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投资理财  银行保险

政策性银行改革:新征程or回头路?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4月12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三大政策性银行深化改革方案获国务院正式批准,其中“国家开发银行要坚持开发性金融机构定位”,“中国进出口银行改革要强化政策性职能定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要坚持以政策性业务为主体”。

  三家政策性银行成立于1994年,意在为“两基一支”(基础设施、基础建设和支柱产业)以及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粮棉油收购等领域提供金融服务,迄今已逾20年。其间,以国开行领衔的改制之路走走停停了十多年,其“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开发性金融亦一度成为三家机构中最为大胆的改革尝试。

  然而多年来,三家机构无一不在商业性和政策性业务的模糊边界上难以分账,还因此被诟病“抢了商业银行的饭碗”,在监管红线上骑虎难下。

  此次方案的落地,该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举措。但尽管还未揭开方案细则,仅从现有批复措辞中推敲,就发现该方案更多是关于资本约束、公司治理和机构定位等规定,至于商业性与政策性业务的边界划分,以及政策性金融立法等核心问题,或许难者仍难。

  已经改了多少?

  真正的改革,应该是始于陈元 ,很大程度上也终于陈元。其开发性金融,是迄今政策性银行改制的最亮眼成果。

  1998年4月,陈元从央行副行长调任相距两公里的阜成门内大街29号,主政国开行,在新办公楼里一坐就是十五载,改制也从此拉开序幕。期间,无论是独创“银政合作”、推行三次信贷改革,还是市场化发债和开发贷款项目,以及市场化手段支持西部大开发等举措,无不烙下他大刀阔斧的改革印记。

  2013年4月,陈元因年龄离任开行,其在开行的改革生涯就此画上句号。

  他勾勒的蓝图,棋至中盘,还留下数万亿元平台贷款和债信问题。

  当时,一位开行“大员”断定,很少有人能成功走完陈元这位战略家的棋局,其思想和个人影响力均很难被复制。陈元一走,改制或有停滞之虞。

  此次方案,要求国开行“坚持开发性金融机构定位”,且须“充分利用服务国家战略,依托信用支持、市场运作、保本微利的优势”,的确有为开发性金融正名之意。

  在陈元眼中,开发性金融是依托国家信用,通过市场化运作来缓解社会发展瓶颈制约的金融支持模式。其核心,是通过银政合作主动建设市场,把空白、缺失的市场培育成熟,实现商业可持续。对此,央行行长周小川曾公开赞誉:“开发性金融脱胎于政策性金融。借此,国开行自组建以来,为国民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对整个金融体制改革做出了重大贡献。”

  而开发性金融的开山之作,乃上世纪90年代启动的三峡工程。这一总投资1800多亿元的全球最大水电站工程,最初并无商业银行参与,唯有开行给出300亿元贷款且独家支持数年后,其市场融资机制才最终建立,商业银行也才逐步跟进。在施工高峰的2002年,开行贷款占该工程融资总量近30%,长期贷款占比高达60%。

  事实上,要在收益微薄的政策性项目中盈利实属不易,保本微利是开发性金融的亮点之一。加之其打破了银行资金在城建领域的限制,将金融和地方财政构筑起融资平台并形成利润,以致在缓解城市高速发展的资金约束上,开发性金融居功至伟。

  陈元在其所著的《政府与市场之间》一书中有过如此描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