朋友介绍,他认识了武汉当地一家担保公司负责人赵某。按照赵某要求,他找到武汉一位有房产(商铺)的朋友做了一份假的产权商铺材料,商铺市值150万元,然后打印他和妻子的工资流水。办完这些,赵某带李先生来到一家国有银行湖北省分行的网点。

  “赵跟银行个贷部的人都很熟。”李先生说,赵某单独跟个贷部负责人谈了后,就有银行员工拿着多份合同进了一间办公室,审核其提供的材料、查看身份证等证件后,让他和妻子在合同上签字。合同上写明的贷款金额40万,利率为10%,贷款用途为房屋装修。不到半小时,手续就办完了。临走时,让其签字的银行员工称,银行会到其商铺实地查看、拍照,并请评估公司进行评估,这让李先生的心一下悬了起来。这时,赵某向他微笑示意,让其不用担心。

  一周后,李先生接到赵某电话,让其赶到材料中所列的商铺去,银行会派人前往拍照。然而,李先生赶到现场发现,所谓的银行员工实地查看、拍照,原来都是赵某的担保公司在做。拍照后,赵某安排的人让李先生签字确认,这道工序就算完成。接下来也不见评估公司的人到商铺查看。李先生后来在资料上看到,署名为自己的商铺,评估价为150万元。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因为以个人消费贷款名义的装修款不能直接进李先生私人账户,只能进装修公司账户。为此,李先生还得找一家关系好的装修公司,约定贷款要在该公司账上转一下,走完这些流程差不多两周时间。等到银行放款,差不多一周就可以。

  李先生说,顺利拿到贷款后,他付给赵某6000元,“抵押的房产、装修公司等,担保公司都可以帮忙找,如果全都要担保公司出面,就要多交2000元。”

  曾供职于一家担保公司的张天明(化名)向长江商报记者透露,担保公司收的钱,并不全归担保公司,除了要打点银行外,评估公司、装修公司等每个环节都要付出成本。张天明说,担保公司可以代办各类贷款,个人消费信贷风险低,银行热衷推广,审核较松,不少小微企业也通过这一渠道融资,“因为各方互惠互利,资金发放也很快。”

  此外,除借助中介功能降低政策风险外,部分银行还以消费贷款名义向个人放贷。

  “做餐饮生意,能以消费贷款名义贷90万吗?”上月底,长江商报记者假以借款者身份,向湖北一家城商行黄姓客户经理咨询个人消费贷款相关事项,黄姓客户经理明确表示可以贷,他表示,“将没有背债的个人房屋抵押给银行后,由银行方负责前往房地局评估,审核通过后就能以9%的年化率放贷,最快一周到账”。

  监管仍属难题银行风控是关键

  事实上,为了避免消费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和楼市,早在2013年底,银监会就已察觉风险并下发通知,提示各银行要注意相关风险,并要求原则上个人消费贷款发放金额不超过100万元,期限为10年以内。

  然而,监管之下银行为何对消费贷款热情不减?

  “中国消费信贷市场将呈爆炸式增长,互联网金融 、消费金融公司、电商都在抢食,传统银行岂肯放弃?”有金融学者表示,2013年,中国消费贷款余额规模约为13万亿元,其中一般性消费贷款规模约0.4万亿元,预计到2017年,全国消费贷款余额将增长至30万亿至40万亿,一般消费贷款规模将达到约3万亿元至4万亿元。

  民生银行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22日,民生银行消费贷款余额比去年初新增100亿元,消费贷款余额逾900亿元。截至去年11月30日,邮储银行消费贷款余额首破5000亿元大关,达到5000.49亿元。

  在消费贷款余额暴增的同时,这个一度被认为低风险的“净土”也逐渐暴露出风险,楼市低迷、小微企业未能走出困境,潜在风险一旦爆发,将会是金融业的又一颗地雷。

  “信贷投放不合规,也将给整个金融市场带来风险”。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谭雅玲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消费贷款被挪作他用,肯定会影响银行资产质量。

  银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达1.64%,商业银行不良率达1.29%,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保持在230.5%。去年末商业银行不良率较去年三季度末增加了0.13个百分点,不良率增速创2004年以来单季最大升幅,比去年初上升0.29个百分点。而2013年全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整体涨幅也仅是0.05个百分点。

  银行不良率大幅增长,监管部门相继出台系列措施,其中就有关于个人消费贷款。目前,不少地方已经实际执行,部分地方金融机构下调了个人消费贷款金额及年限,也有银行加强了监管。浦发银行武汉分行相关负责人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除了严格执行银行操作流程外,还加大了对消费贷款的贷前、贷中和贷后审核与监管,安排专人对贷款去向进行全程监督。

  对此,闫博锴结合银率网实际调查情况分析称,虽然从流程上看可以对消费贷款挪用错配现象起到遏制作用,但并不能完全杜绝,因为在执行过程中,包括银行自身工作人员、借款人或是一些中介机构出于各自利益考虑,会通过各种方式来掩盖。

  谭雅玲也认为监管仍属事实难题,她表示,尽管监管规定明确清晰,但消费贷款领域风险相应偏低,其规模将会非常庞大,且各路资本竞争激烈,银行对之趋之若鹜,再加上银行自身精力有限,不可能去监督每一项贷款去向。她分析,在个人消费信贷方面,除了监管部门严管外,关键是银行要做好风控,切断中介的掮客功能,提高贷款质量。

(责任编辑:df150)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