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降息的三个大连意外 对存款搬家的影响有限
去年11月份降息后,去年12月份大连个人存款增加了近98亿元。今年来统计口径有调整,1月份大连住户存款减少62.4万元;2月份大连住户存款增加119.9亿元。从数据看,今年前两个月住户存款相当于增加了57.5亿元,高于去年同期的增加45亿元。
意外1
没着急搬家的存款
“一浮到顶”没那么简单
此次央行宣布降息后,除少数银行保持了3月1日当天公布的利率水平外,大多数银行重新调整存款利率。从大连情况看,城商行仍然是反应最快的,大连银行 、盛京银行、锦州银行 、哈尔滨银行、阜新银行、营口银行等都将各期限存款利率上浮30%。所不同的就是,目前这些银行仅在5年期存款利率上,存在一定差异,最高达5.525%。不过在城市商业银行中,也有个别银行的挂牌利率为基准利率的1.2倍。
各国有银行在3月1日降息后几乎步调一致,挂牌利率仅上浮约11%至12%,3年期利率维持基准水平。而十几天后,大连部分国有银行的利率涨了起来。比如某国有银行天津街支行工作人员表示,该行存款利率从3月10日起全部上浮了30%,另外,5年期存款利率上调至5.1%。而另一家国有银行则将各期限存款利率分为三档,3个月、6个月和1年期的存款金额小于1万元,存款利率上浮20%;金额在1万元到5万元之间,存款利率上浮25%;金额在5万元以上,存款利率上浮30%。但2年和3年期存款,只有金额超过100万元时,利率才能上浮30%。
不过,个别股份制银行这几天又悄悄改变策略,将利率上浮空间从30%下调到20%。记者注意到,本来在3月1日某银行也加入“一浮到顶”的阵营。但是没过几天,该行网站公布“自2015年3月6日起执行”的存款利率表显示,各期限定存利率变成了较基准利率上浮20%,显然又调回去了。
有银行人士解释,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趋势下,银行对利率的自主定价能力进一步增强,银行可以根据自身资金情况来调整利率。每家银行的经营成本不一样,因此也需要根据自身实力合理确定利率水平。
单次降息对存款“搬家”影响有限
从实际实行利率看,尽管央行从去年11月下旬以来已两次降息,但都在配合利率市场化,第一次将存款利率浮动上限由基准利率1.1倍扩大到1.2倍,此次又从1.2倍扩大到1.3倍。本次上浮1.3倍后,1年、2年、3年的实际执行利率分别为3.25%、4.03%、4.875%,此次利率调整前分别为3.3%、4.02%、4.8%。除了1年期略有降低外,2年、3年期都有所提高。同时在上次降息时,央行已宣布不再公布5年期定存基准利率,各家银行的自由裁量权更大,因此在此次降息后,部分城商行甚至已经将5年定存利率从5.4%上调至5.525%。显然中长期利率不降反升。
从去年11月份那次降息后,大连个人存款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大连市中心支行了解到,去年11月份降息后,去年12月份大连个人存款增加了近98亿元,也终于结束了季末储蓄减少态势。今年来统计口径有调整,1月份大连住户存款减少62.4万元;2月份大连住户存款增加119.9亿元。从数据看,今年前两个月住户存款相当于增加了57.5亿元,高于去年同期的增加45亿元。显然上次降息对大连住户存款并未产生不利影响。
大连一位银行人士解释,某次小幅降息对住户存款“搬家”影响有限,不过随着市民对投资风险承受力的增强、投资渠道的多元化、理财观念的转变,银行存款占居民资产比例在下降。“虽然从数据看,居民存款并未减少,但银行揽储压力却越来越大,这是不断加速的利率市场化以及存款理财化趋势带来的。”这位人士表示,降息同时扩大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进一步压缩银行利差空间,传统银行赖以盈利的最大法宝慢慢失去作用。这也倒逼传统银行创新,寻求新利润增长点。
意外2
凭证式国债急“火”
降息后,另一个让记者有些意外的是,羊年首期凭证式国债很火爆。数据显示,在发行首日,大连市17家国债承销机构累计向社会发售本期国债合计8.18亿元,完成计划销售额的97.71%。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都出现上涨。记得去年一段时间,国债有些“遇冷”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为何今年又火了起来?
