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谈理财业务分拆:全资子公司先行 未来将引战投
两纸公告之后,市场高度关注的首批法人化独立经营的银行理财业务部门分拆进展,终于得到了光大银行管理层方面的首度释疑。
3月31日举行的2014年度业绩发布会现场,光大银行(601818.sh,6818.hk)行长赵欢表示,“(理财业务分拆)已完成内部决策程序,尚需获得监管审批,何时启动审核程序也还需要与监管部门做进一步沟通。”
至于阶段性安排,赵欢透露,第一步计划还是设立全资子公司,如此便无需对业务进行程序复杂的估值,未来也希望可以引进投资伙伴,包括在资产管理领域实力较强或渠道等层面的潜在合作方等,实现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多元化。至于子公司上市问题,目前没有相应的计划。
分拆后将申请更多牌照
赵欢表示,设立理财业务子公司的出发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丰富业务功能,目前的理财是在银行牌照下做业务,而成立子公司后可以向不同的监管部门进行更多业务功能申请,有利于理财业务产品创新,丰富投资品种;二是有利于风险隔离,促进理财业务的健康培育;三是便于设立更加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目前在银行体系框架下,这方面仍受到一定限制。
除了理财方面的现有业务,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张旭阳表示,希望可以向监管层争取更多业务牌照,包括养老金管理、企业年金管理、股权直投等,以进一步推动理财子公司成为直接融资、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光大银行2004年推出业界第一单理财业务,并较早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2013年5月将零售业务板块下的财富管理中心升级为资产管理部,开始了准理财业务事业部式的运作改革。
从数据层面来看,就资金端而言,光大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余额在2012年底规模约3080亿元,2013年底约5020亿元,而去年末达到8546亿元,同比增长70%,以此估算,三年复合增长率达66%。
日前公布的光大银行年报也显示,理财业务已成为拉动该行中间收入增长的重要驱动力,理财服务手续费收入2014年底约33.49亿元,同比增长46.56%。
至于该行理财业务计划的未来发展方向,管理层定义为:向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具体而言,从投资端来说,是在保持非标资产创新和投资优势的基础上,逐步向可交易、可估值、信息披露透明的标准化投资转型;产品端则为,逐步向开放式净值型产品转型。
光大银行当日也透露,在去年底约8546亿元理财产品规模中,保本型占比约四分之一,其余为非保本型;预期收益率型产品占比约四分之三,其余为净值型。
压缩过剩产能行业贷款
2014年以来,银行业资产质量普遍趋于严峻,光大亦不例外,2014年光大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有所增加,为155.25亿元,不良贷款率1.19%,比上年末升0.33个百分点,略低于整个银行业1.25%的平均水平。
与今年其他银行业绩发布会时的情形类似,光大银行的管理层也数次坦言不良压力。
光大银行分管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的副行长姚仲友表示,2014年中国银行业的平均不良水平普遍都比2013年有所增长,从2015年一季度的情况来看,资产质量管理的形势依旧比较严峻。
“考虑到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以及银行资产质量在反映上还存在一定滞后期,从审慎的观点来看,未来一段时间里,整个银行业资产质量相对恶化的趋势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性改变,逾期、关注类贷款可能有一部分会向下迁徙,不良甚至可能小幅上涨,这是各家银行都无法回避的现实。”
对此,光大银行计划采取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一是严格准入。二是调整业务结构,在信贷投向上对于过去不良贷款形成较多、产能过剩的行业、区域实行规避。“过去光大银行资产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钢铁和煤炭等板块,对于这类企业贷款业务,目前我们都在压缩。”姚仲友表示。
三是对存量授信实时甄别,采取不同策略进行风险处置。对于预期未来可能出现问题的提前预警、提前收回;而对于生产正常、具有稳定市场、只是短期资金紧张的企业,给予授信期限方面的适当调整安排。最后则为利用计提的拨备,对存量不良进行核销、债权转让等最终处置。
2014年末,光大银行共处置存量不良资产139.08 亿元,其中,清收现金39.57 亿元,抵押资产处置1.59 亿元,债务重组31.35亿元,核销呆账40.96 亿元,债权转让25.61亿元。光大银行方面还透露,今年不良核销规模的安排和去年水平大致相当,但会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
(责任编辑:df150)
- 标签:
- 编辑:崔雪莉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