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末银行理财收益逆市走高 已连续两周回升
1季度末,尽管货币市场资金相对宽松,但银行理财产品在季度末的最后两周收益率小幅走高。理财师建议,稳健型投资者借此季末效应,积极抓住高收益理财产品的投资机会。未来央行货币政策偏宽松是大概率事件,进入4月份银行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可能再度下滑。
货币市场拆借利率下滑
临近季末,央行近两周呵护市场流动性意图明显。上周央行在公开市场净投放100亿元,为春节以后的首次单周净投放。
昨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25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持稳于3.55%。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仍未止住大面积回落。其中隔夜、1周、2周和1月期品种依次下探2.00bp、3.30bp、1.80bp、0.40bp,跌至3.1830%、3.8860%、4.3140%及5.0090%的位置。3月、6月、9月和1年期shi-bor均告持平。
自从去年9月银监会 、财政部和人民银行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月末存款偏离度不超过3%之后,商业银行在月末、季末揽存的积极性大减。中信证券首席债券分析师邓海清认为,反映商业银行内部流动性的shibor利率进一步下探,可能与存款偏离度考核有关。在存款偏离度考核出台之前,商业银行一般选择在季末安排大量理财资金到期,结果导致季末资金面紧张,而该考核出台后,这一动机受限,冲存款行为对资金面的影响正在逐渐趋弱。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上升
尽管近两周银行间市场资金拆借利率走低,但非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却不跌反涨。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上周(3月21日-27日)上海地区发行的人民币非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总数为485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27%,较之前一周上升0.04个百分点。
事实上,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已经连续两周出现回升。银率网分析师认为,本次理财产品收益率上升主要受到季末因素影响,一季度结束后银行面临着补缴存款准备金的压力,另一方面,接下来的时间股市再次迎来新股发行,市场流动性受到考验。因此,在一季度末这段时间,银行理财市场有可能爆发出高收益产品。
理财回归常态是大趋势
今天开始,货币时候季末效应消失,银行理财产品的表现有望再次向货币市场看齐。来自华龙证券的研究观点认为,鉴于国内目前的经济形势,无论从保增长还是从促改革的角度来看,国内货币政策都将维持稳健趋松状态。
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表示,当前银行间流动性已经度过了最为紧张的时期,未来资金利率趋势向下并维持相对稳健的水平应该是比较明确的。
东莞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陈龙预计:“7天回购价格回归到3.50%上下的水平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银率网分析师建议,稳健投资者应借此季末效应,积极抓住高收益理财产品的投资机会。
(责任编辑:df150)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