此次国债是在两次降息后发售的首期凭证式国债。去年11月曾有一期凭证式国债发行,当时三年期年利率5.00%,五年期年利率5.41%。经历了两次降息后,三年期和五年期年利率分别为4.92%和5.32%。比较一下会发现,本次发行的国债较去年最后一期凭证式国债微降0.08个百分点及0.09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因为央行两次降息。
3月份这次降息后,3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3.75%,部分银行按照1.3倍“上浮到顶”达到4.875%,与此次三年期国债4.92%的年利率相比,相差0.045个百分点。而五年期国债票面利率甚至低于个别银行5年期定存利率,目前有城商行五年期年利率高达5.525%,要高出同期国债0.205个百分点。记者采访发现,不少“抢”国债的市民对此并不是十分清楚。所以从本期国债销售首日有些意外地火爆。
如今,对于选择存款或是国债也有不少争论。专业人士表示,从风险角度看二者差别不大;从收益来看,如果计划三年期的投资,那么即使利率最高的银行,存款利息也低于国债,如果市民计划是五年期的投资,则可以考虑利息较高的银行,“当然,市民也要进行综合考虑,因为目前国债收益率与不少银行理财产品还有很大差距,如果仅为了收益,可能要选理财产品。不过凭证式国债几乎是零风险,这比理财产品有很大优势,适合那些风险承受能力低的市民。”
对于如今国债的火爆,也有专业人士提醒市民,投资凭证式国债,要先了解相关规定,因为凭证式国债到期一次性返本付息,提前兑取不仅将损失一定收益,还需缴纳手续费。而电子式储蓄国债每年付息一次的方式似乎更加合适。记者殷洁
数说
从风险角度看,国债、储蓄二者差别不大;从收益来看,如果计划三年期的投资,那么即使利率最高的银行,存款利息也低于国债,如果市民计划是五年期的投资,则可以考虑存款利息较高的银行。
意外3
不降反升的理财产品收益率
利率波动通常会直接影响到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走势,不过让大家意外的是,在本轮降息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并没有出现预期的下降,反而出现上涨。
记者近一段时间从银行收到的短信发现,3月1日之后一些银行公布投资金额5万起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在6%左右,投资金额100万起的预期收益率则更高。
还有银行从上次央行降息后,部分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甚至越来越高。以浦发银行的一款保本保息理财产品为例,在去年11月下旬那次降息后,这款产品的年化收益率为4.5%;而在本次降息后,这款一年期产品的收益率达到了4.75%;而在几天后,同类同期限产品的年化收益率达到5.1%。
对于这种现象,银行相关人士解释,一方面是因为市场对于近一轮降息消息市场预先消化。另一方面,由于存款理财化也加剧了银行间在理财产品领域的激烈竞争,使得理财预期收益率并未出现下行反而上涨。“但这种逆势上行很难成为常态。”
不过在关注部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逆势上行的同时,记者也发现,近期有些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却未能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的数量呈现上升态势。据某机构不完全统计显示,今年前两月,已有96款银行理财产品未达预期最高收益率。
值得注意的是,在未达标银行理财产品中,有的银行标明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或7%的理财产品,最终收益率仅有0.5%,与银行活期存款差不多;还有的预期年化收益率13%的产品最终年化收益率仅为3.5%……估计那些冲着高收益率去的投资者要泪流满面了。
这两三年,越来越多市民开始关注理财产品,对理财产品收益率记得非常清楚,只要看到预期年化收益率高的产品就去“抢”,但是除了收益率高低外,又有多少人去关注一下自己所买的理财产品投向?又有多少人能认真去研读一下自己所买的理财产品说明书等文件?
尤其对于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的问题,很多人仍会把预期年化收益率当作一定会实现的收益率。其实预期年化收益率往往是银行按照其投资标的以及历史投资收益数据给出的,预期和实际的差别就是银行给出的是预计能给的收益,但最终能不能给那么多还是要看到期时理财产品投资实现的收益决定。
其实,每年市场上都会出现未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的理财产品,但大家要么不清楚,要么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会那么“倒霉”。但在如今市场无风险收益下滑的大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下滑也是必然,不能迷信那些超高收益率的产品。尤其还有些结构性产品,更不是普通投资者所能承受的。
所以对于大多数市民来说,保本保息理财产品应该是个很好的选择,这类产品准确的称谓叫保证收益型,一般在理财协议中会注明,由销售的银行负责保证客户的本金及收益,这样到期后,投资者就能拿回本金和银行承诺的收益了。孙姝雯记者殷洁
数说
近期有些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却未能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的数量呈现上升态势。据某机构不完全统计显示,今年前两月,已有96款银行理财产品未达预期最高收益率。
(责任编辑:df150)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