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投资理财  银行保险

一季末银行理财产品无惊喜 二季度收益或破5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5-1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融360理财分析师张懿望表示,市场资金面保持宽松, 预计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将继续保持下行,二季度“破 5”的概率较大。

  2015年第一季度已经结束,往年火热的季末银行理财产品,如今在各银行表现那是相当冷清。有数据显示,在3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预期收益率超过6%的银行理财产品只有20款,预期收益率低于6%的银行理财产品占据了97.43%。回首往昔,季末6%以上的产品比比皆是,如今只能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一季末银行理财产品未出现普涨

  日前,《投资与理财》记者在走访北京各家银行发现, 能够“破6”的产品几乎绝迹了,普遍都是4.5%-5%的产品,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更低,且还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从银行理财经理反馈的情况来看,发售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不尽如人意是普遍现象,并非某一家银行的个例。还有理财经理表示,预期年化收益率如果超过5.5%, 那是相当受欢迎了。

  根据普益财富数据显示,在发行数量上,1月份,全国115家银行共发行个人理财产品4573款,数量环比下降 18.19%。2月份,共有104家银行发行了3581款个人理财产品,发行数量环比下降21.69%。3月截至27日,全国发行理财产品只有2371款。从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上来看, 前3个月呈现了下降的态势。

  而在收益方面,1月份,4573款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5.14%,其中,预期收益率在6%及以上的产品为322 款,占比7.04%。2月份,3581款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5.11%,其中,预期收益率在6%及以上的产品为237款, 占比6.62%。3月截至27日,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 5.18%,下降了9个基点,预期收益率在6%以上的理财产品为128款,占市场的5.46%,环比下降了1.76个百分点。可以发现,临近月末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可谓相当“平稳”,并没有因为季末的因素而出现飙升。

  或许是早前的存款偏离度标准的管理,如今的降息大趋势的铺垫,对于2015年第一季度出现的银行理财季末效应已不再,似乎是在人们的预料之中,投资者并未表现出太大的反应。造成银行理财产品数量和预期收益双双走低的原因,市场人士认为主要是由当前资金面较为宽松和股市入市资金“曲线”变成存款造成。因此,我们不得不说,银行理财产品季末普涨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

  二季度银行理财收益或“破 5”

  搜罗整个银行理财市场,在前几年投资者司空见惯的 6%以上的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目前看来已是相当稀缺了。

  一季度几乎失守“6%”,在到来的二季度,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是否继续延续一季末的萧条,广大投资者也极度关注。鉴于市场流动性或将更趋宽松,多位银行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仍有下行趋势,二季度“破5”的概率较大。

  融360理财分析师张懿望表示,央行宣布自2015年3月1日降息之后,一些银行3月初发行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随即小幅下调;春节后,投资者逐渐返回理财市场,市场资金面保持宽松,预计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将继续保持下行,二季度“破5”的概率较大。

  因此,对于倾向于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分析师们建议,对于目前市面上极少的投资收益超过6%的银行理财产品要积极把握。最好考虑购买中长期理财产品, 尽量减少募集期资金占用,以及购买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毕竟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收益达标率也不低。 当然,一些结构性理财产品难以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

  银行分拆理财业务理财产品迎来新变化

  在银行理财季末收益下滑的同时,今年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的格局也在发生着变化。

  据悉,3月27日,光大银行董事会已同意设立全资理财业务子公司,这打响了国内银行分拆理财业务的第一枪。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主要商业银行完成理财业务事业部架构的搭建,并最终成为独立子公司,理财业务子公司改革有利于推动理财业务回归代客理财本质,透明度进一步提升,逐步打破银行体系下的刚性兑付和隐性担保,真正实现买者自负、卖者有责。

  那么,银行分拆理财业务,将对投资者带来什么影响呢?因为打破刚性兑付,所以,投资者在选择适合的银行理财产品将会面临更大的困难,比以前单纯比较预期收益率复杂了许多。因此,专家表示,在选择理财产品时,投资者需要提高对理财产品性质的认知能力和对风险的识别能力,才能获得理想的回报。

(责任编辑:df150)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